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29日,第四届张家口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2023)在河北省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三层如意中心召开。论坛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用绿色电力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由张家口市人民政府主办,张家口市能源局承办,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鉴

首页 > 风电 > 风电产业 > 会议 > 正文

推动绿色电力创新应用,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第四届张家口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2023)成功召开

2024-01-02 09:13 来源:CWEA 

2023年12月28日—29日,第四届张家口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2023)在河北省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三层如意中心召开。论坛以“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用绿色电力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由张家口市人民政府主办,张家口市能源局承办,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联合承办,挪威创新署(Innovation Norway)、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能源基金会(EF)协办。

各级政府官员、行业组织代表、院士、专家和知名企业高管共计400人,围绕绿色电力应用、绿色电力交易、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热点议题,分享真知灼见,展示创新成果,共商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路径。本届论坛的成功召开,对于加快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jpg

大咖齐聚,共谋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加拿大国家工程院的两位院士,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中国电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广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出席了论坛。

可再生能源、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化工等领域众多知名企业的重要领导悉数参加,包括华能、华电、大唐、国家电投、龙源电力、华润电力、三峡、国华、中节能、中核汇能、中海油、京能、山高新能源、华源电力、协合新能源、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股份、三一重能、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特变电工、中国联通、腾讯、世纪互联、埃克森美孚、巴斯夫。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氢能促进会、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张家口能源产业发展协会等机构也派出代表参会。

大会设置了开幕式、特邀演讲、圆桌对话、成果发布、主题论坛,共有20多个精彩专题报告。

开幕式由张家口市政府副市长刘海峰主持,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李克良,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振彪,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综合处处长杨洋,河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秘书长王素文分别致辞。

1.jpg

李克良指出,近年来,张家口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各级领导和各方各界的指导支持下,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形成了“源网荷储装”全面协同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在国际国内取得13项“第一”,国际首套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荣获“2022储能技术十大创新典范奖”和“2022评委会大奖”,全市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达到3104万千瓦,每年向北京和雄安输送绿电290亿千瓦时,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为国际可再生能源产业升级、全球清洁能源经济转型注入强大动力。希望大家能够为张家口的发展建言献策、把脉指导,在深化合作之路上共享其利、共受其惠。

1.jpg

王振彪说,张家口是大唐国际的战略要地和发展高地,大唐国际则是张家口能源发展的建设者和贡献者,双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多年来,大唐国际为张家口提供了安全可靠稳定的电力、热力供应。“十四五”以来,大唐国际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了在张家口市的新能源、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绿电制氢、清洁供暖、综合能源服务、碳捕集利用等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力度。2024年是张家口市《新型能源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地的关键一年,大唐国际将继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为张家口市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1.jpg

杨洋表示,能源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我们统筹谋划、提前布局,系统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快速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能源生产消费大国,坚决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走好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深化能源领域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互利共赢务实合作,为促进全球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张家口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有必要积极发挥政策先行先试优势,高质量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稳步夯实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和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国家能源局将继续做好统筹协调和行业引导工作,积极支持示范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将之打造成展现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的样板。

1.jpg

王素文指出,河北省委、省政府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的机遇,谋划提出了“建设新型能源强省”等一系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多点布局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协同发展光伏、风电、氢能,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实现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计并网装机8467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的61.3%,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张家口是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产业基础完备,发展条件优越,目前已形成智能风电机组、高效光伏组件、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多个产业链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前景广阔。我们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与大家携手抢抓能源发展新机遇,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河北能源力量。

院士专家,纵论全球新能源革命最前沿

本届论坛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交通电动化期刊eTransportation创刊主编、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IHFCA)首任理事长欧阳明高,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叶思宇,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创新与技术中心主任Roland Roesch作专题报告。

1.png

欧阳明高在“中国新能源革命展望”中指出,随着中美联合声明及COP28支持到2030年使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中国的新能源革命或将提前到来。预计到2030年中国风光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1亿~25亿千瓦,发电量约占25%~3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过50%,新能源汽车会达到1亿辆,绿氢需求达到1000万吨。具体来说,光伏电池技术目前正在从PERC电池转向TOPCon电池和HJT电池,预计2030年前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将实现产业化。到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有望超过60亿千瓦时,中国约占60%~70%。届时,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产业化。2023年,电解水制备绿氢的成本接近煤制氢成本,绿氢有望成为中国继光伏、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之后的第四个大宗新能源出口商品。接下来,需要在新能源单项核心技术快速进步的前提下,发展光-储-充-换-放一体化、光-储-充-放-氢一体化、车-能-路-云一体化、房-车-能-路-云等集成式智慧能源系统,以及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1.jpg

叶思宇认为,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经之一,已成为许多经济体碳中和投资计划的核心要素。氢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一起,将构成完整的绿色能源系统。氢能行业的成熟度达到了新的水平,且仍在加速。燃料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初期。国家首批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正式启动示范,将极大地加速氢燃料电池的自主化和商业化进程。氢燃料电池大规模商业化目前仍然面临严峻的成本挑战,而规模化和技术进步及全产业链健康发展将带来成本的迅速下降。关键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在燃料电池大规模商业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产业化导向的产学研用的紧密合作是关键材料更新换代的最佳路径,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多层级工程化验证过程的密切配合是我国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巨大优势。未来十年,全球对可再生低碳氢能的需求将增长50%。为实现这一切,需要现在大力扩大生产、改善基础设施、推广氢能应用。

1.jpg

秦海岩在题为“发展绿色电力 打造零碳产业”的演讲中表示,张家口是河北省风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且区位优势独特,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和电力输送通道节点;京津冀地区电力市场空间巨大,是我国主要的电力负荷中心之一;后冬奥效应凸显,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张家口市算力枢纽节点初步形成。当前,发展零碳产业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期。全球众多国家作出碳中和承诺,“双碳”已是大势所趋,可再生能源电力则是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进入碳约束时代,碳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过去8年,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持续通过多种举措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依靠市场的拉动将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了下来。下一步应充分利用好这些零碳、便宜的电力,形成基于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ROD),在政府、新能源企业、其他产业企业之间实现共赢。同时,为应对高比例新能源并网,需要从发电侧、输配售电侧、负荷侧入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度电成本的不断下降,“Power to X”正在快速成为连接可再生能源与高碳排放行业的关键纽带,将助力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张家口市应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利用零碳、经济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打造零碳产业园,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

1.jpg

魏锁先介绍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制约氢能发展的政策性问题会得到解决;氢能标准体系建设将提速;燃料电池、PEM水解制氢装置、储运装备等的自主创新会取得突破;示范项目将快速扩容;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将进入批量化制造阶段,氢燃料电池船舶会在内河、湖泊规模化示范应用,氢动力轨道交通及无人机也会示范应用;新能源资源电氢融合开发示范项目将会受到重视;绿氢及由绿氢合成绿氨、合成绿色甲醇、绿色航油产业会快速发展;分散式新能源发电离网制氢、谷电制氢项目将得到发展;电氢光热多能融合、能源化工农牧业多产业融合的生态化新能源资源创新开发模式,将会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示范;到2025年交通动力用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有望下降到1000元/千瓦以下,PEM电解水制氢成本下降到碱性电解水制氢成本的2倍左右;到2025年氢能作为燃料和原材料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开始规模化应用。

1.jpg

Roland Roesch认为,发展绿氢及其衍生物将是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一环。IRENA预计,在1.5˚C情景下,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将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14%,94%的氢能需求会由绿氢来满足。届时,全球将需要超过20000 TWh的电力用于生产绿氢,几乎相当于目前的全球电力消耗。到2050年,全球氢能的成本有望大幅下降。但光有技术和经济潜力是不够的,水资源可用性、本地能源结构、现有基础设施、政治稳定、商业友好性和政府支持等因素,在实现低成本绿氢方面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扩大氢能规模的挑战是全球性的,需要高度的全球协调,包括:通过雄心勃勃的目标、激励措施和能源系统设计,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消除关键的成本和监管障碍;专注于创新和研发;确保标准的透明度;通过重大氢能项目推动关键的大规模需求;尽快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扩大电解槽制造规模和电解槽尺寸。

区域协同,打造京津冀绿色发展动力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的重大国家战略。河北省找准自身定位,积极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实现了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

作为本届论坛的举办地,张家口是我国华北地区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先后被确认为全国首个百万及双百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2015年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全国唯一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8年来,张家口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两区”建设重大机遇,着力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绿色转型,新能源累计并网装机规模突破3100万千瓦,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绿电交易、氢能政策先行先试,柔性直流、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创新引领,“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各项建设成果创造国际和国内13项第一,并被列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持续为全国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输出了可推广复制的成功经验。

1.jpg

面对新的形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双成认为,加强京津冀能源协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助力区域实现经济社会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双碳目标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新内涵。针对目前京津冀地区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亟需加强顶层设计,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高度,编制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京津冀能源转型协同行动方案;提高消纳水平,降低弃风弃光率;与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区);在积极发展集中式风光大基地的同时,充分发挥分散式光伏和风电在乡村振兴与现代化中的作用;在双碳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导引下,协调风电和光伏发展与生态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关系;制定和完善风电与光伏发展的环境和用地规制;研发生态环境友好的风光发电新技术。

1.jpg

张家口市能源局局长任晓伟,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创新战略研究室副主任韩祺,明阳集团执行总裁、北京洁源董事长刘连玉,北京碳中和学会秘书长冯武军,天津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高级专家、高级工程师王中荣则表示,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可再生能源发展,一方面应保持政策的一致性,让政策朝着一个方向发力;另一方面,应在不同地区之间及多种产业之间实现协同。同时,需要依托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加快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的落地。此外,还需加大对新能源生态环境影响的科普和宣传力度,增进公众的认知。

先行先试,推动绿色能源高效开发利用

伴随装机规模的迅速扩大与经济性的大幅提升,加快应用模式创新将是接下来可再生能源产业进一步扩大开发规模、提高利用效率的关键路径之一,包括应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以及用于制备绿氢等。同时,为持续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质量,需要围绕风电、光伏、储能等推进协同发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

在这些方面,张家口市依托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开展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比如,在“荷”上拓展多元应用,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北方地区清洁能源供暖试点城市,推广电供暖面积1758万平方米,年均用电量23亿千瓦时;围绕“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已投运服务器150万台;建成国内第一个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和全国加氢量最大的创坝加氢站,累计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44辆。

在“储”上释放综合效能,打造储能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建成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一期)、“奥运风光城”多能互补、铁铬液流电池储能集成、国际首套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等示范项目,加速实施140万千瓦抽水蓄能、国家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微电网等新业态配套储能项目,加快推动4个抽水蓄能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拓展300兆瓦千瓦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铅碳电池等多种储能技术路线应用示范。

会上,来自巴斯夫、世纪互联、金风科技、冀北电力交易中心、兰木达、鉴衡认证中心、三峡能源、中国联通、北京中和碳能科技有限公司、特变电工的代表,介绍了各自在绿色电力应用模式创新、绿色电力交易、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实践。

论坛还发布了一系列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创新成果,包括运达股份的“20尺5MWh智能液冷储能系统”、中国电科院的“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系统”、明阳智能的“构网型风电机组并网技术”。

1.jpg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