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新型储能的功能定位等提出具体要求,持续强化新型储能并网运行管理,完善了新型储能的调度运行、市场运用模式。前有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发出的“发展新型储能”号召,后有《通知》追随印发,敏感人

首页 > 储能 > 储能系统 > 系统集成 > 评论 > 正文

聚焦 | 新型储能的下一个风口

2024-06-07 16:50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 管永生

据媒体报道,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新型储能的功能定位等提出具体要求,持续强化新型储能并网运行管理,完善了新型储能的调度运行、市场运用模式。

前有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发出的“发展新型储能”号召,后有《通知》追随印发,敏感人士旋即嗅到新的“风向”:“卷王”频出的新型储能可能要进入另一条更为宽广的赛道。

近年来,新型储能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给人一种“一夜长大”的强烈不真实感。细析之,得益于补贴政策的循循善诱和“强配”政策的铁腕直推。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管永生 文系《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独家稿件,作者系本刊社长/总编)

然而,无论是哪种政策,本质上都是一剂猛药,副作用十分明显。补贴一旦“退坡”,会引起整个行业“溃堤”;“强配”实则是“拉郎配”,效果与作用无异于揠苗助长,好心办错事,出力不讨好。

这些政策的阳光投射于新型储能行业,向阳的一面是,整个行业迅速膨胀;避阴的一面是,内卷重重,哀号声声。尽管新型储能方兴未艾,但是,早熟催生早衰,新型储能的业态已经疲态尽显。

向“双碳”目标迈进任重道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迫在眉睫,而新型储能作为源网荷储中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不可小觑。它兼具源荷双重特性,不但可以促进新能源消纳、维护电网稳定运行,而且,还可能作为独立电源保障供应。

发挥好新型储能作用,就会产生秤砣虽小压千斤的效应。反之,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这个新兴业态“出师未捷身先死”,过早地拉上大幕,草草收场。

近两年来,风口之中的新型储能高歌猛进,然而,大风过后留下一地尘埃。有道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洗牌已经开始,痴迷于走技术路线的企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以求杀出一条血路。而更多主体则是在风中观望,等待时机。

实际上,技术流派所走的道路山高路远、路阻且长。只有在实践中迭代升级,才能走出一条新型储能中国式发展道路。

有迹象表明,新型储能的下一个风口就是“市场”!

就像成长中的孩子,家长总是担心他们会出错、会跌倒,因而迟迟不肯放手,结果适得其反。对于光伏发电、新型储能等新兴业态,相关决策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怜之爱之,出钱出力出招,佑其成长。

诚然,在新型储能发展之初,用政策之手扶上马、送一程十分必要,但是,随着新型储能不断发展壮大,就应该让其经历风雨,独立成长。否则,就会救经引足,事与愿违。

辩证来看,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新兴业态健康发展之“道”,以“技术流”进阶的想法终究难脱“术”的窠臼。而且,制度设计按部就班,即刻可为;技术突破前途未卜,充满变数。

有专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成功,是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提升良性预期的关键在于,毫不动摇地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来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供更坚实的制度支撑。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新型储能发展观察电力市场化改革就会发现,“电改”还有很多真空地带。广阔“空间”,大有作为,因此,必须不遗余力全面深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用市场机制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推动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兴业态发展。

好在《通知》已经让人们洞察到决策者推动新型储能市场化的决心,且让我们静待新型储能发展下一个风口如期到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