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材料、新举措……公司上下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持续推动电网建设运维提质提效,确保迎峰度冬期间电网平稳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数字监测保设备安全
“膨胀节高度正常,设备运行状态良好。”低温雨雪天气下,安庆公司运维人员马恺通过智慧远传监测平台监测220千伏安庆变电站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充油情况。“像这样的巡视,此前相对繁琐,需到现场逐台观察油位情况。”马恺说。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是安徽省内变电站普遍使用的重要设备。但实际工作中,常常受制于油位观察窗模糊、巡视人员技术水平差异、巡视周期相对较长等因素,给及时准确发现互感器内部故障带来影响。互感器内部一旦发生绝缘击穿故障,瞬态冲击压力易导致互感器爆炸起火,伤损周边设备并对运维人员产生安全威胁。
为提高设备本质化安全,安庆公司联合电科院,选取220千伏安庆变试点开展数字化油位监测装置研制及应用。该装置主要针对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典型缺陷下油位动态变化规律,制定缺陷报警阈值,运用毫米波雷达定位方法,实时获取设备运行过程中油位参量动态变化趋势,可实现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可靠性指标与失效风险自动评估。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充油状态24小时智能分析、故障预警,可以更加实时、精准地判断设备工况。”安庆公司变电检修中心主任浦劲松介绍,实际运行中,为检测数据是否精准可靠,安庆公司技术监督专业相关人员多次反复比对现场可视数据和智慧监测平台数据,比对相差率均小于1%。
电流互感器实现数字化油位监测,是继主变油色谱、声纹识别等在线监测技术后又一新的突破。在数据感知、信息传输、全局共享及智能应用上,构建了“电流互感器+传感器+实时监测平台”的技术监督新模式,加速推进了电网数字化转型以及智慧运检体系建设。
智慧管控护线路通道
雪后初晴,宣城公司现场作业负责人董小明站在泾县云岭镇10千伏中村119线60号杆,看向位于远处山头的61号杆。他拿出手机拍下照片传至配网全景智慧管控平台,照片里三根导线下一片平坦,刚刚清理出的小道上洒满阳光。
宣城市位于皖南山区,部分未改造的配网线路仍位于树林间,抵抗恶劣天气能力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电可靠性。以往树障清理工作多赖于供电所自查自纠,管控手段有待提升。
针对此种情况,宣城公司在全市范围内推动透明配电网建设。依托配网全景智慧管控平台,部署开展迎峰度冬清障专项行动,通过建立树障数据台账、工单驱动树障清理、清障后无人机巡检核查,从而实现树障清理前、中、后的全过程数字化管控。
在树障数据台账方面,以泾县电网为例,泾县公司在秋检时即利用无人机完成93条10千伏配网线路的巡视任务,梳理416处树障隐患点。数据采集上传后,泾县公司引入AI技术开展“智巡”,编制“树竹障分布图”,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工排查、上报的模式。
台账建立完成后,配网全景智慧管控平台派发树障清理工单,现场清障人员按照计划前往树障隐患清理点,在树障清理完成后,现场清障作业人员拍照上传平台,后台核查人员通过比对原照片进行审核。
为确保清障成效,在整线树障清理完成后,包保领导及联保部门还会不定期对供电所清障进度及完成情况进行“四不两直”检查、督促,采用工单、无人机和现场核查方式,实行日跟踪、周督促、月考核。
“通过深化运用配网全景智慧管控平台,让清障有目标、成效有对照、考核有依据,解决了树障发现难、清理成效难以考核的问题,确保冬季用电高峰线线通畅、家家光明。”宣城公司运检部副主任吴琼说。
新型导线增输送容量
“使用新型导线可在不改变线路原有杆塔结构并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增加输送容量,既能节约施工工期,又能降低工程造价。”马鞍山公司项目负责人秦荣兵介绍说。
秦荣兵所说的新型导线是指间隙型特强钢芯耐热导线。该导线采用高强度钢作为钢芯,安全系数达到2.86,较比同截面常规导线2.5的安全系数提升了14.4%。
不仅如此,在电气性能方面也优于常规导线,允许运行的连续温度为150摄氏度,在不增加弧垂的情况下,输送容量可达到同等截面普通钢芯铝绞线的1.5倍。“新型导线的应用相比于常规钢芯铝绞线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预计将减少损耗3%左右。”秦荣兵表示。
这种新型导线今年首次在马鞍山公司迎峰度冬重点工程——上湖至恒兴22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中应用。这条线路承担着马鞍山北部地区大多数用电负荷。迎峰度夏期间,线路断面负载率一度高达110.48%。为消除线路满载运行隐患,马鞍山公司对线路开展增容改造工作,提高马鞍山市区220千伏主干环网电力输送能力,切实满足迎峰度冬期间负荷增长需求。
“在这次线路改造中,我们首次使用间隙型特强钢芯耐热导线。”秦荣兵介绍说。下一步,马鞍山公司将加强运行监测、扩大范围,持续推动电网提质,努力在电网协调发展、电网安全保障、电网绿色承载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全力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