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电网系统首座50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安徽合肥肥东500千伏长临河变电站升级建成。该变电站搭载“数字化长临河变”系统,具备主辅设备监测、设备状态智能分析、数据对比分析、数据趋势分析、班组作业管理、三位全站监视及故障联动检查等6大类功能。变电站发展历经几个阶段,最初的传统变电站

首页 > 输配电 > 保护与控制 > 项目 > 正文

国网首座50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落地,智能变电站发展已达何种程度?

2024-12-31 08:40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 作者: Bing

近日,国家电网系统首座50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安徽合肥肥东500千伏长临河变电站升级建成。该变电站搭载“数字化长临河变”系统,具备主辅设备监测、设备状态智能分析、数据对比分析、数据趋势分析、班组作业管理、三位全站监视及故障联动检查等6大类功能。

变电站发展历经几个阶段,最初的传统变电站到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后来IEC 61850变电站成功升级为数字型变电站,如今已经走到智能化阶段。“智能化”一词不仅贯穿电力行业的2024年,也将智能变电站建设推到热潮。

据研报统计,我国智能变电站行业投资规模整体呈增长态势,2023年国内智能变电站行业投资规模约为143.3亿元,同比增长8%。稳健增长中的智能变电站,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智能变电站就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的新型变电站,其具有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等特点,在实际运行中可以大幅缩短人工成本,提高运维准确率,保障运行安全

2014年,由国家电网主编的《110(66)千伏-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和《330千伏-750千伏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发布。其中明确要求智能变电站应具有信息采集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系统功能集成化、结构设计紧凑化、高压设备智能化和运行状态可视化等技术特征。同时智能变电站设计应采用可靠、经济、集成、节能、环保的技术与设备,符合易扩建、易升级、易改造、易维护的工业化应用要求。

由于智能变电站本身运用多种智能化技术的特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催生了多样化的技术实现路径。这些工程在设计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为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探索了多种“解题方法”,提交了多种创新的“解题答案”。

智能变电站最常见的路线是利用先进技术提高日常运行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投入

例如,2024年9月26日,湖北首座超高压智能变电站——500千伏安福变电站投运,该站是湖北首个“空天地巡检+室内外协同”试点变电站。该站结合轨道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设备同巡检的方式,提高日常运维效率达93%。

除了依靠智能巡检设备的加入,也有从硬件设备方面升级,将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融进变电站建设中

在浙江省首座新型数字智能变电站——杭州萧山110千伏雷东变电站中,运用到了SVG、GIS、智能二次标签等在内的多项试点技术,创新采用二次在线监测技术和二次回路智能标签系统,可构建变电站二次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了全站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查询,全面提高了智能变电站运维效率,还进一步保障安全可靠运行。

此外,还可以在芯片、系统入手,打造智能变电站,保证电站本征安全

如2024年12月18日投运的东北首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祥庆220千伏变电站,该站侧重的便是芯片国产化方面。该站全部采用国产化芯片和国内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祥庆220千伏变电站实现协议等全面自主可控、软硬件整合优化、网络架构优化、后台平台+APP模式四大技术改进,从根本上解决变电站二次设备所用软件大量依靠进口的问题,消除软件后门、漏洞和潜在风险,有效提升电网本质安全水平。

不论哪种技术路线,哪些升级方向,打造智能变电站最终都绕不开安全、便捷、智能、高效几个词。这些关键词,也正是在政策的引领下,智能变电站产业腾跃的关键。

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推动实体电网数字呈现、仿真和决策,探索人工智能及数字孪生在电网智能辅助决策和调控方面的应用,提升电力系统多能互补联合调度智能化水平,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024年8月,两部门印发《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鼓励开展老旧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整体改造,提高电网运行安全能力。随后,在9月发布的福建省推动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方案中提到,支持发电、输配电企业建设智能变电站,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强5G、量子、北斗等新技术应用,同时鼓励开展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建设、推进各级变电站接入集控系统实现全覆盖。

可以看出,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已经从政策、试点双管齐下,一方面,政策划定目标带领行业前进,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试点项目提供了示范样板。

大规模、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及消纳对电力系统发起挑战,尤其在以“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来临时,能源电力和信息技术紧密融合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进入新阶段,变电站正逐步将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品质化的新时代。

( 来源: 北极星输配电网 作者: Bing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