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两新”政策拉动影响,2024年全国电力消费稳中有升,高技术行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延续,电力供应绿色低碳成效显著,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展望2025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预计,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新投产发电装机或超过4.5亿千瓦,煤电所占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报道 > 正文

中电联预计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

2025-01-24 16:08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作者: 周倜然 衣韵潼

受“两新”政策拉动影响,2024年全国电力消费稳中有升,高技术行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延续,电力供应绿色低碳成效显著,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展望2025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预计,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新投产发电装机或超过4.5亿千瓦,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有望进一步下行。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快

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较2023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024年电力消费增速反映出,在‘两新’政策等一揽子增量政策作用下,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侯文捷称。

近年来,单位GDP电耗上升导致大部分年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GDP增速,电气化水平提升是GDP电耗上升的主要原因。聚焦行业用电量表现,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2024年电力消费总计1.1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增速远高于同期制造业整体增长水平。

细分类别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四个行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10%。其中,汽车制造业下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增幅居前。

“以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为代表的‘三新’产业用电量高速增长,显示出我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表示。

受第二产业中汽车制造业带动,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2024年,第三产业中充换电及信息传输等服务业用电量也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幅超过50%。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火电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9.5亿千瓦,同比增长23.8%,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8.2%,较2023年底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

分类型看,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总计14.4亿千瓦,其中煤电11.9亿千瓦,同比增长2.6%,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5.7%,同比降低4.2个百分点;水电4.4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5869万千瓦;核电6083万千瓦;并网风电5.2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

“2024年,国家大力推进荒漠化防治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14.1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中电联秘书长郝英杰指出。

新增发电装机方面,2024年,全国同比多投产6255万千瓦,新增装机规模总计4.3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全年合计新增装机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82.6%。

此外,气电、抽水蓄能发电装机分别新投产1899万千瓦、753万千瓦,同比增幅分别为85.2%、38.1%。气电新投产装机规模创历年新高,抽水蓄能新投产装机规模为历年第二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5年全国用电量或超10万亿千瓦时

“2024年,全国电力系统稳定运行。2025年,预计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15.5亿千瓦左右,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郝英杰表示。

中电联预计,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38亿千瓦,同比增长14%左右。其中,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将降至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2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上升至60%左右。其中,水电4.5亿千瓦,并网风电6.4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1亿千瓦,核电6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8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合计装机规模将继续超过火电,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凸显。

“就电力供需整体格局看,在2025年迎峰度夏等用电高峰期内,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或将呈现紧平衡。”郝英杰说。

首先,供应方面,2025年全国新增电源装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常规电源增量与用电负荷增量基本相当,部分特高压直流工程投产,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持续提升,风、光资源及来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电力生产供应风险。

此外,需求方面,综合考虑内外部经济环境、极端天气、电源投产及一次能源情况,预计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华东、西南、华中、南方区域中部分省级电网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需通过增购外电、最大化跨省跨区支援等措施缓解电力供需偏紧局势;迎峰度冬期间,随着常规电源进一步投产,电力供需形势有望改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