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A股2022年年报业绩预告披露已收官,分板块看,新能源和储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迅速、表现亮眼。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风光”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千瓦时,

首页 > 储能 > 储能应用 > 综合 > 评论 > 正文

平价时代 风光储更依赖市场机制

2023-03-17 08:16 来源: 电联新媒 作者: 赵紫原

截至目前,A股2022年年报业绩预告披露已收官,分板块看,新能源和储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迅速、表现亮眼。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风光”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

2022年,我国新能源量质齐升,陆上6兆瓦级、海上10兆瓦级风机已成为主流,量产单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23.1%。光伏治沙、“农业+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成为2022年亮点之一。

新能源装备制造如火如荼,迎来平价时代。但平价上网不等于平价利用,电价机制痛点仍然待解。当下,美国反倾销调查再次袭来,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踟蹰不前,新能源配储能存在利用率不高、成本难以消化、分散方式难发挥有效作用、配置的合理性及规模缺乏科学论证等问题。总体而言,风光储的长远发展,还有赖于市场化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光伏

跻身全国第三大电源 跨界光伏热潮迭起

2022年,中国光伏行业高歌猛进,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三分天下”,光伏超越风电跻身全国第三大电源,成为新增装机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电源类型。

2022年,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3.9亿千瓦,仅次于火电、水电;年发电量首次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部新增发电量的30%;出口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80%,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大亮点。其中,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首次突破8000万千瓦,同比增长60%,再创历史新高;分布式光伏年新增装机首次突破5000万千瓦,同比增长75%,成为新增光伏装机的首要力量。

预喜业绩折射行业预期。2022年,硅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分别实现净利252—272亿元、19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7%—231%、234.05%。其余组件、逆变器环节等头部企业均实现业绩大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光伏设备上市公司超七成以上企业实现盈利。

光伏赛道大热,融资速度加快。华电新能源等超20家光伏企业争相IPO,累计募集资金高达千亿元。跨界“追光大军”来势汹汹,据业内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就有约70家上市公司将光伏锁定为第二增长点,其中既有中国燃气、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等全国500强企业,也有珠宝厂商明牌珠宝、乳企皇氏集团、养猪大户正邦科技等企业。

在近期召开的 “光伏行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在会议致辞中指出,过去一年,我国光伏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产业链协同不够,尤其是上游硅料价格起伏波动较大;光伏用地用林用草用海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影响项目落地实施;光伏强制配套产业、配置储能现象仍时有发生,尤其是储能“建而不用”;光伏参与电力市场的收益风险加大等。他强调,“这些问题需要各方认真研究、共同推动解决。”

风电

抢装退潮暂位低谷 2023年开标规模已翻倍

相比光伏设备新增装机大增60%,2022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为3763万千瓦,同比下降21%,这也是8年来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增速首次出现下滑。

在资本市场,风电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出现滑坡。有分析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风电板块整体营收2425亿元,同比下滑7.5%,规模净利润183.77亿元,同比下滑5.7%。其中第三季度下滑幅度最为明显,营收845.3亿元,同比下滑14.6%,净利润51.24亿元,同比下滑27.9%,30家风电企业中仅有4家净利润维持增长。从已经披露的数据来看,海缆供应商盈利水平大增,整机、塔筒、法兰等零部件供应商净利润明显下滑。

2021年是我国海上风电延续国家补贴的最后一年,2022年1月1日,海上风电进入平价元年。由此引发的抢装潮透支了2022年的市场份额,导致2022年风电装机下滑。海力风电业绩预告中披露,2022年度,因海上风电平价化、项目周期、施工窗口期、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项目建设速度放缓,产品需求量相应降低,行业发展处于“低谷期”。对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其他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中也提及产品销售价格走低、疫情影响订单交付等。

安信证券研报分析,2022年疫情、供应链等因素拖累海内外风电项目建设进度,产业链整体盈利承压。2020—2022年风电板块连续三年跑输电力设备行业整体涨幅,业绩兑现度低是导致风电板块走势偏弱的重要原因。风电行业虽然面临抢装退潮、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冲击,但在双碳目标下,风电行业依然是极具确定性的成长赛道。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1—2月,国内风电开标规模为12.28GW,同比大幅增长112.09%,风电开标规模翻倍,有企业订单已排到年底。

储能

储能业绩高涨 有赖市场机制完善

2022年,各地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2021年中到2022年底,由于电力储能对电池需求快速增长,锂电池产业上游的各类锂资源价格飞速上涨,锂离子电池储能造价随之上升。2022年底,锂离子电池储能平均单位造价一度超过2000元/kWh,远超2021年初1200元/kWh的价格。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超八成储能装备上市公司业绩呈正增长,其中宁德时代、天齐锂业独占鳌头,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91—315亿元、231—256亿元,同比增长83%—98%、1011.19%—1131.45%。

全球能源危机持续,海外新型储能收益同样高涨。从美国特斯拉、以色列SolarEdge、美国Enphas、美国Fluence、韩国LG、日本松下等海外储能企业相继发布的年度业绩报告来看,净利增速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世界能源理事会(WEC)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总量将达到250吉瓦。美国研究机构Lux Research预测,未来15年,全球储能市场装机容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累计装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9%。

然而,对于电量型储能的应用,因锂电池造价过高而缺乏显著的项目经济性。其他储能技术路线,由于未有规模化应用,其成本在过去的十年间未有显著下降。此外,我国储能产业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储能参与市场交易、结算、调度、并网等的价格规则并不明确,特别是在未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的省份,“谁为储能买单”成为行业难以回答的问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