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能源转型已由起步蓄力期转向全面加速期,能源体系和电力系统正在进入非化石能源主导的新阶段,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化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紧密融合。来自政策、市场与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正共同塑造着能源转型的步伐和姿态。产业界及科研机构正试图在现有政策和规划的框架下,对能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评论 > 正文

观察丨能源电力产业链价值持续丰富

2024-01-05 09:22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 钟能炫

当前,能源转型已由起步蓄力期转向全面加速期,能源体系和电力系统正在进入非化石能源主导的新阶段,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化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紧密融合。来自政策、市场与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正共同塑造着能源转型的步伐和姿态。

产业界及科研机构正试图在现有政策和规划的框架下,对能源产业的前景进行探究,对可能遇到的挑战和机遇进行研判。为更好地助力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日前,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与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发布《挑战与信心,一往无前——能源趋势研判》报告。报告指出,电气化、绿色化、市场化、数字化、人本化与共享化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价值主张。在这一框架下,报告对能源产业和能源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把脉”,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参考意义的观点。

进一步提升能源保供能力抵御日趋复杂化的安全风险

在能源供应的基本面上,报告强调了能源保供对保障国计民生和生产建设的重要作用,并在这一基础上描绘了能源供应体系转型的趋势与边界。报告指出,能源供需协同矛盾仍然是未来中长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国情,但安全保障的挑战更多表现为结构性特征。煤电仍是能源供应的基石,风光等新能源接入后的系统成本,才是多种能源互补互济的衡量尺度。

报告还提示了影响能源保供稳定的一系列潜在风险。能源的资源属性与市场属性决定了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将是一个反复磨合的过程,但始终要警惕过度金融化对能源保障稳定性的影响与伤害,防止出现类似美国雪灾“击溃”电力价格体系等乱象。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认为,要高度重视日益复杂化的安全性挑战:极端情景“常态化”、安全防御问题“病毒化”正倒逼重新定义安全韧性边界与安全防御策略,优化存量资源以降低安全冗余成本将成为可推荐的举措。

能源电力市场体系重构产业价值链多样提供增长机遇

能源系统的发展,不仅是肩负国计民生保障的承重之旅,更是充满变化与革新的机遇之旅。特别是能源电力消费行为的转型,将为能源电力市场机制的变革带来可观空间。例如,报告中指出,能源电力消费将实现集中式与分布式更加灵活的重构,但也需要注意转型过程的平稳过渡,防止新旧基础设施冲突和投资搁浅,避免路径依赖锁定效应问题。

与此同时,能源电力生产消费行为正在深度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转,电—碳耦合的计量革命将重塑资源要素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刻画方式,并进一步催生全新的信用机制。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逐步建成,将与碳市场进行有机融合。预计2025年前后,全部电力企业将参与到碳市场交易,因此计入发电成本的碳价将通过电价传递至需求侧,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与流通。

此外,伴随着能源电力市场机制更加充满灵活性,以及市场参与者角色的进一步细分,新的市场机遇也将随之诞生。报告认为,能源电力产业链价值将持续分化,优质稳定的电力服务和绿色低碳的用能服务将成为未来最具前景的增长领域。

新技术打开新空间数字化创新赋能能源系统变革

在能源电力系统的转型进程中,技术创新无疑将成为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创新的数字化技术,将在这一转型进程中大有可为。报告指出,数字化的共享协同将有望在平衡供给结构的灵活性与充裕性的前提下,助力配电网实现规模化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接入。同时,基于“西电东送”和“东数西算”的电力与算力相近的供需匹配趋势,决定了未来电力和算力发展潜力的开拓空间。

在这一趋势下,能源电力系统对新型数字化技术的需求,也有望为产业发展打开新的机遇之门。对此,施耐德电气认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在于数字化转型。例如,利用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赋能精细化管控等,可以为用户提质增效,保障安全、高效、最大化地使用清洁能源。

种类丰富的智能电力装备还可以支持分布式能源高效并网,缓解可再生能源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问题,调节虚拟电厂与需求侧响应中的用能企业负荷,控制企业的外购绿电成本与辅助服务收益。

可见,在政策、市场与技术创新等各类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能源转型的道路既充满了需要积极防御应对的风险和挑战,也不乏激发市场活力、为产业提供增长的新机遇。相信在规划制定者以及产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推动能源的顺利转型,为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助力。


原标题:观察丨能源电力产业链价值持续丰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