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能源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文/叶春)(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当今世界,能源和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力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之一,正面临着能源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升级的双重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评论 > 正文

叶春:能源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前路

2024-09-24 16:02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作者: 叶春

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能源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文/叶春)(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当今世界,能源和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力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之一,正面临着能源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升级的双重挑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明确提出,深化能源改革与加强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

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能源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能源改革的目标是多维度的,旨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实现全社会用能成本的最优化。为了实现“十四五”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双碳”目标,我国正在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这不仅涉及能源结构的优化,如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比例,还包括能源技术的创新,如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的发展,以及能源体制改革,如市场化改革和价格机制的完善。通过这些措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01

能源改革的关键领域

能源改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涉及多个层面的深入调整和创新。

一是推进能源自然垄断环节的独立运营。

油气方面,通过推进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学运行管理体系,放开两端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上游资源供应和下游销售市场,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截至2022年底,我国长输油气管网总里程约18万千米。其中原油管道2.8万千米,成品油管道3.2万千米,天然气管道12万千米。按照“双碳”目标下的需求预测,预计到2035年我国还将新增天然气管道建设总里程约6.5万千米,其中新增干线管道2.95万千米,省级管道3.53万千米。新建原油管道约2000千米,成品油管道约4000千米。

电力方面,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7年和2020年分别完成了前两个监管周期的价格核定。

二是推进能源竞争性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改革是提高能源行业效率的关键。我国正逐步放开发电、供气等竞争性环节,引入市场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以来,电力市场交易规模、比重、经营主体数量逐年增大。2023年我国市场交易电量5.6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4%。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电力市场累计注册经营主体74.3万户,增长23.9%。同时,各地加快培育新型储能、负荷聚合商以及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推进参与市场,出台了相关准入及注册规则。2023年,9个省份负荷聚合商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最大响应电力超660万千瓦,需求侧资源聚合参与市场模式逐步成型,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三是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能源价格改革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居民阶梯电价、气价制度,以及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消费。阶梯电价制度鼓励居民合理用电,自2011年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政策以来效果显著,居民用电平均电价从2010年的2.85元/千瓦时降低到2017年的2.57元/千瓦时,累计降低1.12元/千瓦时。

四是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统一市场、协同运作”的电力市场体系框架和多元竞争格局,促进了电力资源以市场化方式在全国范围共享互济。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覆盖其经营区和蒙西经营区的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截至目前已连续试运行29个月。省间现货市场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优势,在日前或日内时间尺度开展市场化余缺互济,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大幅减少全网用电缺口。南方电网经营区建立了全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率先组建运作区域及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并于近日成功完成首次按周结算试运行。

油气管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是提升能源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包括西气东输管线在内,国家管网集团管理运营的全国主干油气管网已达10.43万千米。其中,全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里程12.4万千米,全国液化天然气总接收能力约为1.2亿吨/年,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建设有效提升了油气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2

科技创新的驱动力量

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量主要体现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推动能源结构优化。

一是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关键共性技术是指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核心技术,如高效光伏电池、先进储能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突破能够极大地提升能源转换效率和系统稳定性。2023年,中国企业在光伏电池技术上取得显著进展,晶硅—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创下了光电转化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达到了33.9%的转化效率,这一突破有望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

二是前沿引领技术创新。人工智能(AI)、量子科技、5G通信等前沿技术,正在成为推动能源行业智能化、高效化的关键因素。AI技术在能源管理、预测维护、智能调度等方面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IEA预计,到2025年,AI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将为全球能源行业节约10%左右的运营成本。

三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特高压输电技术、智能微网技术等现代工程技术,对于提升能源传输效率、增强电网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远距离、大规模能源输送的难题,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高压电网,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建成39项特高压输电工程,跨省区输电能力超3亿千瓦,累计送电超3万亿千瓦时,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1.8亿吨,打造了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世界级样板。

四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区块链、氢能技术等颠覆性技术,对传统能源行业构成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通过推动这些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能源的跨越式进步。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领域的应用,能够提高交易透明度和效率。我国在氢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6月底,建成加氢站426座,其中仅2024年上半年就新增了19座。截至2023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8487辆,完成2025年目标(5万辆)的37%。

我国在氢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发布了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鼓励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都对氢能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等地区更是呈现出氢能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态势,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3

四项对策应对三大挑战

能源改革与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遭遇了一系列挑战。一是关键技术突破难度大,尤其在新能源和储能技术领域,研发投入高、周期长,影响了技术进步的速度。二是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电力市场化交易和油气管网独立运营的推进存在阻力,影响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场竞争。三是部分政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导致改革效果打折扣。为确保能源改革和科技创新顺利推进,应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严格政策执行、加强研发投入来应对这些挑战。

针对能源改革与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需要从政策、技术和市场等方面采取综合应对策略。

在政策方面,要加大对能源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制定长期稳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完善能源法规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执行和监管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政策协调,确保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在技术方面,要加大对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研发投入,重点突破新能源、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技术创新的实际效益。建立国家级和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从而提升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

在市场方面,应加快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完善电力市场和油气市场的交易机制,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场竞争。建立碳交易市场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以提高清洁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接受度。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能源价格改革,发挥价格信号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各国共同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挑战。通过“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与共建国家的合作,共享技术创新成果,实现共同发展。综合运用政策、技术和市场手段,协同推进能源改革与科技创新,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顺利实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