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的推进,传统能源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与石油化工领军企业中石化的战略合作,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双方签署协议,宣布将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计划今年落地不少于500座换电站,并剑指远期10000座的

首页 > 储能 > 充换电站 > 企业 > 正文

宁德时代和中石化,开启加油站“第二春”!

2025-04-03 08:57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作者: 铮铮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的推进,传统能源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与石油化工领军企业中石化的战略合作,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双方签署协议,宣布将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计划今年落地不少于500座换电站,并剑指远期10000座的目标。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能源基础设施迎来新一轮“新基建”浪潮,更让传统加油站焕发“第二春”,向综合能源服务枢纽转型。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趋势下,传统加油站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燃油需求增长放缓;另一方面,“双碳”目标倒逼传统能源企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作为国内拥有3万余座加油站的中石化,其庞大的线下网络既是资产,也是转型的突破口。

宁德时代与中石化的合作,正是围绕这一痛点展开。根据协议,中石化将利用其遍布全国的加油站场地资源,结合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与换电系统,打造“加油站+换电站”的混合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存量改造”与“增量升级”并行:通过复用加油站现有的电力基础设施和场地,叠加换电站、光伏发电、储能设备等模块,传统加油站摇身一变成为集加油、换电、充电、储能、绿电消纳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站。这种改造既降低了新建换电站的土地和基建成本,又缩短了建设周期,成为传统能源设施低碳转型的标杆案例。

在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换电模式长期被视为破解“续航焦虑”的最佳方案之一。然而,换电技术标准化不足、网络布局成本高企等问题制约了其规模化发展。此次合作中,宁德时代凭借其“巧克力换电”与“骐骥底盘换电”两大核心技术,为乘用车和商用车提供了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针对乘用车市场,宁德时代推出的20#、25#标准换电块,以“巧克力”式的模块化设计,实现了“一电多车”的兼容性。用户可根据出行需求灵活选择电池容量,补能时间缩短至1-3分钟,与燃油车加油效率相当。这一设计不仅降低了车企的研发成本,还通过“按需租电”模式减轻了消费者的购车负担。

在商用车领域,重卡电动化长期受制于续航里程和补能效率。宁德时代的骐骥底盘换电方案,通过标准化电池包和换电接口,实现不同品牌、车型的“一站式通换”,将补能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5分钟。这一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重卡电动化的核心痛点,更将推动港口、矿区等高频运输场景的零碳化进程。

中石化则通过加油站网络的场景适配,为换电模式落地提供了天然载体。例如,在城市中心站点布局乘用车换电站,在高速路网和物流枢纽部署重卡换电站,形成多层次、场景化的补能网络。这种“油电互补”的混合模式,既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又可依托现有加油站的流量优势,快速提升换电服务的覆盖率与用户接受度。

此次合作对宁德时代和中石化而言,是一场技术与资源的“双向奔赴”。对宁德时代,中石化的加油站网络是其换电版图扩张的最佳跳板。通过复用加油站的电力设施与储能能力,结合“光储充一体”技术,换电站可同时作为分布式储能节点,利用光伏发电降低对电网的依赖,并通过B2G(电池到电网)技术参与电网调峰,提升绿电消纳效率。这种“电池即服务”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延伸了宁德时代的价值链。

对中石化,与宁德时代的绑定不仅是业务多元化的重要一步,更是其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的关键落子。一方面,换电站的流量可带动加油站非油业务(如便利店、汽车服务)的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整合车企、电池厂商、电网企业等多方资源,中石化得以构建绿色能源生态圈,加速向“零碳生产力”转型。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双方的合作契合国家“新基建”与“双碳”战略。1万座换电站相当于1万个分布式储能单元,可有效消纳风电、光伏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缓解电网负荷压力。据测算,若全部换电站接入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其调峰能力将相当于多个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宁德时代与中石化的此次合作,也为传统能源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未来,随着换电标准统一、商业模式成熟,综合能源站或将成为城市新型基础设施的标配,推动交通与能源系统的深度协同。

宁德时代与中石化的此次合作,也为传统能源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未来,随着换电标准统一、商业模式成熟,综合能源站或将成为城市新型基础设施的标配,推动交通与能源系统的深度协同。

原标题:宁德时代和中石化,开启加油站“第二春”!

(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作者: 铮铮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