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被业内认为是新型储能的爆发之年,也是“光储融合元年”。步入2024年,由于成本大幅下降,经济账逐渐“算的过来”,光储项目已经成为投资新热点。
光伏的迅猛发展,使得电网稳定性面临着巨大挑战,储能能够有效地解决消纳问题、平衡电能质量等,这让光储融合成为必然。在强制配储政策的驱动下,光伏配储比例在10%~20%、1~2小时不等。在2022年,国内新增投运的光伏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在全年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中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
光伏和储能可谓是“最佳拍档”,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和储能成本都在不断下降,而要与传统能源竞争,产业着眼点也由“光伏平价”转向“光储平价”,光储融合将为全球能源转型描绘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在2023高工光伏新型储能大会上,天合储能储能产品研究院院长杨凯博士指出,“光+储”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据他预测,到2030年,整个储能市场将达到880.1GWh,“光+储”一体化市场将达到490.8GWh,占比超过一半。
多家企业
布局光储解决方案
伴随着技术创新、调度机制调整,以及市场化机制的变革,光储正在加速走向融合。
光伏企业们,尤其是头部逆变器厂商和光伏组件厂商,作为角逐储能领域的一股庞大势力,自然不会错过这条能够与原有产业高度融合的赛道,纷纷推出了光储耦合系统。
其中,阳光电源推出了“光储充氢维”全域融合方案;华为发布了FusionSolar智能光储解决方案;天合储能将结合光伏组件、跟踪支架、储能系统三大产品优势,推出光储整体解决方案;东方日升在近日展出了异质结伏曦组件和储能解决方案;固德威已相继推出了户用光储充和工商业光储充的全场景光储充解决方案......
此外,一些既有光伏,也有储能业务的企业,如宁德时代、新风光、易事特等也在致力于将光储业务结合。
宁德时代在2023年推出由了“光伏组件、储能电柜、光储变流器”三大模块组成的EnerP零辅源光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采用了组串式光储变流器,以及耐高温锂电池,摆脱传统储能解决方案对冷却系统及其辅助电源的依赖。
新风光小容量SVG产品在分布式光伏领域已得到了大量应用,目前正在着力推动“SVG+储能”的综合解决方案。
盛弘股份、易事特等企业也更进一步,推出了光储充解决方案。
从市场耦合走向技术耦合
光储融合正逐渐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并处于商业化初期。
市场方面,随着度电成本的降低,光储市场需求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当前光伏渗透率提高,电网强度下降,并网消纳问题凸显,需要大量导入储能系统;在无/差市电区域、光储微网场景,光储备电用电成本低,度电成本不到油机方案度电成本50%,光储替代油机已成必然趋势。
目前,阳光电源、天合储能、东方日升、阿特斯、正泰集团、德业股份等光伏企业凭借渠道、客户资源、品牌以及技术融合等优势,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已经占据了有利地位。较晚入局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企业的储能业务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同时,全球光储需要加快从市场耦合走向技术耦合。工业、交通、矿业、通信、农业等行业已开始广泛参与到能源转型中,多种复杂场景促使光储融合技术路线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也为行业带来了更多挑战。
正如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所言,光储融合的关键在于构建更加灵活友好的电网系统,未来在新型电力体系里会是主流。“光伏+储能”需要技术上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储能系统效率和经济性的最大化。
通俗地说,“光储融合”就是在性能上做加法,在零部件上做减法,实现“1+1>2”。
市场上光伏+储能的融合方案,主要可分为直流侧耦合方案、交流侧耦合方案。直流耦合系统中,光伏发的直流电可以直接充进光储一体机,能量汇集点在直流侧,能量传递效率更高。而在交流耦合系统中,储能系统与光伏系统彼此独立工作,光伏发的电不能直接充进储能系统,能量汇集点在交流侧,相较于直流耦合多了两道能量转换损耗。直流侧耦合集中式方案,接线简单,系统稳定,适合于中小型独立电站;交流侧耦合方案则适用于用户侧储能。
高压化也是“光储融合”的表现形式之一,储能PCS高压升级源于光伏,1500V、2000V直流系统都是率先在光伏项目中得到应用,通过能量密度升级提升了光伏电站的经济效益,减少了土地、人工维护等成本。
总体而言,从市场耦合走向技术耦合,仍需要相关企业基于对于光伏、储能以及对电网系统的深刻理解,并不断进行技术、模式的创新,这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