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电网高质量发展中应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 南方电网未来应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
●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是电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南方电网在科技创新产学研用、布局新型储能等方面应有何作为?
●进入数字化转型深水区,南方电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带来发展新机遇?
南网报推出“院士专家共议南方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访谈,邀请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委员围绕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多维度探讨南方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动能。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要攻克技术难题,也要打破管理机制障碍
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入推进,电力系统装机结构、运行特征、控制基础等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领域,能源电力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南网报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
南方电网报:风电光伏已成为我国新增电源装机的主体。随着风电光伏渗透率不断提升,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应对风光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周孝信:风电、光伏受天气变化影响大,这就要对天气变化进行准确预测,适时分析其对未来风电、光伏发电的影响。特别是要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
应对风光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需要大量灵活性资源。在非化石能源占比不高的当下,化石能源依然发挥着灵活性调节的支撑作用。煤电通过灵活性改造已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天然气发电也具备灵活性,配合常规水电、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的加快发展,可以满足当前和之后一段时间电网运行的需要。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实现“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未来我国以风电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在电力消费中的比重可能高达80%以上,仅依靠少量煤电和天然气发电、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各种新型储能等措施,已无法满足电力系统运行必需的灵活性需求。一种办法是对存量燃煤电厂进行改造,逐渐增加绿色燃料的比例,如生物质燃料、绿氢及绿氢制成的绿氨等,在提供绿色电力的同时,对电网运行提供灵活性。绿氢燃气发电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其机组的快速启停可为电网提供更强的灵活调节能力。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国内外一些地区电力供应发生中断,这就要求电力系统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使电网具有较强的韧性。在电网规划层面,需要以比较大的区域电网为基础来规划主网,比如以大区或省级电网,或者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经济区电网为基础,在区域内建立比较坚强的超特高压电力主干网络,在此基础上,基于“余缺互济、应急互备”的原则建设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能力,避免电网连锁故障的大范围蔓延。在区域内部,统筹规划好外来电、本地骨干电源,部署好储能等各类灵活性资源,布局完善的安全稳定措施,大力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建立多能互补的新型配电系统等。
针对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力系统带来的惯量下降、宽频振荡等稳定性相关问题,可以通过发展构网型控制技术来解决,包括构网型的装置、控制器及控制方法等,使各类新能源发电和新型储能等接入交流电网的电力电子装置基本上具备同步发电机的功能和特性,与传统水电、火电、核电等同步电源一起,构成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支撑力量。
南方电网报: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和风电、电动汽车及充电桩等新型主体大规模接入对电网发展带来了哪些挑战?电网企业应如何应对?
周孝信:这种情况下,配电网应该受到特别关注,要兼顾绿色发展和用能需求,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最基本的能源电力供应。
我曾经提出过在城乡配电网中逐步形成综合能源产消单元(IECU)的设想,以供电台区或者几个相邻的台区、高技术开发园区等条件具备的都可以作为这样的IECU单元。IECU内部采取能源电力需求生产自治管理的模式,各单元之间可通过柔性连接,实现互通有无。IECU既可以作为电网调度的基本单元,也可以是电力市场的基本单元,通过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大电网形成良性互动,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韧性资源。对此设想的实现,既需要攻克技术难题,也要打破管理机制存在的障碍。
南方电网报:在提出碳中和承诺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碳排放日益受到关注。在您看来,目前碳排放追踪溯源存在哪些困难?电力行业特别是电网企业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周孝信:各种来源的电进入到电网后,混合在一起,要准确定量区分和追溯含碳电力的来源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清华大学康重庆教授团队研究建立的碳流分析理论和电力系统碳排放追踪系统,为低碳调度运行、碳交易等工作提供了基础。
电力系统由多元主体构成,电网作为连接能源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平台,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要配合整个电力系统的碳排放跟踪,统筹管理输配电、不同主体的碳排放等。
南方电网报:您认为在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新出现的人工智能等技术会对能源电力领域的科技创新带来怎样的影响?
周孝信:人工智能在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现代能源行业的重要趋势,人工智能将逐渐成为能源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调度运行、设备管理以及装备设计和材料筛选等业务管理和优化的重要工具。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大量数据支撑,从电力专业领域内部看,设备部门有设备的数据、运行部门有运行的数据,从外部来看,还有环境和气象数据等,需要不同领域各部门数据的共享来支撑电力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
南方电网报:在您印象中,南方电网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对于未来推进高质量发展,您有何建议?
周孝信:在我看来,南方电网在数字化方面是做得最突出的。我觉得,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有最先进的技术,也需要有最先进的管理。比如在数据共享方面,就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机制来协调,基于共享的思维,才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此外,不应仅局限于自身行业的专业领域,要考虑到整个能源系统的发展,发挥不同专业领域的优势,跨界合作、优势互补,这样才能使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步伐迈得更好更快。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中国发展的确定性应对世界变化的不确定性,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南方电网应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南网报专访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
南方电网报:面对外部发展的不确定性,能源央企可以如何发挥关键作用,保障国家能源电力安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方晋: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因此对电网企业而言,首先要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但仅有这一点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积极发挥中央企业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加快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此外,针对外部发展的不确定性对能源供应产生的影响,要提前进行预判和布局。
南方电网报:您如何评价南方电网在国际能源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南方电网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哪些具体建议?
方晋:我关注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南方电网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深耕澜湄、放眼全球,推进基础设施联通、规则标准融通、人文民心相通,推动能源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了力量。目前,东南亚经济已经呈现出起飞态势,发展潜力非常大,未来很有可能是延续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建议南方电网在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朋友圈”的过程中,持续深耕澜湄,加强产业合作,推动澜湄区域合作发展。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出海”成功,他们在境外的生产投资也是需要能源保障的。南方电网可以研究如何服务中国企业“出海”,携手开拓国际市场,在抱团出海中实现互利共赢发展。甚至于在海外再造一个中国产业链,这方面南方电网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南方电网报:您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挑战,南方电网在高质量发展中应重点关注哪些领域?针对南方电网的高质量发展有何对策和建议?
方晋:建议南方电网一要充分做好外部环境风险研判,包括对能源生产和电力供应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提前研究、做好预判。二要抓住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的机遇,加速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释放数智新动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三要树立大能源观,将大能源观贯穿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加快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南方电网报: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必然要求,您认为南方电网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能够承担什么责任?
方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这方面央企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南方电网供电区域横跨东西部五省区,无论是做好自身工作带动提升公司整体发展水平,还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和服务区域协调发展,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南方电网一直在贯彻落实的西电东送国家战略,本质上是能源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多年来有力促进了东西部协调发展。在产业投资布局等方面,建议南方电网未来加大向西部地区倾斜支持的力度,充分挖掘西部地区资源优势,通过投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就业、税收等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超越了单纯的电力领域,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我认为“能源公平”很重要,核心是提高能源电力的可及性、可负担性。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要确保电力供应能够有效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近年来,南方电网加快现代电网建设,助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彻底打通农村供电“最后一公里”。接下来,建议南方电网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育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增值能力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应对不确定性事件,从而实现突破性创新。南网报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家张燕生。
南方电网报:在您看来,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什么?能源电力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燕生: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要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我看来,对企业来说,具体有三个核心指标,第一个是总量的指标,也就是营业收入规模和增长;第二个是全要素生产率,该指标扣除了劳动力和资本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创新,包括资源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创新、国际化程度提升、人力资源开放效率等因素变化。第三个是ROE,即净资产收益率,衡量企业增值盈利能力。
对能源电力企业来说,要提升满足需求的能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但这种需求是多样的、动态变化的。比如,现在24小时的用电峰谷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怎么能够满足需求呢?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芯片和微电子技术等新技术是这个时代的突破口。因此电网企业要借助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将自身打造成智能化程度在世界名列前茅的电网公司。
为更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需要新型管理,这种管理是非常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因此,能源电力企业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创新驱动,既要注重科学技术进步,也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此外,2035年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美国和欧盟的总和,要满足今后高质量的消费快速增长,南方电网需要有前瞻性、战略性、长期性的规划。同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普惠、廉价、分布式能源电力供给。
南方电网公司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程度较高,具备进入世界一流湾区的发展潜力和综合实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要上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翻一番,达到东京湾区的水平,其核心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第二个台阶是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纽约湾区的水平,其核心是现代金融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第三个台阶是人均GDP在达到纽约湾区的水平基础上继续增长,达到旧金山湾区的水平,其核心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形成教育、人才、科技的新动力源和创新聚集地。在不同的阶段,要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展的电力需要,就会对南方电网提出更高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南方电网不仅是湾区的企业,中国的企业,应该还是一个胸怀世界的全球性企业,这就要求南方电网一定要有全球视野,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
南方电网报:对电网企业未来推进高质量发展有何建议?
张燕生: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硬道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进一步讲就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有不确定性的事情都可能会发生,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地缘冲突会越来越多,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日益突出。
应对不确定性,需要探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协方差为负,让各种不确定性之间形成对冲关系,这个时候得到的结果收益是确定的。这要求南方电网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数字化、网络化还是智能化,对每一个方案进行不确定性对冲测试,有些方案更灵活,有些确定性更高,从而实现突破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