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24日上午,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李国华代表市委会作题为《强化上海创新引领功能,以氢能布局抢占“绿色未来”发展先机》的发言。
此次大会发言来自2023年民革市委会重点课题转化,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氢能立法亟需突破,安全用氢技术及环境亟待提高;技术成熟度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用氢成本有待降低;氢能技术标准、金融创新、贸易规则等领域引领性优势尚未有效发挥,全球氢能领域的话语权和控制力需进一步提升。结合全球各国氢能战略布局及未来超万亿的产值,以及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中明确对氢能的三大战略定位,民革市委会呼吁上海应试制度、闯新路,打造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抢占“绿色未来”发展先机,建议: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建设一流国际氢能城市
开拓氢在能源、原料替代及储能等领域的发展,闯出“氢科技”引领氢产业新路;要加强领先技术应用,打消行业安全性顾虑。在工业、港口、海岛等重点区域推进示范场景应用创新,并向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和规模应用突破。探索在临港新片区等建造海上绿氢基地样板,实现绿氢规模化供应,并向深远海域发展,在国际氢能竞争中率先实现绿氢制甲醇加注货轮的贸易场景,打造世界级氢能应用样板间。
战略布局氢能长三角一体化
竞逐全球“氢经济”高地
在产业链布局上抓关键,突出技术、装备等自身优势,牵头绘制长三角氢能规划路线图,建设标准协同、价格协调的引领示范区,形成一批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和能源变革的解决方案。依托建设“五个中心”和强化“四大功能”的制度创新优势,全力打造全球氢能贸易金融服务中心及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并推动国内外最先进的氢能技术在上海转移交易、落地转化。
法律先行制度先试
构筑氢能发展生态体系高地
可依托浦东立法机制进行探索,以法律明确氢的能源属性,在科学安全规范的基础上,突破在化工区外制氢、制加氢一体化站等限制,落实各区加氢互认、价格机制协同,通过制度创新重点着力解决氢源可控性、技术集成性、用氢安全性、场景丰富性、功能耦合性等五个关键问题。依托上海氢标委等平台,吸纳国内外权威氢能机构与龙头企业,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的创新体系,力争在氢安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等,实现氢能标准化工作跨越式发展,不断提升氢能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
掷地有声的发言,时代前沿的思考,专业深入的建议,离不开制度保障、高位推动与扎实调研。
作为市委重点课题,该课题不仅有市委班子成员分工联系,还有经济金融委的“主任导师制度”作支撑。李国华牵头赴嘉定调研,实地走访嘉定氢能港展区及相关能源科技企业,与相关部门、单位座谈交流,在过程中与课题组共同找问题、析原因、研对策,明方向,在课题成果转化环节他曾多次要求要跳出产业看产业,跳出上海看上海,要有全球视野,对标国际,站在建设一流国际氢能城市、竞逐全球“氢经济”高地的高度去布局,从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的深度去思考。此项课题的直接导师是市委经济金融委主任林益彬,自决定立项起,他便率先认领该课题并与执笔人建立起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多次带队赴上海电气、申能集团等进行调研,还以市国资委副主任身份角度,给予课题组应聚焦制度规范完善、产业生态优化等专业性指导意见。
1300多字5分钟发言的背后,是30多页近2万字的调研报告,是深入一线走遍长三角、乃至珠三角的16次调研,是摸实情集众智,倾听科研院所、政策出台部门、生产经营企业等多方的22次座谈会。作为该课题主要执笔人,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凯捷坦言,自己出于职业惯性,课题研究刚开始较关注技术路线与产业链,幸得李主委、林主任的提纲挈领,将课题研究的视野提升到国家氢能发展的战略高度,将重点聚焦于上海的技术引领能力,将研究置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化升级、与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中融合思考,这是该篇大会发言的根本立意与精神之魂。
同期,由课题成果转化的组织提案也一并向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所有人都期待提案“落地有声,花开有果”。氢路虽远,行之将至。“我们将长期聚焦‘氢能源’重点方向,组织精锐队伍,持续跟踪研究,打造民革经济金融领域特色履职品牌,为助力上海推动科技引领能源与产业低碳化转型、绿色低碳技术协同化创新,多建务实专业之言,贡献上海民革智慧!”李国华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