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能源发展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年时光,也记录下各地结合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定不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即日起,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推出“高质量发展能源十年见闻”大型融媒调研报道,深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评论 > 正文

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调研记

2024-07-04 16:21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 冯聪聪 张一龙

能源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能源发展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年时光,也记录下各地结合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定不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即日起,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推出“高质量发展 能源十年见闻”大型融媒调研报道,深入我国重要能源战略基地、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重点用能大省,探寻各地在奋力前行中,如何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能源答卷。

“晋”力新生

——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调研记

“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素有“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省,倚太行,傍吕梁,汾河如带,穿心而过。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沉淀,丰富的煤炭资源在这里埋藏。

山西,曾兴于煤。

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到2014年底,全国原煤产量的四分之一来自山西,煤炭供应至全国14省区市,山西经济因煤而得到较快发展。

山西,也曾困于煤。

2014年前后,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谢幕,山西经济增速下降、空气污染严重。“成也煤炭,败也煤炭”的发展模式亟待突破。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2017年9月18日,山西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大会上提出,要义无反顾地不当“煤老大”,彻底丢掉“煤老大”的惯性思维。

2019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提出山西要通过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在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构建清洁低碳用能模式、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扩大能源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告别“煤老大”,打造先行区,走上这条前所未有的转型之路,山西正破茧重生。

促转求变

山西长治,神话之乡。这片古老的土地,不仅创造了“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海量神话,也创造出了从“黑”到“绿”、从“煤”到“美”的奇迹。

6月3日,记者从长治市区出发,向西行进约10千米,一座翠林成片、花鸟成群的园区景观映入眼帘。颠覆黑尘漫天、技术落后、设备老旧的刻板印象,晋能控股集团三元煤矿厂区内生机勃勃。

地上绿意盎然,地下科技赋能。

依托智能综采系统、运输系统、安全管控系统、掘进系统等30多个智能化平台,结合700兆5G地下无线网络(DMN),三元煤矿300多米深的矿井内已是机器人智能巡检、“网约车”一键呼叫、实时视频通话的智能化场景,黑黝黝的矿井有了新活力,安全防线也更牢固。

向“新”前行,也要向“绿”进发。

与煤炭相伴相生的煤矸石,是一类固体废物,而今变废为宝。被搅碎的煤矸石,与粉煤灰、水、水泥混合搅拌,通过充填主管道运送到井下已开采过的煤层中,不仅降低了矸石治理成本,更解决了地表沉陷问题。

煤矿事故“头号杀手”煤层气,也已被化害为利。紧邻三元煤矿,宝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将煤矿每年产生的700万立方米煤层气收集起来进行发电,年发电量可达1800万千瓦时。

“矸石零废弃”“地面零沉降”“煤层气零排放”,是山西煤矿智能化、绿色化建设的缩影。山西省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山西省已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18座,布局30座绿色开采试点煤矿,先进产能占比81%。

兴于煤的山西,绝不止步于煤。

素有“中国煤都”之称的大同市,不少地区因长期、大规模煤炭开采,一度地表下沉。2015年6月,随着国家能源局启动光伏“领跑者计划”,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光伏技术示范基地被列入首批名单。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中广核等央企乘此东风纷纷入驻,一期又一期光伏项目拔地而起,至今累计发电量已超120亿千瓦时,带动当地植被覆盖率从十年前的10%增长到98%。

位于山西“南大门”的运城市,借助风光新能源,则蹚出了一条缺煤少煤地区能源发展的新路子。站在处于运城腹地的中条山上,记者看到,南侧绵延数十公里的梯田式荒坡错落有致。由华能山西综合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近百万千瓦光伏基地,绘就了满山尽披“蓝金甲”的壮丽景观,也助力运城市芮城县成为全国唯一县级光伏领跑基地。

2024年4月底,山西省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52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新能源发展既要供得上,也要送得出、用得好。

作为国家跨区“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和特高压“三交四直”输电通道汇集点,山西电网在“晋电外送”能力建设上持续提升。目前已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压+14回500千伏”的电力外送通道网络,外送能力超3000万千瓦。2023年山西全年外送电量达1576亿千瓦时,较2018年增长七成,照亮全国23个省(市)的千家万户。2024年一季度,外送电量达413.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9%,创历史同期新高。

降耗谋略

绿色能源的全面布局,让绿色消费理念落地生根。

“龙城”太原,泱泱汾水见证着这座传统重工业城市由“燃煤、扬尘、尾气”向“绿色、低碳、清洁”的变革。

2016年,太原迈出绿色转型的关键性一步——将全市8292辆燃油燃气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电动汽车,成为全球“电动出租车第一城”。

时隔8年后的今天,这些电动出租车正陆续换新,市民绿色出行清单上也增加了新的选项——氢能公交专线。绿色交通已成为串联这座城市的动脉,“山衔落日千林紫”的景象再现“龙城”大地。

顺着汾河一路往南,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的临汾,在2020年不仅出租车实现电动化,公交车亦全面拥抱绿色,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出租车、公交车电动化双覆盖的城市。沿着太原、临汾的脚步,忻州、晋城等11个地市级城区公交车、出租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

转变能源利用方式,是能源消费革命的关键所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样不容小觑。

沿着太古高速由西向东,由4条巨型管道组成的太古供热工程跨汾河、钻隧道,在寒冬时节可为太原上百万户居民送去温暖。管道起始端,正是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兴能发电厂。

电厂在发电的同时,产生的乏汽含有大量余热。从2014年开始,兴能发电厂对6台汽轮机组进行升级改造,建设5级凝汽器和2级热网加热器,实现7级串联梯级加热,将热网循环水加热至130摄氏度,通过太古供热工程将余热“变废为宝”。

这一清洁供暖项目在供热规模、输送距离、热网高差、地形复杂等方面开创了世界供热史上的先河,成为供热领域的里程碑工程。

近年来,煤改电、煤改气、煤改醇、煤改生物质等清洁取暖改造也陆续在山西落地。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近700万户,城乡清洁取暖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暖意、绿意在三晋大地实现倍增。

创新能源利用模式,让一个小村庄在全球有了大名声。

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圣天湖畔,山西运城庄上村被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业农村部授予了“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的称号,由国家电投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南京国臣直流配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的“分布式光伏+储能+直流微网+柔性负荷+智能充电桩”的新型电力系统,让村民实现了炊事、清洁取暖和交通的全电气化。

不止庄上村。2023年底,临汾段村、晋城陵川也建成了“源—网—荷—储”新型村级微网,当地居民就此实现了“屋顶光伏发电、多余电量卖钱,做饭取暖清洁”的美好愿景。

据山西省能源局数据,“十四五”前三年,山西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0.9%,降幅居全国前列。

建制革新

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进程中,体制变革是题中应有之义。

提升能源系统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山西在电力市场建设中“黑马突围”,打响了全国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的第一枪,构建起空间上覆盖省间和省内、时间上跨越中长期和现货,以及包括电能量、辅助服务等交易品种的电力市场体系。

作为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建设试点省份之一,从2016年3月起,山西开启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攻关,结算试运行周期从单日开始,逐步拉长至周、半月、全月、双月、季度以及长周期不间断试运行。2023年12月23日,山西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成为全国首个正式运行电力现货市场的省份。

在反复探索与实践中,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室、山西省能源局和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还创新性建立电力中长期分时段交易机制。这一业内首创的交易机制,与现货市场结算运行紧密衔接,化解了市场大幅度波动的风险。

山西电力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山西省通过省间现货市场对外增供电量19.35亿千瓦时,交易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24年5月,山西“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电力市场平稳运行超1000天,其间,市场主体持续活跃增长,市场机制运转高效顺畅。

从管理体制改革着手破除行业堵点,山西在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中同样实现着“超常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煤层气勘探投入标准不高,资源持有成本偏低,“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的现象屡见不鲜。与煤层气相伴相生的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开发,受管理体制限制,三者不能共同开发,资源采收率不温不火,每况愈下。

2019年11月,山西制定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试点煤层气、致密气、页岩气“三气”共采,促进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同时,承接煤层气开发项目备案权下放,压实勘探开发企业增储上产主体责任和市县政府服务保障责任。

制度的改变,让企业投资煤层气开发项目积极性大增,山西煤层气产量屡创新高。

面积仅0.94万平方千米的晋城市,已探明煤层气储量3706亿立方米,占全省一半以上,占全国五分之二以上。坐落于此的中国海油中联公司(以下简称“中联公司”)潘河煤层气田,既是国内首个煤层气示范工程,也是国内稳产时间最长的煤层气田。

锚定让老气田焕发新活力,持续增储上产,中联公司向被视为“边际资源”的薄煤层气集中攻关,形成薄煤层识别、复杂井网部署优化、大跨度多层级压裂、双压双控排采等系列技术创新,构建了薄煤层立体勘探开发技术体系。潘河煤层气田成为我国首个薄煤层气大规模开发项目,为国内薄煤层气经济高效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开创了新模式。

据山西省能源局数据,2023年,山西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145.9亿立方米,较2019年增长了1倍以上。

不当“煤老大”,打造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山西省能源局局长邓维元表示,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任使命,山西省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智能化煤矿数量、非常规天然气产量、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在为国家试政策蹚路子、为山西促转型蓄势能上迈出坚实步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