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火朝天的1号机组C修现场无疑是南京发电厂这个春天的“主战场”,即将退居二线的维护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维护部副主任李俊穿梭于各个检修区域,身形隐没在周遭忙碌的人群里。
回首三十七载漫漫征途,汽机出身的他总是风尘仆仆又步伐坚定,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以及心底那份不容动摇的责任,奏响了他职业生涯激昂的主旋律。
初心如磐,检修一线的 “老工匠”
即使即将退居二线,李俊每日仍雷打不动穿梭于汽机设备之间,遇到大小修更是全身心投入。在维护一线的千锤百炼,让他“吃透”了设备的状态。
今年C修,李俊扎根现场,严格把控检修安全、质量和工期,加班加点、以厂为家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在现场,他的身影成为了大家的“定心丸”。
晚上10时多,白日里检修大厅的鼎沸人声如潮水般退去。
工作台前一个全神贯注的身影分外醒目,那是李俊在制作汽轮机转子校中心专用桥规。混合着机油的味道,只见他手中紧握着锉刀,仔细地锉削着一块刚刚切割好的金属坯料,那正是制作桥规的原材料。锉刀在金属表面前后移动,发出有节奏的 “沙沙” 声。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拼啊。”高精度的汽轮机桥规制作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直到制作流程快结束,在一旁打下手的汽机班班长戴亚鑫看着忙碌了一天的李俊不免心疼地抱怨起来。
“这次维护部承担了全厂61.8%的检修项目,检修工作量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制作的这个专用桥规,既能减少测量误差,又能提高检修效率。最主要的是为了激发大家在工作中多考虑,多揣摩和解决检修现场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提升个人技能水平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李俊浅浅一笑,风轻云淡地解释道。
笃学传薪,知识传承的 “引路人”
“李书记又在看书啊,都快退休的人了,还专注于考一级建造师,真是稀奇。”闲暇时推开办公室的门,不出意外地,李俊又捧着那本《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津津有味地研究着。
面对职工的调侃,他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活到老,学到老嘛,作为生产一线部门的副主任,多看多学不仅可以为年轻职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也可以在现场更好地指导他们。”
少为人知的是,从23年到现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李俊先后发表了5篇专业论文。
除了以身作则,在关心、帮助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上,李俊更是不遗余力。他积极组织部门开展电控系统识图、钳工技能、电机检修等培训和竞赛,培训现场总是充斥着他耐心指导的身影,同时还充分利用“人人上讲台”“师带徒”等不同形式,鼓励职工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学习。设立“党建引领+”攻关项目,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所在部门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设备自主检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仅如此,扎根一线三十七载的李俊深知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每每兄弟单位检修需要援助,他都会鼓励职工积极参与。
“在参与其他厂检修的过程中,能碰到各类棘手的问题、不同的操作手法和巧妙的解决办法,就好比汽轮机振动异常,可能是转子不平衡、轴系对中不良、轴瓦磨损等各种不同的问题造成的,怎么能快速地识别问题所在并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是一方面,实践更是必不可少,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专业水平才能真正的有所提高。”他意味深长的话语深深烙在了维护部每位年轻职工的心里。
暖 “心” 书记,职工身边的 “好家长”
“怎么看起来不开心啊,工作中有争执难免的嘛......”李俊拉人“唠嗑”“捋毛”的场景在维护部已经屡见不鲜。
作为统管110余人大家庭的“好家长”,支部书记李俊的“触角”却始终灵活且敏感,通过班长会、分工会例会和党小组会等不同的渠道,他总能第一时间探查到手底下职工的思想波动。
“生活中像母亲一样慈爱,工作中像父亲一样严厉”。听到大家对他的评价,李俊显得有些哭笑不得。在他的关怀和积极争取下,检修楼的门窗、班组洗衣机和窗帘等职工关注的工作、生活问题都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他还将党建工作与部门安全生产深度融合,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将责任担当落到实处。落实支部网格化、“岗区队日网”联动,以小组为单位成立“党员突击队”,在近年来历经1、2号机组A修及多次机组调停、日常消缺和能源保供等工作中,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推动党员和团员骨干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锋在前,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保障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三十七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在人生的旅程里却足够漫长。李俊用行动诠释了对电力事业的无限忠诚,对责任使命的执着坚守。他的故事、他的精神,也会如同传唱不息的乐章,在电厂的每个角落回响,激励着后来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续写属于电力事业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