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家电池头部企业均更新了大容量储能电芯相关的最新进展。其中,海辰储能重磅推出2h/4h共用6.25MWh的场景化大容量储能系统新品,其中2h基于587Ah储能电芯打造,4h储能系统则是基于1175Ah储能电芯。预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开启全球交付。
另外,亿纬锂能60GWh超级工厂一期在荆门投产,主要生产628Ah超大容量电芯Mr.Big,一举成为国内首个实现量产的600Ah+超大容量电芯。
下一代电芯初具雏形
2024年以来,500+Ah、600+Ah、700+Ah等不同规格的大容量电芯相继面世,迈出了储能电池向“更大容量”进阶的步伐。
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完成储能电芯大容量布局的企业超过17家。
其中,宁德时代今年4月发布的6.25MWh天恒储能系统,将会搭载专用长寿命电芯L系列产品,知情人士透露,宁德时代虽未明确提出L系列具体规格,实际上推出了容量都在500Ah以上的“一款三用”电池,即同一尺寸规格下“530Ah、565Ah、587Ah”三款电芯,分别主打海外市场、长寿命和高密度场景。
瑞浦兰钧也于今年6月发布了两款大容量电芯产品,问顶587Ah和625Ah。问顶587Ah储能电芯,能量效率提升至96.5%,循环寿命可达到12000次。
9月,远景动力推出8MWh储能系统,据说是全球最大单箱,搭配使用的700Ah大电芯,能量密度440+Wh/L,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该能量密度为当前最高值,循环次数超15000次。
不仅电池头部企业如此,产业链下游的系统集成商也将目光转向大容量规格电芯。阳光电源公布其对下一代储能电芯最优解的判定为625Ah大叠片标准电芯。中车株洲所联合欣旺达动力、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兰钧新能源共同发布688Ah大电芯。
作为下游的系统集成商,反向定义上游电芯,可以看出来,在高度内卷的环境下,无论是电池企业本身,还是应用端,都很想尽快完成规格的统一,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无端浪费,顺利完成迭代,还能尽快将研究目标转向与电池配套的各个方面以及更重要的安全问题上。
电芯为何一定要“大”?
降本增效是电芯容量越做越大的主要目的。在如此“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应对储能产品价格不断下探的行业现状,首先就要把成本降下来。
首先,要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单体电芯容量,同尺寸下的储能系统产品方面的零部件可相应减少。另外系统容量提升上去可以大幅度降低用地面积和建设的成本。
其次,要降低度电循环成本。降低度电循环成本可以从提升能量密度、提高电芯循环寿命入手。目前市场上发布的500+Ah大容量电芯产品也都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把能量密度提升在了380Wh/L-440Wh/L范围内。其中远景动力700+Ah产品与南都电源690Ah产品表明能量密度均可达到440Wh/L。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头部企业推出的产品中,循环寿命均在万次以上,其中宁德时代、远景动力、欣旺达及南都电源可达到15000+次。
另一方面,从应用端角度来讲,新型电力系统架构下的储能技术,向长时、高安全、大容量、长寿命方向发展的趋势已被广泛认同,尤其是持续放电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将成为未来趋势。据北极星储能网统计,近年来,多地已陆续出台政策鼓励或者强制提出配置长达4小时的储能,比如河北、内蒙古、西藏、上海、新疆等10多个省份。
大电芯落地“难”
其实,尽管大部分储能电池企业都亮出了下一代大电芯产品,但产品在真正投入量产前还面临很多难点。
有的企业认为在大容量储能电芯制造中,现在普遍采用卷绕工艺易出现极片褶皱、黑斑、析锂等影响电芯安全问题,叠片技术将是理想替代方案。目前部分企业推出的500Ah以上大容量储能电芯,已经突破了71173方形尺寸,选用更薄的“刀片形态”,制造工艺上也集体转向了叠片工艺。
叠片电池因其特性具有更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较长循环寿命等优点,更适合大尺寸电池。但在大规模生产中需要关注其因工艺难度大而良率较低的问题。
总而言之,第二代储能电芯主流314Ah才刚刚在市场站稳脚跟,500+Ah的大容量电芯产品还未真正面向市场,从规格到工艺的全面调整,面对量产与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应用端,电芯规格和工艺也许并不是他们的关注重点,如何让储能系统整体表现更符合市场才是最终目的,至于是如何达成,还要从储能应用端整体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