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配电网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相关机构对其进行了解读,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作为能源智库,国网能源院联合湖南经研院、福建经研院、河南经研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期举办

首页 > 输配电 > 配电自动化 > 评论 > 正文

对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初步认识与未来之思

2024-03-25 14:20 来源: 中国电力 

编者按

3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配电网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相关机构对其进行了解读,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作为能源智库,国网能源院联合湖南经研院、福建经研院、河南经研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期举办了以“新形势下的配电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智库体系建设研究沟通会,从理论框架、实践案例、未来趋势等多个维度对配电网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能源圆桌派”的形式分享他们的思考。本公众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专家针对该问题的个人见解,仅作学术交流和探讨使用,无任何指向性,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能 源 圆 桌 派

【主持人】:

请各位专家谈一谈对于《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认识与思考。

倪识远

国网福建经研院

针对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我深感这是一个为配电网未来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该意见紧扣电力保供和转型目标,提出了打造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明确了到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这与国网福建公司提出的“三大三先”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电网的理念高度契合。

意见指出配电网功能上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这为未来配电网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我特别关注到加强电网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以及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等具体举措,这对于解决电网建设外部环境问题、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意见还针对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接入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如加强配电网建设、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发展和电力系统新业态健康发展等。这有助于解决当前承载能力最突出的问题,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就地消纳。

于昊正 

国网河南经研院

首先,对于当前配电网的发展状况,我认为这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蕴含机遇的时刻。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新型负荷的不断接入,配电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正是这种压力,促使我们不断寻求配电网的变革和升级。当前的配电网发展,已不再是简单的电力输送,而是向着更加智能化、清洁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对于未来的配电网发展,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思。首先,是配电网的清洁低碳转型。随着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的推进,配电网将承担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接入和消纳任务。这需要我们加强配电网与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等要素的深度融合,实现源网荷储的协同优化。其次,是配电网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将为配电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效率。最后,是配电网的开放共享发展。未来的配电网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通过创新业务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我们可以实现源网荷储多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满足各方资源的诉求,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陈大才

国网福建经研院

当前,配电网发展正面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和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接入,需要应对源网荷储融合互动、电力电子化等新型问题。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研究规模化新能源并网消纳技术、大电网稳定运行控制技术、分布式电源高渗透接入的配电网协同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攻关将助力配电网从单纯接受分配电能向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转变,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高可控性。同时,积极探索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准确把握上级对配电网发展的要求,提升配电网建设标准化管理,对于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智慧友好的新型电网结构,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透明,将有力推动配电网的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面临配电网的功能性转变,请各位专家谈一谈我们应如何适应配电网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唐钰骁

国网衡阳供电公司

首先,针对供电保障能力的问题,可以用应用光储、直流配电等低成本新技术来减少电网投入,提升投资效率。具体而言,一方面开展配电网问题综合治理,应用新技术解决重载、低电压问题;另一方面,在偏远山区建设微电网,提升供电可靠性和质量。

其次,针对分布式新能源接网需求的问题,可以开展屋顶光伏消纳模式分析,制定技术标准与监管要求,鼓励分布式光伏的集中汇流并网,并优先在重载、低电压区域接入。同时,试点建设“移动+梯次”储能电站,利用电动汽车的移动放电特征实现低压电网的“削峰填谷”,降低储能建设成本。

最后,针对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问题,避雷和防冰灾将成为工作重要部分。通过改道避开复杂地形和覆冰区域,以及应用防雷、抗冰等装置来提高线路的供电水平。同时,推进配电自动化改造和应用,提升智能化水平,减少停电时间和范围。

吴献勇

国网能源院

在未来的工作中,电网企业需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强化系统思维,统筹协调各方力量。配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涉及多类型主体,电网企业应积极与政府、市场、企业三方合作,共同推动配电网的高质量发展。在政策争取上,应完善分布式新能源、新型负荷、新型业态等领域的综合政策,平衡各方利益。在规划统筹上,应克服新能源、充电设施、储能等规划不足的问题,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和动态协同优化。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共享平台和机制,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协同性。

其次,注重辩证思维,因地制宜推动配电网升级。由于不同地区、城乡之间配电网发展不平衡,电网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策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应加强电网建设,提升承载分布式新能源和新型负荷的能力。

最后,突出创新思维,深化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配电网正面临着从“最后一公里”到“全生命周期减碳”、“全过程数字化”等转变,电网企业应积极创新业务模式和管理机制,探索源网荷储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路径,实现合作共赢。

王龙丰

国网能源院

配电网正由电能配置的单一环节向具有完整电力配置功能的微系统演进,这种变化要求我们从硬件通道管理思维向平台系统管理思维转变。在安全方面,传统的加固硬件、强化结构的方法需要与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等相结合,以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在转型方面,提高配电网承载力不仅需要加大投资,更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来优化供需耦合性。技术的发展虽能改善供给波动,但机制的完善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

配电网管理需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因地制宜。随着配电网系统化和复杂化,管理自主性和弹性空间需求增加,需要电网管理职能下沉以支持配电网向自适应系统转变。同时,配电网服务对象具体,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低,为精细管理提供了条件。


活动推荐

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于2024年5月9日-10日陕西省西安市举办以“现代智慧 零碳协同”为主题的第四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预报名联系:王老师,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加微信请备注“智能配电”)

微信截图_20240325141946.png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