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海宁市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县域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正式落户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李立浧、王成山和邱爱慈,和7位来自电力系统的资深专家被聘为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专家。
活动现场,国家能源局、浙江省能源局、海宁市委市政府、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方,分别就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发展新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县域样板打造等话题发表了观点。在随后进行的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县发展研讨会上,院士、专家学者及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实践、技术发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认为,县域新型电力系统的打造对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意义重大。在这一领域,海宁先行先试、先出经验、无论是从战略上、政治上、可持续发展上都占领了先机、立在了潮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表示,海宁在新能源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面,此次研究院的成立,将西安交通大学技术优势同海宁的社会目标相结合,对于发展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进步非常有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指出,海宁以打造坚强智慧电网为核心,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探索实践,成效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据悉,西安交通大学-海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究院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理事会,分应用基础研究部、硬件系统工程部、软件系统工程部、通用技术工程部、检测与标准化部。研究院将构建多学科交叉、多链条融合、多主体协同的创新模式,聚焦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配电网弹性技术与装备、电网柔性控制技术与装备等多个领域开展重点攻关,在科研项目申报、关键技术掌握、人才队伍培养、孵化器平台建设四方面寻求突破。
“政府主导、电网引领、社会参与”的新模式,是此次政企校合作的一大亮点。海宁以分布式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自2012年起就已起步。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以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浙江嘉兴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为起点,开展了大量新能源接入的有源配电网发展创新实践,取得一系列工作成效。国内首套500千瓦级别碳化硅多端口能量路由器、国内首个四端口柔性互联的中低压交直流混联直流微电网、国内首套配网级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等先后落地。截至今年11月底,海宁全域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10万,成为浙江最大的区域新能源产供储销一体化基地。
“今年年初,海宁正式提出了打造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县这一建设目标。此次研究院的成立,将加快推动示范区的高水平建设。”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将以县域配电网为建设主阵地,与研究院共同推进技术研究,并促成相关成果转化落地与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