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绿色转型的历史跨越,能源消费与供给向绿而行,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基本形成,能源供给提质增量,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这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篇章,能源体制革命深入实施,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能源电力行业在转型升级中迸发新的活力。这是开放合作的崭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评论 > 正文

国家电网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述评

2024-06-05 08:30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 王颂 马佳

这是绿色转型的历史跨越,能源消费与供给向绿而行,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基本形成,能源供给提质增量,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这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篇章,能源体制革命深入实施,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能源电力行业在转型升级中迸发新的活力。

这是开放合作的崭新格局,能源领域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10年来,我国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势,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能源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扎实迈进。

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立足电网功能定位,奋力推动能源革命。新型电网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电能的价值不断释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强保障,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

围绕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

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能源转型战略方向定调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24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公司党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勇于创新实践,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

消费向绿,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绿色低碳电力需求。公司助力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减量化,积极推进全社会节能提效。电能替代在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开花结果”,智慧能效服务助力企业节能降碳,绿色能源照亮美好生活。

供给提质,大电网快速发展让绿色电力发得出、供得上。公司在国内建成35项特高压工程,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跨省区送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最远输电距离达到3300千米。“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格局有力支撑了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绿色轨道向更远的未来铺展。

创新引领,抢占电力科技最前沿、制高点。公司在核心技术、创新体系、人才队伍、技术标准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多项技术创新问鼎世界之最,在跨越式发展中收获澎湃动力,向着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进发。

改革攻坚,电力改革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公司加快推动健全电力市场体系,全力做好市场优质服务,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市场改革,以合作的精神汇聚各方力量。

开放合作,推动电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公司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电网工程带动我国技术、装备、标准“走出去”。这不仅是技术与智慧的传递,更是友谊与合作的桥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一组组亮眼的数字,是喜人的答卷,是前行的信心,凝聚着公司不断攀登、主动求变的创新探索: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6%,对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1/3,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8%左右;

推进能源供给革命,特高压工程加快建设为新能源崛起奠定基础,2023年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而2015年国家电网调度范围新能源并网装机总容量为1.4亿千瓦;

强化能源技术革命,公司成功研发国产化大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技术及平台,研制世界首套完全可控换相技术换流阀,实现国产化大功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国产阀侧套管批量化应用,在紧迫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方面攻关实现突破;

推进能源体制革命,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推进,国家电网经营区内2023年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4.66万亿千瓦时,2015年,这一数据仅为4979亿千瓦时;

深化国际能源合作,公司成功投资和参与10个国家和地区13个骨干能源网项目并全部盈利,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周边国家建成10条互联互通输电线路。

思想伟力引领高质量发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公司坚定不移推进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深入推动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今年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分别为87万和85万辆;而2014年全年的这两个数字,只是7.85万和7.48万。

截至今年3月,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5.85亿千瓦,占总装机的52.9%;2014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为4.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32%。

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用能结构的变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折射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映象。

奋进壮阔征程,我们更加坚定“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消费侧看,现代化强国建设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持续刚性增长,预计2030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35%。供给侧看,我国95%左右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清洁能源发电逐渐成为装机和电量主体。整体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机理发生重大变化,保障能源电力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公司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提高系统平衡调节能力,保障电力电量平衡,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迈着铿锵步伐,我们更加清楚“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电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公司发布实施“双碳”行动方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提升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高海拔多端柔直、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送出、分布式光伏友好并网、电力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取得一批原创成果,为推动能源转型探索更生动的实践。

解码绿色发展,我们更加确信“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10.51亿千瓦。新能源送得畅、用得好,坚强电网是重要支撑。公司统筹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支撑“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有力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为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提供更深厚的支撑。

以系统思维应对复杂局面,既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又注重全面考量、协调推进: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三方发力,加快推动能源革命。

能源消费更加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蓝天更多,公司在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地区大力推动“煤改电”工程;河流更清,公司推进“两纵一横”岸电工程建设;效能更高,公司推广能效诊断、能源托管等服务,承建并上线全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为公共机构节能提效提供支撑;绿色发展动力更强,公司建成全球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注册用户超2500万,建成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为我国及时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提供国网方案,推进电网各环节低碳技术应用,创新开展绿电、绿证交易,体现新能源的绿色环境价值。

能源供给方式向多元化发展,能源转型的澎湃动力持续释放。

茫茫大漠中,我国首个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工程±800千伏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加快建设,投产后每年可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

滚滚长江上,“西电东送”两条大动脉±800千伏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形成1600万千瓦输电能力。

能源绿色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就绿色底色。

“大动脉”贯通四方,输送清洁电力的“高速公路”更完善。酒泉—湖南、扎鲁特—青州、昌吉—古泉、青海—河南等以清洁能源富集地区为送端的电力外送工程投运,服务“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送出。各区域主网架日益坚强,配套电网工程加快建设,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含绿量”。

“毛细血管”通达各处,绿色电能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覆盖在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顶棚的光伏板能够满足车站20%的用电需求;继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之后,杭州亚运会、大运会、“十四冬”所有场馆以及第六届进博会、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展会均实现100%绿电供应;江苏开山岛离网型海岛智能微电网系统及海水淡化系统解决了岛上用电用水问题……公司持续强化配电网建设,服务新能源分布式发展,让电力保障更有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公司全面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统筹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多用电、用好电;深入实施能源供给革命,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实现清洁能源发得出、供得上。能源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承载新的历史使命,开辟新的发展格局,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三)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公司坚决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锚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力量,赋能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也驱动着能源电力日新月异。

坚持创新引领,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年11月,大电网电磁暂态仿真实现从毫秒级到微秒级的突破,全面提升了对复杂电力系统的认知和调控能力。该技术成果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瞄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突破,一项项激发潜力的实招,彰显出国家电网不断跃升的创新能力。

科技成果,创造世界之最。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创下12项世界第一,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填补了世界超导电缆工程应用领域的诸多空白,±800千伏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全球首个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工程。

电网技术,跻身世界前列。公司全面攻克±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系统成套技术,掌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我国是世界首个全面掌握特高压交流、直流输电技术并实现商业化运行的国家。

电力标准,带动世界发展。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可持续电气化交通系统委员会秘书处在北京成立,由南瑞集团承担秘书处工作,实现我国IEC系统委员会秘书处工作“零”的突破。公司率先建立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全球相关工程建设的重要规范。

加快协同攻关,着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电力系统具有知识技术密集、产业关联性广、引擎作用强等特征,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产学研用齐发力,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塑造发展新优势。

这优势源于持续增强的企业内生动力。公司发挥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用,促进创新平台要素集聚,建成以直属科研产业单位、省级电力公司、基层创新力量为主体的三级创新体系,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持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优势源于充分激发的协同创新热情。2022年,公司发起成立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带动各成员单位围绕新型电力系统重大关键共性问题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在新能源发电、储能、柔性输电等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一系列突破,平台作用有效发挥,运行机制日趋完善。

汇聚人才合力,跑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度”。

近年来,公司加强顶层设计,不断优化人才发展体系,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公司建立中国电科院院士和公司首席专家评选制度,勇闯技术创新“无人区”;加大对科技人员和科研团队的激励力度,在直属科研单位全面实施股权、项目分红、岗位分红激励;推行“揭榜挂帅”“项目总师”“容错纠错”三项科研管理机制;建立学术聘任等3项人才激励制度。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创新也永无止境。

2015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开启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随后几年里,包括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电力交易机构规范运行、电力市场监管等内容的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不断健全完善电力市场体制机制。

随着落实“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格局和电力系统运行机理发生深刻变化,需要深化改革创新来适应电力发展新要求。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直面时代课题,破除发展瓶颈。公司坚决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全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电需求,推动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向关键处挺进,落实改革举措。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公司统筹综合性和专项改革试点,扎实推进配售电业务放开;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部署,公司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完成“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降低10%”任务,于2020年坚决执行国家阶段性降电价政策,释放改革红利;促进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公司建立了覆盖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辅助服务交易、容量保障机制的全形态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了“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竞争格局。

改革步履不停,市场活力迸发。从2016年我国首家取得工商注册的电力交易机构——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到2024年公司经营区内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27家省级电力交易机构全部完成股权优化,从2021年启动绿电交易试点,到目前绿电交易累计成交1760亿千瓦时、绿证交易累计成交5900万张……公司推动多层次电力市场协同运行、融合发展,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面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公司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积极服务新能源大规模接网需求,依靠市场机制创新实践,努力培育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能源生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电力市场建设路径,更好服务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国际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我国能源电力企业全方位“走出去”,实现了从国际工程总承包到技术、装备、标准全方位输出,向世界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公司坚决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加强能源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起全产业链“走出去”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承建了巴西、巴基斯坦、沙特、波兰、埃塞俄比亚、老挝等国家的国家级重点电网项目。特高压等电网技术走向世界,超高压、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等中国技术标准广受国际市场认可,国产电力装备扬帆出海……公司“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推动中国电网技术、装备、标准等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在更加广阔的能源国际市场中书写着属于中国企业的出海故事。

一个个项目,拓展市场亦互利共赢。收购澳大利亚两家能源网公司、意大利国家能源网公司、希腊国家电网公司、阿曼国家电网公司和智利切昆塔公司等的股权,与南非电力公司签署的合作文件纳入习近平主席对南非国事访问成果清单……境外投资项目始终保持稳健运营、全部盈利,朋友圈越来越大。

一项项工程,承托经济亦惠及民生。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一、二期项目使巴西成为美洲第一个拥有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国家,投资建设运营的默拉直流输电项目助力巴基斯坦实现了电力“南电北送”,埃塞俄比亚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动中国电力技术标准在当地电力行业应用……中国电力技术“走出去”,推动更大范围的互利共赢。

一次次合作,破解难题亦共享机遇。举办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提供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平台;参加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在国际能源电力交流中发出中国声音……公司在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中广泛凝聚共识,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从能源安全到技术进步,再到绿色发展和经济互利,这些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方面如同一面多棱镜,立体反映出能源电力国际合作的多重意义。

从安全角度看,通过能源国际合作,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中国能够在全球能源领域中提升话语权。

从技术角度看,能源国际合作中的技术交流与创新将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等技术推向国际市场,不仅提升国家电网技术水平,也为全球能源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环境角度看,通过与国际伙伴的合作,公司带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出海,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贡献了中国方案。

能源国际合作不断深入,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不仅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巴西,北大河州若昂卡马拉城。这个地处荒漠的小城地下水矿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如今,得益于国网巴电CPFL公司的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通过“新能源+智能一体化供水”技术,当地3个社区的3000多名居民喝上了甘甜清冽的水。这一项目入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发起的“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

能源国际合作的实践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感受到,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应对此起彼伏的全球性挑战,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形成更强大的发展合力。在能源国际合作的具体行动中,通过共享资源、知识和技术,开放合作让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活得以改变。

在菲律宾吕宋岛三描礼士省,公司支持建设的光伏微网供电系统满足了当地最偏远的两个村庄1000多名居民的用电需求;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的偏远村落,由公司承建的离网光伏电站项目使得当地2000多户居民近6000人用上了清洁能源;默拉直流项目建设期间,工程直接为当地创造约7000个工作岗位;沙特智能电表项目为当地直接或间接提供5000余个工作岗位,在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能源电力国际合作在不同国家的人们心中留下了生动的印记。面向未来,更加密切的国际能源合作,不仅为中国企业积蓄全球竞争优势,也将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五)新时代新征程,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我们要准确把握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加快推动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确保能源安全是推动我国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电网,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向“新”而行,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随着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能源电力消费仍将持续增长,能源配置格局将更加科学高效,能源供给结构将发生深刻调整,能源利用方式将更加复杂多元。

实现“双碳”目标、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需要站在全局、抓住要害,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有效应对保供、转型、稳价“三大挑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向“新”而行,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电力系统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公司一方面立足自主创新,重视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另一方面汇聚各方力量,通过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全力突破能源电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向“新”而行,加快建设新型电网。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谈到新型电网建设。202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9日下午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适应能源转型需要,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厚植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公司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适应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建设新型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特高压和主网架建设,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承载力,提升电网防灾抗灾能力,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赋能赋效,全面提升电网发展质效,大力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国家电网坚定不移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营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风尚;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塑造多元能源供应体系新优势;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推动能源体制革命,释放电力市场建设新活力;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互利共赢新格局。

锚定战略目标,保持战略清醒,坚定战略自信,争取战略主动,以战略思维来推进电网高质量发展,我们一定能凝聚新的力量,焕发新的精神,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中彰显“大国重器”“顶梁柱”责任担当。


原标题:思想伟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