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7日,由同济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车用高温度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研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嘉定校区召开。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能源与交通项目处处长蒋志君等出

首页 > 氢能 > 燃料电池 > 质子交换膜 > 市场 > 正文

国家重点专项“车用高温度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研制”项目启动

2024-05-24 14:58 来源:同济大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7日,由同济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车用高温度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研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嘉定校区召开。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能源与交通项目处处长蒋志君等出席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骏,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潘牧,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邵志刚,新源动力教授级高工邢丹敏,鸿基创能教授级高工唐军柯,未势能源林静博士以及中天恒信(北京)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董事、高级会计师刘明华等人作为咨询专家应邀参会。项目责任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华青松、上海神力教授级高工戴威及项目骨干成员2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明平文教授对项目的基本情况、总体目标、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等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组对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对项目技术路线和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给予肯定,并建议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加强各课题间技术对接,及时推进高温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开发与批量试制,以确保MEA开发指标及最终在电堆上的应用验证。

“车用高温度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研制”项目于2023年12月获批,由同济大学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化物所、山东东岳未来氢能公司、国氢科技公司、上海捷氢科技公司、广东清能公司和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9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将围绕车用高温高性能电堆开发,以实现高效氢-电转化为目标,解决电堆在高温下面临的一系列性能衰变相关的科技问题,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大变革。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燃料电池汽车方向依托国家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能源氢动力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创平台,已形成了一支科研实力雄厚、知识结构合理、国际交流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研发团队,拥有设施完备、技术齐全的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平台和测试环境,具备了进行车用环境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材料研究、电堆集成及系统研究的条件。在车用高活性、高耐久燃料电池催化剂开发及测试技术,低成本、长寿命燃料电池MEA制备及表征技术,高精度、长寿命复合双极板、金属双极板的制备及表面处理技术,燃料电池电堆的设计、集成、预测与延寿技术,燃料电池复合电源发动机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曾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电混合“超越”燃料电池轿车动力平台,填补了我国燃料电池轿车研制的空白。所研制的燃料电池电堆与发动机参与奥运、世博、必比登、城市群等示范应用,获得了广泛好评。历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承担了“燃料电池轿车”“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燃料电池发动机可靠性与耐久性试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可靠性、耐久性及制造工程技术”等多项863、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及一大批地方、企业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积累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数十项国家、地方及行业奖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