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也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为。观全局,如何锚定方向?谋发展,如何看准路径?要增量,如何持续创新?作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华润电力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企业 > 正文

华润电力: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4-06-04 11:42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赵琼

2024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也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为。观全局,如何锚定方向?谋发展,如何看准路径?要增量,如何持续创新?

作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华润电力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聚焦主营和战新业务发展统筹好安全保供与绿色低碳发展,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向综合能源业务要效益,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聚焦区域、分省施策”,加大新能源开发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需统筹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

“十四五”期间,为提升国家电力保供能力,华润电力以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通过多举措夯实电力供应保障的基本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提高设备可靠性,千方百计拓展电煤供应,确保已投产机组应开尽开、应发尽发。

围绕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转型大文章,淘汰关停煤电落后产能,稳步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支撑电力系统的清洁低碳转型。

为提升广东、浙江、湖北和辽宁等区域的电力长期供应能力,目前,华润电力加速推动广东海丰二期、浙江苍南二期、湖北蒲圻三期、辽宁沈海异地搬迁等4个项目、6700兆瓦保供煤电机组的建设投产,以及湖北仙桃二期、云南镇雄一期等清洁高效煤电机组的核准建设。

如何向“绿”而行,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华润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不断加强对新能源行业趋势与区域市场的洞察,‘聚焦区域、分省施策’,加大在风光新能源开发、建设方面的力度,持续做好中长期战略资源的储备和梯次开发,抢抓项目用地和电网消纳等关键资源。”

此前,在海上风电资源争夺战中,面对组织保障能力考验大、既往业绩评分不占优势、竞争策略亟需差异化等难题,华润电力迎难而上,首次实现了广东省海上风电业务“零”的突破。截至2023年10月,在汕头、汕尾、阳江三地已获取100万千瓦省管海上风电项目指标,为清洁能源业务基地化、规模化发展打下基础。

据悉,华润电力在“三北”等新能源资源富集区域,加大力度策划与获取风光基地项目,积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试点示范;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着力打造海上风电集群示范;在中东部、南部地区统筹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开发。

为打好风光项目谋划、储备、开发、建设的组合拳,华润电力还在大力推进“疆电入渝”重庆方配套电源项目,山东滨发光储氢一体化项目、垦东光储一体化项目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投产。

2023年,华润电力运营装机为77324兆瓦,同比增加14%。随着近三年装机量逐步增加,清洁能源装机比重也在逐年增加,2021年,华润电力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为32.2%,2023年则升至37.8%。2023年,华润电力清洁能源运营权益装机达22597兆瓦,其中,风电装机为18,618兆瓦,光伏装机为3442兆瓦。

科技创新聚焦热点难点痛点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国家能源局在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强调,“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能源技术装备补短板、锻长板、拓新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优势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

技术研究院是华润电力科技创新的“主战”单位。“从解决行业痛点和业务实际问题出发,技术研究院聚焦‘技术赋能’和‘科技创新’两大主题,持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能源行业绿色高效、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技术研究院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两年开展课题研究16项,其中新能源7项(含2项国家重点项目),火电9项。

如今,科技创新的成效开始显现,驱动实现技术突破。“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实施监测依托项目库。该项目突破了复杂海洋环境下的海上漂浮式光伏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为开发利用海上光伏提供一条创新技术路径,截至目前已完成课题初步研究工作。

由华润电力牵头编制的《智能火电厂技术要求》,是国内首部火电智能化领域国家标准,已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审核,并报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审批。

科技创新的成效,也在拉动经济效益方面显现。例如,“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发电设备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推广应用至11家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3.38亿元;“新能源智慧运营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支撑华润电力新能源资产的集约化运维、数字化运营,实现降本增效;“集中功率预测系统”已应用于广东、湖北、河南等11个省份,服务超过80个新能源场站,服务场站功率预测准确率显著提升,考核电量率指标在多个区域位居前列。

一项项科技成果的突破、一件件重大项目的落地、一桩桩推广应用的喜讯,正是华润电力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决心与行动。

如今,在能源科技领域加快形成突破性成果,解决“卡脖子”问题,才能不断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华润电力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综合能源业务,通过冷、热、电、水、汽、气、碳等能源资源的综合供应与优化调度,形成特色与竞争力。

围绕工业园区、城市公共建筑、交通等应用场景,华润电力聚焦增长潜力较大的分布式供电、新型储能、充换电等业务,并且建立了适应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发展的电能和碳能聚合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华润电力已构建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客户画像分析和目标客户识别,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形成标准化的能源服务和产品,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基础上,探索衍生服务,增强客户黏性。此外还建立客户服务跟踪反馈机制,收集客户满意度,推动服务产品的快速升级迭代。

在华润集团内部,已经形成了集团业态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例如,经过系统分析凉山州中医药全产业链和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协同模式、实施路径、运营管理等合作的关键问题后,华润电力与华润三九拟利用光伏产业用地推广GAP标准中药种植养殖基地,建立中药绿色智能制造基地,打通凉山州中医药全产业链闭环,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展望未来,华润电力将继续以新质生产力为发展动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紧紧锚定“双碳”目标,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坚持2025年实现新增4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不动摇。同时,立足能源综合供应、储能、充换电服务、低碳节能服务、能源服务综合能源服务五大业务板块,聚焦氢能、新能源储能、虚拟电厂、CCUS等前沿绿色低碳科技领域,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而作出不懈努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