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能源供给、热源改造、住房保温等多个环节。要实现农村清洁取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市场为主导,以各取所需、温暖过冬、经济可承受为目标。但现状是,以政府支持项目为主导,过度依赖中央财政补贴,地方配套资金捉襟见肘,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低价竞标的情

首页 > 火电 > 火电环保 > 评论 > 正文

观察丨探索农村清洁取暖新路径

2023-12-21 17:34 来源: 中国电力报 作者: 任彦波 武亭

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能源供给、热源改造、住房保温等多个环节。要实现农村清洁取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市场为主导,以各取所需、温暖过冬、经济可承受为目标。但现状是,以政府支持项目为主导,过度依赖中央财政补贴,地方配套资金捉襟见肘,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低价竞标的情况。同时,自上而下以热源侧改造完成任务指标作为考核,缺乏系统性考量,治标不治本。这种机制还导致了行业的创新动力不足,一些地方脱离现实,一味照搬,为后期运营管理埋下诸多隐患。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亟须引起各方重视。

农村清洁取暖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北方地区住户比较集中的乡村采取了集中供暖模式,燃煤炉具用户逐年减少,散煤使用量大幅下降。在清洁取暖政策驱动和市场培育下,北方农村地区取暖正由传统粗放式燃煤向多能互补方式转变,加之乡村振兴、碳达峰行动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助力,带动农村清洁取暖消费升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农村清洁取暖呈现如下特点:

取暖方式多元化,不同区域有差异。在政策引导和项目大力推动下,用户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对于一些新型采暖方式,愿意尝试并逐渐接受,北方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但受多种条件制约和生活习惯影响,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已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的农村家庭中,近90%的农户依然保留了炉灶炕烧煤炭、秸秆、薪柴炊事取暖的习俗。即使是在京津冀及周边清洁取暖项目已实施地区,也有大量农村居民使用传统炕连灶做饭取暖。因此,炉灶炕仍是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场景的首选。取暖可以多元化,但是炕连灶短时间内很难被完全取代。

取暖需求各不同,经济水平是关键。影响农村居民取暖返煤烧柴的原因主要受资源禀赋、能源供给、散煤管控力度、取暖成本及效果、设备可靠性、人口结构、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但其中取暖成本是最关键的因素。经济条件较好的用户注重取暖品质,对清洁取暖的要求是方便智能、干净舒适,自行选择购买电采暖、空气源热泵等产品意愿增强,逐渐接受、认可新型取暖方式;经济条件较差的用户则注重取暖成本,更倾向于就地取材。

这中间,还存在着以下几点挑战:

过分追求指标任务,重数量轻质量。目前,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是政府主导型的改造工程。在硬性考核指标和环保问责压力下,实施时间紧、任务重、配套资金不足,导致一些项目成了“交差”工程。同时,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推进方式,过于追求改造速度,重数量轻质量,没有充分考虑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改造后运行成本较高,导致无法满负荷运行或直接被弃用,造成返煤现象频发。

严重依赖政府补贴,地方财政压力大。当前,各地主要依赖财政补贴推动清洁取暖,由于基础设施改造耗资巨大,部分清洁取暖设备价格高,同时电采暖和燃气采暖的运行成本高于燃煤,居民对政府补贴依赖较强,地方政府财政负担普遍过重,相关补贴政策难以长期持续。未来,随着改造面积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原有项目运维及新项目持续推进所需的高额补贴会让地方财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待补贴政策到期退出后,已实施清洁取暖的用户极有可能重返燃煤,将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一些地区出现改造后取暖效果差、技术路径不适应或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又实施了二次、三次改造,造成新一轮的财政压力,而个别地区市、县财政补贴已达极限,难以扩大补贴、持续补贴。

生物质供暖政策不明确,排放要求过高。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能源政策及规划,均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生物质供暖。但在实际推广中,部分地方政府对生物质供暖还存在环保方面的顾虑,并未把生物质供暖作为优先考虑方案。此外,由于现有标准体系里缺乏生物质成型燃料质量分级与生物质燃烧设备相关国家标准。一些地方政府要求生物质供暖排放要达到天然气“特别排放限值”,甚至提出了超低排放的要求,条件过于苛刻。

低价招标扰乱市场,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个别地方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完成任务目标,往往采取低价招标策略,将产品价格压低,甚至低于成本价,导致大企业、高质量产品退出。而中标企业则只能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等方面压缩成本,以牺牲产品质量来弥补亏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此举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导致大量劣质产品进入市场,打压了企业积极性,阻碍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形成了企业恶性竞争、用户不买账、政府不满意的恶性循环。

农村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建议

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地域辽阔,情况复杂,推进清洁取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故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简单照搬城镇清洁取暖模式。建议立足各地农村的资源禀赋、经济承受力、居民习惯等实际情况,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确定农村清洁取暖技术路线。经济实力较强、基础条件具备的一类农村地区,应加快推进,尽早完成散煤替代;经济水平较差、基础条件一般的二类农村地区,应重点做好示范引导;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地区,不能设过高的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能改则改、需缓则缓。相关部门可以制定适宜农村清洁取暖的多种模式路径或技术指南,让用户结合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的清洁取暖模式、技术、产品,各取所需,实现市场化调节,推动可持续发展。

优先发展农村生物质能,完善标准体系。在“双碳”背景下,农村应大力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散煤,特别要重视生物质能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农村能源革命中的战略作用,破除生物质能利用高污染误区。在“双替代”难以覆盖且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应优先支持发展生物质清洁取暖,让其与煤改气、煤改电享受同等补贴。同时,尽快出台生物质燃料质量分级标准与生物质燃烧设备国家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染物排放限值,促进生物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探索乡村能源站模式。各地农村应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等,因地制宜探索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乡村能源站模式。同时,通过乡村能源站建设、运行、维护等增加就业岗位,带动试点县农民就业、增收,培养专业化服务队伍,提高乡村能源公共供应和服务能力,降低乡村用能成本,实现化石能源替代、减污降碳。

鼓励技术模式创新,开展试点示范。通过孵化或扶持国家科技项目,鼓励农村清洁取暖技术和设备研发,解决各种取暖技术之间的耦合问题,实现技术的稳定可靠和高效运行。激励地方开展新技术、新产品试点示范,通过试点示范及时总结选出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运行成本可承受、智能操作更方便的关键设备和技术,以及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升,推动农村清洁取暖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