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件强调了,通过市场化改革形成电价,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促进新能源项目更好地参与电力市场。小硕则从总体思路和核心措施两个维度,解读政策用意及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来源:微信公众号“硕电汇”作者:小硕团队)
01
总体思路
坚持市场化定价,释放价格信号。文件明确新能源(风电、太阳能)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交易形成,打破传统政府定价模式,推动新能源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现货、中长期市场及跨省交易等多元机制,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引导资源配置更高效、更灵活。从长远来看,此举既强化了市场对新能源消纳的调节作用,也为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提供持续动力。
公平分担责任,优化市场规则。强调新能源与煤电等传统电源公平参与市场,通过完善交易规则(如放宽现货限价、缩短中长期交易周期等),确保新能源在出力波动性特征下仍能公平竞争,避免因技术差异导致市场地位失衡,推动形成全行业共同承担绿色转型成本的格局。
分类管理,稳定政策预期。将新能源项目分为存量与增量两个部分,在兼顾公平的同时稳定预期,引导长期投资。
02
核心措施
市场交易机制
现货市场松绑,释放灵活调节潜力。放宽限价,申报价格上限参考工商业尖峰电价,下限考虑新能源额外收益。此举允许新能源现货价格在更大范围内波动,反映新能源出力与需求侧的实时匹配关系,侧面激励用户侧负荷调节(如错峰用电)。同时,通过“绿证收益”折抵申报下限,降低新能源边际成本优势,推动其在现货市场中优先出清,进一步提高新能源竞争力。
目前由于四川未正式开展省内电力现货交易,在2025年年内,四川新能源企业参与省内交易不会受到影响,伴随四川现货改革的加速推进,在全电源参与现货市场的背景下,是否会影响整体四川省内现货报价上下限,需要进一步关注。
中长期市场稳定预期,引导长期投资。允许中长期合同按新能源出力特征(如季节波动)约定量价曲线,并可动态调整。鼓励用户与新能源企业签订5-10年购电协议(PPA),锁定电价、分摊风险。通过“短周期+高频次”交易(周/日级),匹配新能源短期波动,而多年期协议则稳定长期收益预期,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2025年年度交易四川首次引入省间绿色电力PPA零售签约模式,成交规模3.7亿千瓦时,相信在将来,省内绿电也将探索开展PPA购电协议。
价格结算机制
建立健全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推动行业有序转型。对进入市场交易的新能源电量,通过差价结算(市场均价与机制电价的差额)形成“兜底”或“限高”保护,确保收益可控性,并将差额部分纳入系统运行费用,由全体电力用户分摊,体现“绿色转型责任共担”原则。

存量与增量双轨并行,兼顾公平与效率。以2025年6月1日为分界线,区分存量与新增项目。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的新能源为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起投产的新能源为增量项目。存量项目保持现行政策衔接,机制电价“不高于煤电基准价”,避免收益断崖式波动,同时鼓励通过技术改造逐步退出保障机制,向市场化平稳过渡。新增项目则采用“报价排序+成本分类”模式,企业自愿参与年度竞价,按报价从低到高入选,低价项目优先入选,机制电价=入选最高价(≤竞价上限)。初期按风电、光伏等技术分组竞价,避免技术成本差异导致不公平竞争,未来逐步过渡至统一竞价。
结合四川省新能源装机投产规划,2025年将迎来进一步迅速增长,由于增量项目机制电价较高的不确定性因素,以相信不少新能源项目将加紧建设,赶在6月1日前投产。
按月结算,灵活性与可控性并重。电网企业每月按机制电价开展差价结算,将市场交易均价与机制电价的差额纳入当地系统运行费用,初期不再开展其他形式的差价结算。分别明确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营地区和非连续运营地区的价格信号,以市场均价为基准,保留市场对新能源运营效率的激励作用。
在2025年四川用户电费结算单系统运行费用新增“气电容量折价”费用后,将再次新增新能源相关内容。这种变化不会整体提高用户的电费水平,反而会使得市场化电费构成(尤其对于四川电网代理购电用户而言)更加透明,市场成熟度将再次得到提升。
动态调整与退出机制,实现完全市场化。已纳入机制的项目可在执行期内主动退出,机制执行期满后自动退出。各地密切跟踪,定期评估技术进步、发电成本与绿证市场发展情况,条件成熟时逐步缩减甚至取消该机制,最终实现新能源全面市场化。
03
小硕观点
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是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举措。市场化交易规则调整(如现货限价松绑、中长期协议创新)释放了价格信号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加速行业优胜劣汰;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是此次改革的创新内容,通过“市场化定价+差异化保障”双轨制设计,平衡新能源行业短期平稳过渡与长期市场化需求,破解“完全放开”与“保收益”之间的矛盾,该机制本质是“市场化过渡工具箱”,构建了新能源从“政策依赖”到“市场驱动”的过渡路径。
未来,随着电力市场体系完善与绿电消费需求增长,新能源有望彻底摆脱政策“襁褓”,成为兼具经济性、灵活性和环境价值的主力能源,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可持续的产业支撑。
原标题:【小硕研政】新能源机制,开启扭转政策依赖之路——《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