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遵义市政府与三一重能联合主办的“山地区域风电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市副市长李旭、三一重能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洪勇出席会议并致辞。会上,三一重能技术专家同与会嘉宾围绕“山地区域风电发展”话题,从机组设计、风电场运营、山地风电整体解决方案、风场EPC建设等角度进行了系列宣讲。
遵义市副市长李旭致辞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近年来积极贯彻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全省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最新发布的《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省风电装机达到1080万千瓦,新能源发展前景广阔。
三一重能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洪勇致辞
三一重能作为中国排名前五的风电整机企业,基于多年山地区域风电场建设的成功经验,一直以来十分看好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区域的风电发展前景。2022年底,三一重能在遵义投资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计划总投资2亿元,风电主机年产能未来将达到500台。未来产业园将以遵义为起点,持续扎根贵州,辐射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西南区域,充分发挥三一企业实力及智能制造优势,打造集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化、精益化于一体的智能工厂,树立西南地区高端风电装备制造标杆,在产业投资,风资源开发、风电场EPC建设等诸多领域持续发力,助力西南山地区域风电高质量发展。
此次山地区域风电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贵州创星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陈和龙,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招采部主任陈华波,湖南三一智慧新能源设计有限公司副院长王铁强,三一重能产品经理唐胜武,三一重能解决方案中心副部长吴宝鑫,围绕西南山地区域风电项目建设及运维的特殊要求展开了系列宣讲。
会上,三一重能解决方案中心副部长吴宝鑫表示,以贵州为代表的西南山地区域的气候、地形地貌和风资源条件,对风电项目建设带来了系列挑战。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条件,运输及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剩余可利用区域风速低、切变小、湍流大,进一步增加了项目落地难度;高湿度、多雷暴、多冻雨的气候环境更是对机组的环境适应性及稳定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多年来山地风电项目开发的经验,他强调,低风速山地风电场开发要重点关注测风的准确性和精细化、机位设计和选址的高匹配性,供货厂商的长期持续性发展能力,以及机组大部件的稳定性四个方面。同时,他针对山地风场运输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通过控制风电机组各部件重量、机舱宽度,以及可分体吊装的设计,降低风机的山地运输、吊装难度;借助履带式叶片转运车、超低板塔筒运输车等定制化运输车辆,搭配高速堆场及转运、道路错车平台设计等定制化运输方案,系统化解决山地区域运输难题。
随后,三一重能产品经理唐胜武从机组设计、风电场建设与运营等层面,为与会嘉宾分享了山地区域风电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技术方案。
1、机组设计
依靠风机产品的平台化与模块化设计,开发出多款适用不同风区的机组,满足不同环境的风场建设需求;通过整机与叶片一体化协调设计,实现整机与叶片的最优匹配,提高低风速下的机组发电效率;通过叶片的高刚度、轻量化结构设计,电机的高可靠性设计及先进工艺,搭配严苛的质量管控流程和验证流程,确保山地区域机组的安全性和高可靠性。
2、山地风电场策略
根据西南山地区域空气密度变化大、风速低的特点,采用山地风场控制策略,提升捕风效率;针对当地多冻雨的气候环境,通过选配叶片除冰系统等抗冰冻策略,解决风机低温覆冰问题;针对山地风场潮湿、多雷暴的环境,借助高标准的防雷设计、电气系统内的加热除湿装置,最大程度降低凝露和雷电对机组的影响。
稳步推进风电协调发展作为贵州省“十四五”规划中的的重点任务,对风电场的EPC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三一智慧新能源设计有限公司副院长王铁强发表了题为《用生态设计与高品质施工守护绿水青山》的主旨宣讲,介绍了三一在风电EPC工程建设中的精细化生态设计方案和绿色风电场的高品质施工经验,切实体现了风电建设与守护绿水青山的有机统一;详细介绍了三一新能源的一体化方案设计、系统化管理手段、高品质施工方案,以及“多快好省”的EPC工程实践,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了三一在风电场EPC方面的核心优势及成功经验,为西南山地区域绿色生态风电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