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绿电直连正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深入理解绿电直连的内涵、参与主体、实施原因、实现方式以及成功案例,对于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挖掘投资机会至关重要。本文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电力公社”)
01 什么是绿电直连
绿电,通常指的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发电所产生的电力。在其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极低甚至趋近于零,具有清洁、可持续的显著特性。绿电直连,从广义上讲,包含 “物理直连” 与 “虚拟直连” 两种模式。
“物理直连” 是指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发电端与用户通过专门铺设的输电线路直接相连,实现电力的直接供应。这种模式下,绿色电力从发电设施出发,沿着专属的输电线路,点对点地输送到终端用户,有效减少了传统输电过程中的繁琐环节以及逐级配电所带来的损耗,使得电力供应路径更为清晰、高效 。
“虚拟直连” 主要借助市场化交易手段达成。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签订购电协议(PPA),但在实际电力传输过程中,依旧遵循传统的电网架构,并不改变电力从发电到用户的物理输送路线,只是在交易层面实现了绿色电力供应与需求的直接对接 。国家相关文件中提及的 “绿电直连”,一般单指 “物理直连” 模式,这也是当前行业重点研究与实践的方向 。
02 参与绿电直连的对象
(一)发电侧
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包括光伏电站、风电场、水电站、生物质能发电厂等。这些企业是绿电的生产者,通过建设和运营发电设施,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并寻求与用户进行直连合作,以拓宽销售渠道,保障电力消纳,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大型光伏电站企业通过绿电直连,能够直接将光伏电力销售给周边工业园区的企业,避免了电力在传统电网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与中间环节的成本 。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开发者:这类参与者整合了发电、电网、负荷和储能等多个环节,致力于构建一个高度协调、稳定运行的能源系统。他们通过配置储能设备,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提升绿电直连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电力供应 。
(二)用户侧
高耗能企业:如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的企业,其生产过程中耗电量巨大。通过参与绿电直连,这些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绿色电力,降低用电成本,同时提升自身产品的绿色属性,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某大型化工企业为例,参与绿电直连后,每年用电成本降低了 15% - 20% 。
境内出口企业及外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随着碳足迹认证、碳关税等政策的推行,使用可溯源的绿电成为企业进入欧盟等海外市场的重要条件。这类企业通过绿电直连,能够清晰证明其电力使用的低碳属性,减少或避免支付碳关税,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三)电网企业
电网企业在绿电直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们需要对现有的电网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以适应绿电直连带来的电力流变化,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另一方面,电网企业可能承担部分输电线路的建设与运维工作,同时在绿电直连项目中提供电力调配、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 。例如,在一些绿电直连试点项目中,电网企业负责规划和建设连接发电企业与用户的专用输电线路,并对整个电力传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控 。
(四)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和规范绿电直连的发展。他们提供政策支持,如补贴、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鼓励发电企业、用户和电网企业积极参与绿电直连项目。同时,政府部门还负责监管绿电直连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符合环保、安全等相关标准,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
03 为什么要绿电直连
1.应对气候变化,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
大量使用绿色电力能够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绿电直连模式下,用户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生产的电力,避免了传统火电带来的高碳排放,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压力,推动各国 “双碳” 目标的实现。据测算,一个大规模的绿电直连项目,每年可减少数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
2.降低用电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对于用电企业而言,绿电直连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直连电价通常低于市场平均电价,企业通过与发电企业直接合作,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取生产所需电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此外,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使用绿电直连可以满足国际市场对产品低碳属性的要求,减少因碳关税等政策带来的成本增加,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3.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在传统电网架构下,其消纳一直是个难题。绿电直连通过专线直接将发电企业与用户相连,能够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中,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 。
4.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陆续推出碳足迹认证、碳关税等政策,对进口产品的碳排放提出了严格要求。我国现有的部分市场化工具,如购电协议(PPA)和能源属性证书(EAC,俗称 “绿证”)等,暂未被欧盟等完全接纳。在这种情况下,绿电直连成为企业满足国际市场绿色低碳要求、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 。
04 如何绿电直连
1.建设专门的输电线路
实现绿电直连的首要任务是建设连接发电企业与用户的专用输电线路。这需要在项目前期进行详细的勘察与规划,综合考虑发电站的地理位置、用户分布、地形地貌以及未来发展需求等因素,确保输电线路布局合理、建设成本可控。例如,在一些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规划建设海上风电直连专线,向周边工业园区的高耗能企业供电 。
2.配置储能系统
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问题,保障绿电直连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储能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锂电池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通过在发电端或用户端配置储能设施,在电力过剩时储存电能,在发电不足或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有效平滑电力输出曲线。以某光伏直连项目为例,配套建设了大型锂电池储能电站,当光照减弱导致光伏发电量下降时,储能电站及时放电,确保用户端电力供应稳定 。
3.应用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在绿电直连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电网能够实时监测发电、输电、用电等各个环节的电力数据,对电力系统进行精准调度与优化管理。通过智能电表、传感器等设备,收集用户的用电行为数据,分析用电规律,预测用电需求,进而合理调整发电计划与输电策略,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
4.完善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绿电直连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例如,明确输电线路建设的投资主体与运营模式、规范电力交易规则、制定合理的电价政策以及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同时,建立健全绿电交易市场,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绿电直连项目的顺利实施 。
05
绿电直连项目案例
1.江苏绿电直连试点项目
2025 年 2 月,江苏省发改委发布通知,在全国率先启动绿电直连供电试点。该试点通过电网企业统一规划建设连接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与绿电电源的专用线路,实现绿电 “点对点” 直供。首批试点覆盖常州、苏州、盐城三市,重点支持新能源电池企业。其中,盐城大丰区立足丰富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积极打造新型 “直连” 绿电产业生态。通过建设配网和微网,推动新型电力系统落地运行,将汇集到国网变电站的绿电,专线输送至园区企业,并配套新型储能电站进行调峰,实现了绿电可溯源 。
2.吉林新能源直供项目
吉林省斥资 10 亿元支持新能源直供项目,采用 “自发自用 + 余电上网” 模式,将绿电与化工、制造等产业深度绑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企业的用电需求,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还促进了当地产业的绿色转型,打造了东北地区绿色发展的样板 。
3.山西绿电就地转化方案
山西省推出全国首个省级绿电就地转化方案,通过分布式绿电就近交易、微电网供电等机制,让绿电在本地实现高效利用。该方案吸引了氢能、碳材料等新兴产业聚集,推动了当地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
原标题:什么是绿电直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