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
来源:《能源评论》 文/本刊记者 张琴琴 特约记者 李毅 王佳
“山山有金铜铁、盆盆有煤油气”,能源资源是新疆的优势所在。新疆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拥有四大煤田、三大油田和九大风区,无论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还是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资源富集量都位居全国前列。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23年,新疆油气生产当量达6606万吨,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新增原煤产量4600万吨,增量居全国第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近五成。
新疆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稳定,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油气、煤炭、矿产等能源资源优势,深化“三基地一通道”(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建设,加快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同时,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油气、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油气:增储上产,发力“探”“采”
新疆已探明石油资源量居全国首位,天然气资源量居全国第二位,是我国稳油增气的主力军。
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新疆将 “培育壮大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作为“八大产业集群”之首。围绕增储上产这一任务,新疆给出的思路是:集中力量探,加大力度采。
在“探”方面,新疆推进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6月22日,在新疆和田市举行的2024年新疆矿业权出让项目推介会引发全国广泛关注。这次推介涉及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锰、铬、钒、铜、铅锌、金、锂等在内的12个矿种127个矿业权区块,是新疆矿业权出让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区块数量最多的一次。
2023年,新疆成功出让了一批重点区块,包括塔里木盆地沙井子2区块、超大型火烧云铅锌矿、整装煤田岔哈泉一号露天矿、若羌县羌河四区萤石矿等,吸引了一批疆内外大企业集团竞买。目前,新疆正在挂牌出让探矿权32个,其中富蕴县蕴都卡拉铜金钴区块、塔里木盆地尉犁1区块油气、尉犁2区块油气、尉犁3区块油气等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在“采”方面,能源央企和新疆地方国企合作取得了新突破。
5月29日,一声清脆的鸣笛声划过长空,钻杆缓缓转动,位于叶城县境内的甫探1井开钻,新塔油气联合勘探公司正式投入运营。
这家公司由新疆亚新煤层气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共同组建,是新疆地方国有企业与驻疆央企在油气勘探领域首次开展合作,它的投入运营标志着新疆在油气增储上产、服务国家战略工作方面有了新的支撑。
推进油气增储上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在新疆油气领域的科技创新布局中,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是一大亮点。
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于2023年7月在乌鲁木齐揭牌,重点围绕油气勘探开发和特色优势转化技术,进行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技创新。今年3月11日,怀柔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共建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框架协议。按照协议,三方将以新疆基地为纽带,加强工作协同,形成点面结合的联合创新模式,共同打造油气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煤炭:煤化工产业格局初现
新疆的煤炭资源总量约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尽管煤炭资源丰富,但受交通因素制约,长期以来新疆的煤炭以自产自销为主。
2021年,全球煤炭等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带动我国煤炭和有色金属行情上涨,资源丰富价格平稳的新疆抓住了机遇,加快先进产能释放。自2022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新疆露天煤矿产能核增许可,煤矿智能化改造加速推进,新疆煤炭优质先进产能加速释放。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21年新疆原煤产量3.21亿吨,到2023年达到4.59亿吨。仅两年,新疆煤炭产量就增长了1.38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有13个亿吨级产煤市,其中,昌吉回族自治州排名第四、哈密市排名第八。2023年,昌吉州煤炭总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13亿吨,排名全疆第一,同比增长9.7%;哈密市煤炭产量达1.5亿吨,同比增长22.6%。
在产能释放的同时,疆煤外运的通道也在打开,公铁联运、铁铁联运、公铁水联运、铁水联运、铁海联运纷纷开启。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疆煤外运”6939万吨,2021年达到4387万吨,2022年突破8800万吨,2023年突破1亿吨。
坐拥优质煤炭资源,新疆当下正加快煤化工产业集群建设,积极推动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疆将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进一步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加大准东、哈密、吐鲁番、准南等地煤炭勘探开发,推动一批支撑性煤电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一批煤制烯烃、煤制气项目,推动煤炭分级分质清洁高效利用,力争原煤产量达到5亿吨,着力打造国家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
今年3月,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这是新疆首个煤制油项目。4月,在新疆伊吾工业园区淖毛湖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由新疆宣东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煤、电、油、气、化、材综合高效循环利用产业项目进入联合调试阶段。
目前,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规模、产品产量持续扩大,初步构建起以准东、吐哈、伊犁等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发展集聚区和以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1,4—丁二醇、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等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格局。
新能源:追风逐日,疆电外送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新疆同时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禀赋。据统计,新疆的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一,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二。
我国的风电就从新疆起步——第一个大型风电站达坂城风电站于1989年正式并网发电。如今大唐、中电投等众多能源企业在达坂城落户,国产风机遍布风谷,城区已经实现100%绿电供应。
目前,新疆哈密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及准东、达坂城、百里风区等10余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集聚区已建成。准东、哈密北、南疆环塔、若羌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正在加快建设。
服务新能源发展,国网新疆电力将并网服务关口前移,建立“核准—可研—建设”全流程档案,完善“一场一册”,按周跟踪新能源项目和配套送出工程建设进度,优化并网时序,确保新能源项目与配套送出工程同步建成、同步投产。
截至7月4日,新疆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7980.1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3776.3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203.8万千瓦,占新疆总装机容量的近五成,新能源装机规模位居西北第一,全国前列。
为实现“疆电外送”,电网工程也在推进。从2010年到2019年,哈密-敦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烟墩—沙洲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相继建成。多年来,新疆电网逐渐形成了“内供四环网,外送四通道”格局。
截至今年7月5日,新疆外送电量累计达到8014亿千瓦时,送电范围覆盖20个省(区、市),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占比近三成,实现了“能源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用绿色疆电点亮千里之外的万家灯火。
眼下,一条新的疆电外送大通道正在建设: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于2023年8月开工,投运后每年可将哈密能源基地360亿千瓦时以上的电量输往重庆,其中绿电占比超50%。
为应对新能源的波动性,国网新疆电力也在加快技术创新,助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该公司牵头研发了“基于新疆气候地貌特征的多时空风光功率预测与系统平衡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开发出新一代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超过93%,大大提高了新能源利用率;搭建能源大数据中心,融合风光发电实时出力、新能源发电功率、新能源内供外销电量等数据,并自主开展数据分析,做到新能源全面可观可控可测……追风逐日,内供外送,绿电已成为大美新疆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