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占了浙江1/3的海岸线,滩涂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适合建设渔光、农光互补电站,沿海和岛屿有效风时高达7000小时/年以上。得益于资源禀赋,台州新能源正在快速发展,台州明确新能源城建设的目标,瞄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潮流趋势。
新能源高速发展给当地电网带来哪些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面临哪些难题?如何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围绕上述话题,《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国网台州供电公司总经理斯建东。
●●可全容量消纳新能源
中国能源报:台州市新能源发展及消纳情况如何?
斯建东:台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台州能源资源禀赋优势,作出台州市新能源城建设的发展布局。按照相关规划,将三门打造成为台州新能源城的核心增长极,发挥温岭、玉环和临海等辐射区的新能源资源优势和先进制造产业基础,重点引育龙头企业,打造大型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高效光伏产业全产业链集群等。
截至目前,台州新能源装机规模为300万千瓦,均为全容量消纳,未出现弃风弃光现象。在台州新能源城建设的发展布局下,台州电网也将面临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挑战。
中国能源报:随着新能源并网比例的不断提高,如何保障台州市新能源全额消纳?
斯建东: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情况下,需要同时保障新能源的可靠接入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主要做法有以下四点:一是政企合作开展台州沿海规划新增大电源接入消纳专题研究和新型储能电站发展布局规划研究,提前开展电网网架优化工程建设,促进新能源、储能和电网协同发展,助力台州市新能源城建设;二是加快推动全省500千伏工程投资最大的滨海输变电、滨海-柏树线路工程落地建设,保障沿海新增百万级规模海上风电、集中式滩涂光伏等新能源接入消纳;三是秉承用心服务宗旨,积极参与地方新能源项目布局和前期选址工作,为新能源业主提供电网接入条件分析与接入系统指导,引导新能源科学有序开发建设;四是积极探索技术创新,高质量推进全要素融合虚拟电厂等浙江省新型电力系统试点项目建设;加快新能源短路电流主动控制示范工程建设,破解主网短路电流超标与配网短路电流不足问题,提升区域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快三门电网侧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建设,探索推动项目股权合作、共享储能配额租赁等储能市场化发展模式有效落地。
中国能源报:浙江是六个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之一,作为其中一部分,台州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做了哪些工作?
斯建东:台州是一座“山海水城”,地域元素齐全,是浙江的微缩版,同时能源资源丰富、种类多样,是国内能源品种最齐备的城市之一,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上具有很好的先决条件。国网台州供电公司深入践行“电等发展”理念,落实浙江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战略部署,围绕台州市构建“一核三基地,多点协同”新能源城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台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发布台州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方案和数字化牵引落地实施方案,促成台州市政府召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会,推动台州市新能源城发展规划发布,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担共享的发展生态;二是强化创新突破,建成投运世界首个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示范工程,为规模化、高比例新能源安全稳定消纳提供先行经验;三是强化数字化转型赋能,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全覆盖,持续深化“新能源云”“网上国网”平台应用,持续提升全社会综合能效水平,为台州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城市、促进高水平共富提供坚实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经济性和高效性难题
中国能源报:在您看来,台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还需要完善哪些内容?下一步,台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计划是什么?
斯建东:为更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和台州市新能源城建设,我们还需要在电网发展、政企联动、创新突破、数智服务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高质量推动电网发展,超前规划布局重点工程,以特高压入台州为契机破解大电源接入短路电流问题,加快“两纵两横”超高压环网建设,推动台州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优化网架结构,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实现沿海产业带可靠电力供应及海上风电、光伏集群安全可靠消纳;二是强化政企联动合力,促成市政府常态化召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会,结合台州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及五大城专项规划,启动新增500千伏变电站的落点研究,保障电源用户项目可靠接入,为重大产业项目用电需求提供充分保障;三是争创更多示范样板,立足台州资源禀赋优势,试点建设智能微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互补。我们将构建临海头门港数智能源互联网示范区,打造天台“逐地牧光”示范成为全省首个可移动式光伏项目,还将推动仙居“光伏共富”、三门“零碳共富”建设;四是探索数智服务创新。目前浙江省首个碳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已落地台州,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度融入台州碳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能源大数据中心优势,政企联动打造双碳智慧大脑,服务政府科学决策和产业绿色转型。
中国能源报:在您看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难点是什么?
斯建东: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还存在以下四方面挑战。一是技术性方面,目前新型储能、光热、CCUS、生物质能、绿氢制输储运与终端利用等很多新技术还处于示范阶段;二是经济性方面,在新能源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系统整体消纳并网的成本大幅增加;三是高效性方面,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电力资源无法大范围优化配置,灵活资源无法有效发挥对新能源的调节支撑作用;四是安全性方面,包括波动性电源大规模并网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冲击,以及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等问题。
新型电力系统既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担共享。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充分调动优势资源,更加全面、广泛、深度参与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希望政企加强联动,发挥台州“源网荷储”各环节的独特优势,吸引新技术、大项目示范落地,将台州打造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热土。
●●35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助力中远海风电高效发展
中国能源报:您刚提到的35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特点是什么?该工程示范的意义有哪些?
斯建东:国网浙江台州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是世界首个稳定运行在20赫兹频率下的发输变配电工程,实现海岛低频风机直接并入陆地主网,构建陆地-海岛-海风互联系统,推动大陈岛的绿色风电跨越山海、反哺陆地。
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建设,我们创新研制35千伏柔性交交换频站、低频变压器、低频风机等19项国际首台首套设备,填补了柔性低频输变电领域成套设计、设备研制、试验安装、启动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空白,验证了海岛风机源侧低频接入的技术可行性。
相较工频交流,柔性低频输电技术可以提高输送容量30%、减少充电功率60%;相较柔性直流,减少海上换流站的建设和运维压力,并兼顾交流输电构网在故障开断方面的优势,为海上风电等大规模新能源送出场景应用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因此,柔性低频输电技术为距离陆地80-200公里的海上风电大容量外送提供了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中国能源报:35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斯建东: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大规模的集中开发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政办发〔2022〕29号),“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将新增海上风电装机455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500万千瓦,着力打造3个以上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根据资源摸排和现有规划情况,中远海区域的风力资源开发潜力大,柔性低频输电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观,示范推广后将有利于中远海风电经济高效发展。
原标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关键是全社会共建共担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