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是当前重大战略任务,电力体制机制建设是其重要内容,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共同驱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一体化运营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坚强支撑,分布式电源、储能是重要的技术组成。当前,我国电力市场范围、规模逐步扩大,竞争成效不断

首页 > 配售电 > 能源服务 > 评论 > 正文

促进分布式电源、储能深度参与电力市场

2024-06-12 08:44 来源:中国电力报 

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是当前重大战略任务,电力体制机制建设是其重要内容,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共同驱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一体化运营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坚强支撑,分布式电源、储能是重要的技术组成。

当前,我国电力市场范围、规模逐步扩大,竞争成效不断显现。基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健全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分布式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科学、多元市场化交易机制

推动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

随着分布式电源规模化快速开发,亟须推动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尽快建立适应分布式电源发展的市场化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领分布式电源合理投资布局和就近消纳。

创新交易模式,完善分布式电源交易市场化长效机制。建立分布式电源中长期分时段交易机制,引入带曲线交易,缩短交易周期,引导主体通过精准功率预测以及电价预测,提高市场化收益水平。支持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用户在交易中心披露的年度长协交易均价基础上,自主协商交易电量和价格,开展双边协商交易,适时推动集中竞价和挂牌交易。鼓励分布式电源与可调节负荷、储能等灵活调节资源以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形式参与电能量交易和需求侧响应,扩大消纳方式,明确内部责任和成本分摊机制。完善分布式电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公平合理参与辅助服务收益共享和费用分摊。

坚持权责对等,健全适应分布式电源交易市场化价格机制。有序推动分布式电源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上网电价,厘清政策性交叉补贴,在场外实施产业支持政策。加快明确分布式电源市场化交易“过网费”标准,按照“准许成本+合理收益”原则,探索基于分电压等级、输电容量备用、电力消纳范围等多维度、差异化的过网费制定标准,合理收取电力计量、电力电量平衡以及交易平台运维服务等成本。推进分布式电源和用户间价格机制进一步灵活,实现利益共享,合理分担交易引发的配电网改造和系统备用等成本。

发挥绿色价值,完善分布式电源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机制。当前,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已纳入绿证核发范围,部分省份纳入绿电交易范围。一方面,坚持绿证环境价值的唯一性,优化完善绿证机制+配额制,探索建立分布式电源PPA价格机制,通过政策性手段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售电公司、大用户签订PPA合约,锁定收益;另一方面,推动绿电、绿证市场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能耗双控等衔接,推进与CCER自愿碳减排市场协调,推动绿证核发与国际接轨,激发用户多途径消费分布式电源等绿色电力意愿。

构建灵活、高效市场化价格体系

实现储能多元化价值

新型储能具有布局灵活、快速响应等特点,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技术支撑。总体上,以提升电力系统调节灵活性为导向,以促进新型储能技术革新为目标,充分发挥电力市场作用,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建设、合理布局电网侧储能、推进用户侧储能多元发展。

遵循储能系统定位,加强市场机制顶层设计。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正确衡量储能容量价值和辅助服务价值,定位为竞争性业务,独立参与市场竞价获益;定位为电力系统公共品,提供调频、调压、备用等辅助服务,由电力系统运行者组织竞价购买,独立使用,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费用向系统用户(负荷)分担。

基于储能技术特点,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系。一是持续加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电能量市场、容量市场、辅助服务、绿电市场等有序协调的市场体系,推动调频市场采用“容量报价”和“里程报价”,有利于以提供快速调节为主和以提供备用容量为主的储能等调节资源发挥各自价值。二是根据负荷价值优化市场价格限值,形成合理分时价格信号,拉大峰谷价差,引导储能等通过优化运行方式,支撑“电源+储能”“负荷+储能”获取收益,建立长效的商业模式。

借助电力市场仿真,助力储能市场化灵活运行。融合运用基于网络拓扑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电力市场仿真技术,对电源侧风光储、电网侧独立储能两类储能市场化收益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总结规律。

针对电源侧风光储参与现货市场,储能可以实时有效根据电力市场价格波动调节风光场站的发电能力,使其达到“削峰填谷”平抑波动的效果,通过运筹优化方法制定源侧风光储申报策略模型,实现合理收益。

随着“层次分明、功能完备、机制健全、治理完善”电力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通过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决定性作用,能够引领分布式电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多元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稳致远。(作者单位: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双碳技术研发中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