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交流,谈到了贸易战对智能微电网、能源数字化、虚拟电厂等相关领域的影响,这里分析如下:总体来看,贸易战对新能源产业,是“危中有机”的,但是对每家企业的影响各不相同。(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贸易战对新能源产业的负面影响从负面角度看,国内新能源产能在“增值税”模式,以及

首页 > 配售电 > 能源服务 > 评论 > 正文

贸易战对虚拟电厂的影响

2025-04-07 08:11 来源:鱼眼看电改 作者: 俞庆

昨天和朋友交流,谈到了贸易战对智能微电网、能源数字化、虚拟电厂等相关领域的影响,这里分析如下:

总体来看,贸易战对新能源产业,是“危中有机”的,但是对每家企业的影响各不相同。

(来源:鱼眼看电改 作者:俞庆)

贸易战对新能源产业的负面影响

从负面角度看,国内新能源产能在“增值税”模式,以及地方“经济锦标赛”的激励下,和其他产业一样,出现了技术领先和产能过剩的情况。

美国的高关税壁垒,将导致新能源产品对美的直接、间接出口受限(比如通过东南亚、墨西哥等地的转口贸易),进一步加剧国内产能过剩。

虽然国内在136号文的推动下,2025 年 5 月 31 日前出现了一波抢装的小高潮,但在 531 以后可能出现更激烈的价格竞争,以及新能源供给端继续推动的新增装机。

于是压力全部给到了能源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无论是新建项目的并网审批、配套工程的建设,还是已建成项目的上网、收购、交易。

在没有加征34%关税的情况下,国内新能源,尤其是新能源装机大省,已经出现了“投资+生产”的供给端,和“输配+消纳”的需求端较为明显的矛盾,并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等相关政策的出台,试图突破电网+市场的瓶颈,增加消纳。

但是这些政策在落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困难,而且与供给侧巨大的产能压力和投资压力相比,这些政策在需求端的缓解效果只是“杯水车薪”。

能源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为了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采取的应对手段,一是技术性限制,比如并网的审核、严格要求承诺比例的自发自用、上网环节的限制、增加调度控制装置等;

二是在逐步缩减电网收购的基础上,加快推动电力市场建设,并将新能源电量尽可能多的,尽可能早的纳入市场化交易。

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山西等新能源资源丰富的省份,在集中式新能源电量入市交易和现货市场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而山东、河南等省在分布式新能源入市方面也逐步加大政策推动力度。

这些新能源项目中,光伏是相对主力的发电种类。但光伏发电具有时段集中、很难调节的特点,将会导致这些省市的电力现货市场中出现明显的低电价甚至负电价趋势。

带曲线的中长期交易也会因为出清时段的集中,可能导致价格的踩踏。

贸易战带来的过剩产能在国内市场的消化压力,也将通过市场价格的趋势反馈出来。

存量新能源资产在这种未来不确定条件下,其估值也会缩水。

贸易战对新能源产业的推动

这里我们再看另一条宏观路线,即高关税导致国内出口受阻,出口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收入可能减少,进而影响国内商品消费市场,同时对耐用消费品和房地产市场造成影响。

对地方政府来说,面临着 GDP、税收相关收入的双重减速压力。

同时作为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动抓手,各类平台企业的压力也会增加,因为房地产和制造业相关经济模式,是各级城市平台企业最主要的业务方向和融资基础。

从推动出口,应对欧盟的碳关税壁垒来看,出口导向的制造业需要零碳园区、零碳产业链的配套,客观上对新能源有更大的需求。

从平台企业的化债压力,新兴业务转型的需求看,以零碳经济为方向的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更为不错的选择。

我们看到的大量地方平台企业设立新能源业务板块,尤其是聚焦在分布式的“源网荷储”,采取了和房地产类似的新能源资源统筹、新能源投融资、新能源开发建设的业务发展路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而省级“源网荷储”推进政策,背后也带有大量地方政府的平台产业转型诉求。

但是这又加大了原来就有的新能源在产能+投资端,与输配+消费端的矛盾,只是矛盾的主体比原有的发电企业、其他新能源投资方,增加了一个。

对于电网企业,尤其是地方的供电公司来说,与地方政府、地方平台企业之间又有了更为复杂的博弈-合作关系。

分布式入市,将是双方博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筹码。而虚拟电厂,则成为另一个筹码。

贸易战对虚拟电厂的影响,是正面的

从新能源入市交易的角度,虚拟电厂作为分布式发电的聚合商,能否聚合更多的发电项目,乃至把工商业储能、可调节负荷、充电桩等灵活性资源打包到“虚拟机组”中,形成与别的新能源发电商“略微不同”交易曲线,将成为新能源报量、报价、出清的关键要素。

因为正是这一点点的略微不同,哪怕在现货市场可能 15 分钟的错避峰间隔,会大大增加新能源项目的收益。

如果能在 15 分钟内,通过虚拟电厂的灵活调整能力,实现类似高频的套利,那是更有想象空间的。

从新能源本地消纳的角度,一是本地自发自用模式,虚拟电厂是否具备负荷的灵活调度能力,让负荷在光伏发电时段尽可能的开启;

二是本地的微电网模式,或源网荷储的绿电直供模式(也是一种微电网场景),虚拟电厂未来都需要调动微电网各类资源的协调能力,促进消纳;

三是虚拟电厂发挥虚拟资源的聚合运营能力,在一个园区场景中(可能园区的配电网归属供电公司管理),如何基于公共配电网,在较少触及电网利益(比如很难落地的隔墙售电)的情况下,通过新型负荷管理平台、虚拟电厂交易平台等本地资源交易中心,实现“就近消纳”,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

因此,在贸易战的背景下,设备产能和项目投资这些“硬能力”会加剧过剩和产能出清,

但是促进本地消纳、多资源打捆交易、多场景运营,甚至能源托管等“软服务”需求,将会进一步旺盛。

就像互联网电商目前最稀缺的资源,不是商品生产,而是“直播带货”、“叫上朋友砍一刀”的零售渠道。

虚拟电厂对新能源来说,可能就是面向需求的零售渠道模式,是新能源的直播带货和拼多多。

本文全部手工现做,毫无 AI 机械化大生产痕迹。

码字不易,创新更难,一起共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