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顶层设计 加强服务协调
积极推进哈尔滨市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哈尔滨市采取建立工作机制、服务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强化组织保障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办法,推动哈尔滨市能源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市电力装机总量716万千瓦,较2015年增加42.1%,年均天然气消费量约8亿立方米,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规模为255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规模的35.6%,依兰第三煤矿已释放70万吨煤炭优质产能,全市能源品类、政策体系、上下游产业、区域发展之间的协调互济能力不断增强,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保障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一)坚持规划引领
哈尔滨市发改委围绕《黑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印发出台了《哈尔滨市天然气利用规划(2019-2035年)》《哈尔滨市新能源(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发展规划(2020-2025年)》《哈尔滨市增量配电网试点专项规划(2020-2030年)》《哈尔滨市“十四五”配电网发展规划》《哈尔滨综合能源基地规划(2021-2030年)》5个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哈尔滨市能源产业建设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利用规模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7%以上,配电网规划新建、改扩建110(66)千伏变电站120座以上,新增变电容量170万千伏安以上,新建电力线路1000千米以上,建设完成综保区、云计算产业园等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5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6%以上;到2026年,力争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非化石能源占比等能源发展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制定配套方案
哈尔滨市发改委围绕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印发出台《哈尔滨市构建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体制机制工作方案》《哈尔滨市“十四五”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实施《关于加快提升哈尔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哈尔滨市能源产业发展任务措施。力争到202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新型储能规模达到100万千瓦,全市基本建成市域公共充电网络,三环内建成“五公里充电圈”,二环内建成“二公里充电圈”,满足超过5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围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编制完成《哈尔滨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力争到2025年,全市风电装机8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装机170万千瓦左右、水电装机10万千瓦左右,全市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15%以上。
(三)积极向上争取
哈尔滨市发改委紧盯国家、省政策支持方向,不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分别于2019年、2020年获批云计算产业园和阿城钢铁产业园、双城经开区、巴彦玉米深加工产业园4个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2019年,成功申报哈尔滨市首个国家级分布式市场化交易试点,在双城区建设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核准批复;2021年,哈尔滨市组织平房区、松北区、宾县、尚志市申报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获批光伏指标规模63.8万千瓦,在党政机关、公共建筑、工商业厂房、农村居民屋顶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2022年,哈尔滨市发改委发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各自优势,推动成立依兰县增量混改新能源有限公司,公司股比分别为协合公司70%、哈工投资集团20%、黑龙江省晨兴发电公司10%,并以此申报国家新能源增量混改项目,获省发改委40万风电指标规模;2022-2023年,哈尔滨市26个大型风电项目获省下达规模指标520万千瓦,总投资649亿元,超过“十三五”期间获批规模指标的5倍,创历史新高,并同步批准建设实施500千伏变电站、集中式共享储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生物医药、清洁取暖、食品产业等配套项目20个,总投资198亿元。
(四)服务项目建设
哈尔滨市发改委强化能源项目的监测调度,建立项目推进台账,实行每周调度、按月踏查,紧盯关键点、挖掘潜力点、找准突破点,强化部门协同联动,集中推进省百大能源项目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奖补资金支持,为气化龙江、热电联产、充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一大批能源项目投资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推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哈北支线实现全线贯通,远东支线启动建设,阿城5万立方米应急储气设施已基本建成,预计6月底前建成投运,助力哈尔滨市满足城燃企业储气量不低于年均用气量5%、地方政府储气量不低于保障行政区域5天日均消费量的安全底线要求。加快编制城区热电联产规划,推动平南热电132万千瓦全市首个超超临界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西南集中供热50兆瓦燃煤热电联产3号机组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有力保障哈尔滨市南部地区民生供热安全。出台《哈尔滨市使用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实施细则》,组织九城区开展2017-2022年度充电基础设施补助资金申报工作,帮助企业最大限度获得资金支持,顺利完成178个申报项目现场核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公共、专用充电设施终端数量达6044个,个人充电设施终端达9857个。督导华电巴彦10万千瓦风电、国能通河15万千瓦风电、通河县百万千瓦级风光储一体化30万千瓦风电等30个重点新能源产业项目开复工建设,积极推动尚志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已完成通风洞口进尺50米,拌合站、钢筋加工场和进场道路等有序建设。
(五)大力招商引资
哈尔滨市发改委重点引进能源装备产业核心零部件制造和风电光伏、电能替代、节能技术等产业项目,实现能源装备产业突破性进展。2019年,哈尔滨市发改委引进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平房风电装备基地,首批大型风电机组当年即实现下线投入使用,基地年可生产风力发电机组200万千瓦,可吊装6兆瓦及以上的风力发电机组,是目前国内最大单机吊装基地,两年来已逐步发展成为我省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2022年,哈尔滨市发改委引进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创一工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政企合作模式,建设哈尔滨风电机组叶片研发基地暨宾西开发区风机叶片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100米及以下规格风电叶片生产线4条,已于2023年3月建成投产,可实现每年300套风电叶片的产能,产值约7亿元。2022年,哈尔滨市发改委牵头成立石墨烯清洁取暖产业落地服务工作专班,制定促进产业项目发展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深圳烯旺科技公司在6月底前落户呼兰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1000台石墨烯水暖设备生产线。
(六)强化组织保障
哈尔滨市发改委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哈尔滨市产业振兴行动方案(2022-2026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哈尔滨市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2022年10月,牵头成立了市能源产业专班,共包括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资源规划局等20个成员单位,建立能源专班组织保障机制,并以专班名义印发实施了《哈尔滨市推动能源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专项实施方案(2022-2026年)》,聚焦火电、光伏、风电、智能电网、长输管线、新型储能等重点项目建设,以“7项行动”为支撑,“7个工程”为载体,加快推动哈尔滨市能源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哈尔滨市发改委坚持把推进能源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绿色低碳有机衔接起来,深入研究全市能源稳增长综合性政策,常态化充实完善政策储备,抓好宣传解读,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同时,建立市区县(市)分级落实机制,综合运用实地调研、指标对照、分析研判等方式,科学评估能源项目建设任务落实情况,考准考实各区县(市)能源产业发展工作成效,并向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的区县(市)发送服务项目建设工作提示函,督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下步,哈尔滨市发改委将进一步发挥市能源产业专班职能作用,坚持规划引领,抢抓发展机遇,强化服务保障,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推动规划项目落地建设,推动能源产业从“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转变,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