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条件成熟的乡村因地制宜开发风电,既可以为风电发展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也能够加速农村能源结构转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集体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能源革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确定了

首页 > 风电 > 风电产业 > 报道 > 正文

干货!乡村风电项目开发指南与流程

2024-05-20 13:44 来源: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项目实施手册 

在条件成熟的乡村因地制宜开发风电,既可以为风电发展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也能够加速农村能源结构转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集体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能源革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基本原则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确定了“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村企合作、惠民利民"态优先、融合发展”三项基本原则。

1.png

组织实施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涉及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地市级主管部门、县级主管部门、相关村集体、电网企业、投资主体以及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等相关方,通过省级“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地市级细化实施方案、村集体与投资主体以“村企合作模式共建共享几个步骤逐步落地,电网企业配合总体方案及实施方案编制保障项目安全运行,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研发适宜乡村环境的风电机组。

2.png

开发流程

当前,大部分省份风电项目开发采用核准方式进行项目审批,风电场开发建设流程包括前期方案制定、签订开发协议、取得项目进计划指标、项目核准、施工及运维几个大的阶段。在项目不同阶段,需要取得相应的支持性文件,详情见下图。根据“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最新政策,国家鼓励各地探索试行备案制;对同一个行政村或临近村联合开发的项目,统一办理前期手续,对于不涉及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植被恢复、压覆矿产等敏感区域的项目,由投资主体会同村集体出具承诺相关主管部门出具支持意见,即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开发效率。

3.png

技术要求(推荐)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项目在乡村地区开发建设,离居民生活区较近,应在满足常规并网型风电项目通用的机组选型、选址、建设、并网、运行维护等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对乡村周边生产、生活、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针对相应影响要素提出如下建议:

  1. 控制项目对乡村生产生活的影响

(1)保障机组与生产生活空间的安全距离。机组下叶尖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不可小于 15 米,机组与房屋建筑水平距离应大于等于风电机组轮高度与风轮半径之和的 1.5 倍。

(2)降低机组的噪声影响。根据 GB/T 22516 进行风电机组运行噪声测试,测试结果需小于 107dB。机组对村庄的噪声影响程度需满足 GB 3096 的规定,对于村庄居住区域,白天噪声不高于 55dB,夜晚不高于 45dB。

(3)控制机组的光影闪变影响。需对机组光影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并提供相应计算报告,机组布置对光影闪变敏感区域(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的影响时间,每天不宜超过 30 分钟,每年不宜超过 30 小时。

(4)配备环境安全设施。机组应具备防泄漏和集废装置,防止机组废弃化学物质泄露到外部环境中。

2.提高项目安全技术要求

(1)确保运行中风电机组叶片与塔筒的安全距离。应满足IEC61400-1:2019 中设计和场址适应性的相关要求,在叶片临界挠度分析时,叶片材料弹性安全系数需按标准中 1.1条款规定内容执行,不得根据测试情况进一步降低要求,以保留更多的安全裕度,避免大风等运行工况下扫到塔筒。(2)提高乡村风电安全防护要求。应配备必要的监控及保护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叶片覆冰识别及保护(针对结冰场址)关键位置振动监控及保护、叶片与塔筒距离监测及保护策略等。应按照 GB/T41512-2022 配备相应消防系统。

3.做好生态保护与修复

(1)项目选址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要求。提高环保意识,合理布局,避开生态保护红线等依照环境保护相关规定禁止建设的区域。

(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投入力度。按照系统性原则和生态主导性原则,制定合理的植被及生物多样性恢复计划,保障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到原有水平。

(3)及时恢复临时用地。项目建设临时用地为农田的区域恢复为耕地;临时用地为林地的区域恢复为林地;临时占地为草原或荒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植被恢复。

(4)做好土地资源保护。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施工挖方时,区分表层土和下层土,保留表土,施工结束后恢复表土,用于植被恢复或耕种。

(5)加强生态环保监管。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确保生态恢复落实到位。来源: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项目实施手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