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2月15日,上海金山区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金山区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鼓励创新创业平台发展。加快集聚一批高能级科研机构,推进国家级、市级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上海湾区科创中心研发创新功能,培育壮大碳纤维复合

首页 > 物联网 > 政策 > 正文

上海金山区:深入实施“一区一特”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工业互联网“千百十”行动

2023-03-13 10:33 来源: 上海金山区发改委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2月15日,上海金山区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金山区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鼓励创新创业平台发展。加快集聚一批高能级科研机构,推进国家级、市级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上海湾区科创中心研发创新功能,培育壮大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上海湾区疫苗谷医学评价中心、上海湾区中科生态数字港等平台载体,积极构建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聚焦四大产业集群,着力引入专业化研发设计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等。大力推进国家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服务能级,加大梯度培育力度,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持续完善创新生态。推进公共创业服务机构与长三角知名院校之间政策、服务、资源对接,在金山布局建设院校创业指导站和大学生创业平台。

推动数字化转型。继续推动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一区一特”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工业互联网“千百十”行动,为传统产业数智化改造升级和生产、管理、营销模式变革提供支撑服务。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聚焦上海湾区科创中心市级软件基地建设,发挥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中经云大数据中心功能,吸引更多数字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上海湾区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等平台作用,深化政企服务功能、校企对接功能、企企互联功能,开展供需对接“揭榜挂帅”和“问榜制”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实际困难。

原文如下:

金山区发改委关于印发《金山区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通知

金发改规〔2023〕2号

各镇党委和政府、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园区党委(党工委)和管委会,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各区级机关,各人民团体,各直属单位:

《金山区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附件:金山区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上海市金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2月15日

附件

金山区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塑造金山营商环境特色优势品牌,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根据《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结合本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金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工程”,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不断开拓探索特色企业服务模式,全力以赴为各类企业主体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努力成为上海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成为国内外优质企业的投资热土。

二、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1.强化透明监管。强化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在国务院部门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情况及时在区“互联网+监管”系统进行认领、调整或取消,明确监管主体职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防止任性执法、类案不同罚、过度处罚等问题。严禁未经法定程序要求市场主体普遍停产停业,坚决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应急管理、消防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落实全市统一的执法工作指引和标准化检查表单,主动公开日常监管工作标准,规范日常监管行为。

2.推行高效监管。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扩大多部门联合监管范围和频次,完善监管方式,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严禁各种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实施非现场监管,优化集中上门检查方案,探索建立联合飞行检查机制,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探索开展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推进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场景应用,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整体效能。

3.提倡“温度”执法。深化落实包容审慎监管等创新监管方式,按要求落实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为新兴主体成长提供更大空间。深化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体系,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深入推进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探索既“严管”又“厚爱”的企业合规“金山样本”,落实“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缓刑建议”的工作方针,为企业提供规范健康包容的法治环境。

(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1.保护市场主体平等。促进和保护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切实保护产权。优化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严格落实政府采购、资质审批和补贴发放等重点领域审查规则。做好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加大审查力度和覆盖范围,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效能。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依法清理、取消各种限制性规定,落实所有企业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积极开展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活动,加强经营者竞争合规指导。推广建设工程招投标分平台全流程电子化,从公路养护项目向其他工程建设领域复制。

2.助力企业合规经营。落实经营者价格行为规则,加强医药、养老、教育、旅游、殡葬等民生领域价格监管,规范涉企收费、自然垄断行业收费。严厉打击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贿赂、违法有奖销售、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完善广告业发展的监管体系,优化广告发展环境。

3.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行政许可和政务服务事项广泛适用信用承诺制,对守信市场主体实施减材料、减时限以及容缺办理等便利政策。持续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基本实现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全覆盖。推进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试点,推动信用评价结果在行政审批、日常监管、表彰评优、资金扶持等场景中应用。加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综合运用,完善推进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落实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上海)”网站信用修复结论共享和互认机制,推动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解除失信约束措施。大力推行“市场主体合规一码通”,拓展企业信用报告替代合规证明覆盖领域。建立“信易+”联盟,积极拓展“信易+”服务领域,在文化旅游、商贸、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多方面创新开发“信易+”应用场景,推动信用建设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三)加强法律保护

1.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化“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密切联动协作,夯实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围绕金山区重点产业集群,加强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区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绿色通道,提供商标注册快速响应、纠纷快速调解、侵权快速保护“一站式”服务。加强相关部门联动,为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提供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法律援助、代理援助等基础性公共服务。

2.高效化解商业纠纷。全面实施全流程网上办案。通过互联网传输、区块链电子存证技术、人工智能验证功能,将司法场景拓展至“线上+线下”双空间,促成诉讼当事人足不出户高效快速解决商事纠纷。优化小额诉讼程序,拓展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推动简易案件及时高效审结。强化商事审判生效信息即时推送机制、律师在线查询涉案信息机制,提升当事人诉讼便利度。积极推进“解纷一件事”改革。

3.加强法律服务保障。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落实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账款强制披露制度,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集中治理。深化“三团一平台”组团式联系服务企业新模式,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注重线下线上相结合,打造企业身边的法律服务体系。开展“法护金企—连心桥”系列专场企业家下午茶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建立和完善园区法律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站点),探索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开展“法治体检”工作,建立“一企一档”,形成《企业法治体检报告》,帮助企业查找制度漏洞和法律风险。用好“律师+公证+调解”组团服务资源,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推进公证利企便民、公证收费标准调整,依托“智慧公证”监管平台,提升监管质效。

三、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一)提升涉企决策水平

1.支持企业参与决策。常态化开展利益相关方列席区政府重大会议,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时,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消费者等方面的意见,并建立健全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在涉企重大决策出台前,充分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用好书记信箱、区长信箱等网上政务平台通道,支持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多方听取并向区政府传递企业对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的意见建议。健全畅通便捷的政企互动机制,建立完善区领导定点联系、定期走访等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办好企业家座谈会等政企沟通平台,引导企业共同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革。

2.加强政务公开。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制度,针对社会和企业关注的政府审批、政府采购、重大建设项目等信息,持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围绕更好满足企业和市民的办事需求,持续优化政府门户网站,提升用户界面和办事流程的友好性,全面清理门户网站中的无效链接和无信息内容界面,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用户满意度。

3.高效传递政策。优化“一网通办”惠企政策专区和“企业服务云”惠企政策专栏,集中汇集发布涉企政策要点。提升金山企业服务云平台功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将国家、市、区各级产业政策进行分类,制作成“政策产品”,便于企业查询。深化“AI+”技术赋能,优化智慧推送体系,向区内企业精准推送相关涉企惠企政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推进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实现“免申即享”“政策体检”全覆盖。对确需企业提出申请的惠企政策,加快实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解读,建立政策发布、解读、宣传三同步机制。加强对窗口服务人员、代办员、重点企业驻点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搭建与企业沟通交流“云平台”,形成“功能多元化”“课程模块化”“受众规模化”的“非接触式”政策解读宣传新形式。定期对现有涉企政策进行梳理,清理已过期失效政策。

(二)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1.提升市场准入便捷度。依托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提升智能核验、智能服务、在线身份验证、电子签名等功能,申报数据实时校验,实现“即报即办”。全面推行企业名称申报承诺制,提高企业名称一次核准率,完善企业名称争议处理机制。尊重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明确市场主体经营范围由其从经营范围库内自主确定并向社会公示。优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内外资企业变更等全程网办服务功能。将市场主体向登记机关申请备案的部分事项,改为自主向社会信息公示。优化涉企高频许可审批流程,实施企业高频证照变更联办“一件事”,将前置办证、照后办证等纳入一体化改革,优化证照变更与企业变更登记全程网办系统版功能。对同一企业不同申办事项所需材料的内部流转进行优化,减少和避免同一材料的重复提交。

2.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按照全领域、全覆盖、全流程要求强化“一个系统”功能,全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程网办。探索实施施工图审查差别化管理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事中事后检查。全面推行“桩基先行”,对特殊类重大产业项目,单独开展桩基础工程施工发包。将“分期竣工验收”范围进一步扩展。推动审批审查中心向“审批不出中心”模式升级。优化规划、土地等领域审批管理流程,推出更多“好办”“快办”事项。

3.简化证明事项。持续深化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建立健全部门间的数据共享长效机制,打通信息数据共享应用壁垒。构建重点领域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对适用对象实施公共信用前置审查。推进实现事中信用分级监管与分类风险评价,对无法通过部门数据共享核查方式获得相关证明事项信息的,鼓励行政机关采取上门调查、实地核查等方式自行核验。进一步完善事后失信惩戒模式,对作出不实承诺的或违反承诺的主体,应当依法终止办理、责令限期整改、撤销行政决定或者予以行政处罚,并纳入信用记录。持续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对新清理的区级证明事项,及时修订、公布相关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涉及的规范性文件及时修改、解释或废止。

4.便利化跨境贸易。完善企业反映问题收集和清零机制,为企纾难解困助力通关。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政策适用叠加,扩大实施网上核查、第三方采信、企业自查结果认可、跨部门联合抽查等核查业务新模式。加大企业信用培育工作力度,推动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享受降低单证审核和货物查验率、加快通关速度、实施优先查验等多项通关便利措施,落实精简海关申报随附单证,全面推广企业自主打印。全面实施“附条件提离”“转场检查”“合并检查”等监管作业线上办理。推广无陪同查验作业改革,提高口岸查验无陪同比例。推进RCEP原产地证书及经核准出口商制度的运用。

5.优化纳税服务。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不断丰富系统应用场景,全面推广“数字化电子发票”。持续打造“15分钟办税服务圈”,推进传统办税服务厅向智慧办税服务厅转型,完善纳税申报多税合一、数据预填、报退合一等纳税申报便利化服务,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出口退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误收多缴退税办理流程改造提速,进一步压减企业纳税时间和成本。依托系统数据交互,开展退税审核分级分类处理,采取“白名单式管理、联动化运行”模式,实现退税申请一键审批。推行“集中部署+智能应答+全程互动+送问办询评一体化”征纳互动服务模式,持续优化事前精准推送、事中智能辅导、事后服务评价纳税服务体系,及时、精准解决企业办税中的各种问题。

6.完善退出破产机制。完善歇业备案制度,便利企业一窗、一网、一次办理歇业备案。优化企业注销“一窗通”平台功能,各部门并联办理业务,全面公开注销流程、条件时限、材料规范、办事地点等信息,实现申请人各环节流程、进度可查询。推动实施简易注销、承诺制注销、强制注销、强制除名及代位注销等改革制度。进一步精简企业办理注销提交材料、缩减办理时间,切实降低退出成本。推进破产财产解封处置在线办理,完善破产财产多元化处置方式,提升财产处置效率和回收率。

(三)做优企业服务品牌

1.优化服务机制。深化区领导、区级部门和街镇联系企业制度,对重点企业、潜力企业、中小微企业以及园区进行分类指导,主动送服务上门、送政策上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拓展延伸服务队伍,推动企业服务资源、系统平台与园区对接。聚焦商事、工程建设、人才服务等重点领域,拓展“一件事”“好办”“快办”“不见面办理”事项范围。全面推行体系化服务企业模式,逐步实现园区和楼宇全覆盖。制定“一套解决问题机制”,对能够解决的企业问题做到“日清日结”,对无法立即解决的问题,不定期召开专班会议,推进多部门共同协调落实。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完善领导“陪办”制度,各街镇园区党政“一把手”作为重点项目推进第一责任人。推行重点项目“包保制”,下沉建设项目一线,加大服务力度,助力项目建设提速。不断完善“拿地即开工”服务流程和机制,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拿地即开工”成为全市企业服务效率的标杆。

2.实施帮办服务。持续推进“全程代办”服务,规范服务模式,梳理帮办代办事项所涉及政策文件,汇总事项清单、办理流程和服务指南,编制相关服务手册,提高服务专业性和精准度。优化在线为企帮办服务,大幅提升在线人工帮办的响应速度和精准解决率,实现“线上人工帮办”1分钟响应,90%解决率。优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持续赋能“政务服务帮办中心”,打造多维度自助办理和线上线下帮办体验。进一步扩大企业服务专员队伍,持续推进领导干部帮办+工作人员帮办机制,对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行全方位帮办服务。强化帮办专员专题培训,提升帮办员综合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培养一批“一专突出、全科皆能”的服务标兵。强化12345热线企业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优质解决。

3.强化智能服务。推进“金智办”政务智能办建设,提高“AI+政务服务”能力,优化企业线上线下办事全过程智能预填、两个免交、智能预审、智能审批等功能。打造“随申办”企业云移动端服务,完善金山区企业专属网页建设,为企业提供事项办理、信息查询、惠企政策发布、利企项目申报等服务内容。进一步推进“随申码”延伸应用。依托全市“一网通办”体系架构持续推进“随申码”在我区就医、旅游、交通、养老等领域的应用。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泛在可及”服务体系,推动PC端、大厅端、移动端、自助端的“四端”联动及功能升级。深化窗口“智能帮办”+远程“直达帮办”服务模式。

四、创造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一)提供丰富要素供给

1.便利经营场所获取。强化房地产登记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提供购房资格、批量核价结果等信息自助查询服务。打通不动产登记及市场主体登记多个数据链路,形成区数字化标准住所库,供房屋产权(管理)人线上申请、打印住所使用证明,实现全流程全环节网上办理,提升住所登记便利化水平。严格落实房产登记当场缴税当场领证或先领证后网上缴税,税费和登记费线上一次收缴、后台自动清分入账(库)改革举措。落实本市中等环境风险建筑项目操作指引,优化环境风险评估程序。鼓励各特色产业园区试点建设经营场所资源信息平台,为企业落户提供便利化服务,减少租赁、购买经营场所的调查、签约等时间。

2.降低公共设施接入成本。完善水、电、气、网(宽带)联合报装机制,实现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次踏勘、一站服务、一窗咨询。严格执行在城镇规划建设范围内,用户建筑区划红线外水电气接入“零负担”政策,严禁变相增加企业负担。在市有关部门公布的水、电、气、网(宽带)报装全程服务时限基础上,力争进一步缩短时限,实现获得用电、获得用水、获得用气和互联网连接服务满意率98%以上。定期公布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供应质量、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等关键指标数据。完善水电气网报装独立投诉机制,主动加强企业投诉及办理信息公开。严格落实费率调整提前预通知机制。拓展燃气小型标准化接入适用范围,逐步降低接入工程费用。配合市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囊括不同公用设施管线的共享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优化占掘路审批操作流程,推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在低风险区域探索占掘路审批自动备案机制。

3.保障劳动就业。全面做好援企稳岗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减负增效。促进“职·在湾区+”就业品牌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重点企业就业专员服务及24小时用工保障机制。持续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协助企业解决员工短缺等问题。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强全市统一公共就业服务数字化平台应用,深化企业员工录用“一件事”和就业参保登记一体化改革。完善劳动投诉申诉处理、争议解决等工作机制,提升咨询、指导、调解等服务效能。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和欠薪执法力度,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和欠薪保障金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合规报酬权益。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完善政府部门、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推广属地化争议一站式解决模式。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培训政策措施,提升劳动者技能。推进企业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直补快办”,支持企业更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护,逐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获得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及时掌握企业情况,指导企业妥善处置关停、搬迁和经济性裁员。

4.提升金融服务能级。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推进无缝续贷增量扩面,对重点领域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实施减费让利,提供简易开户免费服务,减免账户管理费、结算手续费、开户费、票据工本费等服务费。完善“湾区贷”批次担保、“一网畅融”等机制,整合优质金融服务产品,完善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持续扩大普惠信贷投放的同时提升企业融资体验,实现金融供需精准匹配。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准公共定位,降低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进一步扩大担保余额放大倍数。进一步推广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业务,实施担保费补贴。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放大作用,用好基金纽带推动各类创投资源支持区内优质企业,满足初创型科技企业股权融资需求。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光伏贷”等创新产品。

(二)提升园区服务品质

1.完善园区设施配套。有序开展园区外部通道和内部道路建设和改造工作。加大园区内部停车位供给力度,布局一批立体停车场,在园区周边道路设置一批停车位。提高各园区与临近主要交通节点的短途接驳能力,实施“一园一策”,支持园区与客运公司合作开通定班通勤车,与汽车分时租赁公司合作布局更多新能源汽车,与共享单车公司合作投放更多共享单车。加快推进园区内市政设施管网改造升级,强化物联感知设备应用,提升各类市政管网承载能力和动态监测能力,继续推进雨污分离和安防升级改造。

2.打造舒适工作环境。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品质,鼓励园区对厂房外立面和围墙进行色彩丰富或艺术涂鸦,多措并举增加园区绿地面积,因地制宜开展垂直绿化和边角绿化。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全面消除“脏、乱、差”区域,营造整洁卫生的园区环境。围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需求,开展园区标准化厂房建造改造,为重点企业提供个性化厂房。建造一批设施齐全、配置完善、服务全面的共享办公场所,新建或改造一批多功能共享会议空间,满足各类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办公需求。

3.提高专业服务质量。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主动链接更多区内外优质专业服务企业,鼓励园区之间共享专业服务资源,为园区企业提供创业投资、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科技中介、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数据分析、法律服务等“一站式”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建立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查询、咨询等服务。支持园区建设“企业服务站”,建立首接负责制和惠企政策宣讲团,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政策咨询和代办帮办等服务,快速向有关部门反映企业遇到的问题,让企业不出楼宇、园区“知政策、懂政策”。搭建园区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园区服务效能。

4.提升生活服务品质。支持园区加大共享餐厅建设和改造力度,运用市场化竞聘、用餐满意度评价等手段,提高服务品质。做好“早餐工程”和“晚餐工程”,为早来和加班的职工提供便利新鲜的早晚餐。支持园区多种渠道增加人才公寓和职工宿舍,努力解决企业职工住宿难问题。鼓励园区开设运动健身室,满足职工运动健身需求。发挥基层服务站作用,提供健康防疫、心理咨询、相亲交友等服务,满足园区职工精神需求。

(三)丰富创新发展生态

1.注重培育创新主体。聚焦“1+4+3”现代产业体系,吸引一批高能级、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创新企业落户。着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引领上下游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发展,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持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深化高企培育库,优化认定服务,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度升级。加强创新企业梯队建设,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激励,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企业与区内外高校和研发机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2.加大创新人才招引力度。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力度,建立优化专项服务机制,支持重点科研单位引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梯队培育创新研发人才。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作。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产学研人才双向合作交流新模式。不断完善“1+X+Y”人才政策体系,探索同等待遇的市级人才政策配套,对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五大新城人才政策。全面落实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建设大学生创客孵化中心,鼓励在外金山籍高等院校毕业生回金就业创业。

3.鼓励创新创业平台发展。加快集聚一批高能级科研机构,推进国家级、市级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上海湾区科创中心研发创新功能,培育壮大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上海湾区疫苗谷医学评价中心、上海湾区中科生态数字港等平台载体,积极构建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聚焦四大产业集群,着力引入专业化研发设计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等。大力推进国家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服务能级,加大梯度培育力度,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持续完善创新生态。推进公共创业服务机构与长三角知名院校之间政策、服务、资源对接,在金山布局建设院校创业指导站和大学生创业平台。

4.推动数字化转型。继续推动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一区一特”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工业互联网“千百十”行动,为传统产业数智化改造升级和生产、管理、营销模式变革提供支撑服务。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聚焦上海湾区科创中心市级软件基地建设,发挥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中经云大数据中心功能,吸引更多数字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上海湾区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等平台作用,深化政企服务功能、校企对接功能、企企互联功能,开展供需对接“揭榜挂帅”和“问榜制”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实际困难。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

坚持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发挥好营商环境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加快落地、切实生效,与“放管服”改革、投资促进、企业服务等工作实现有机衔接。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顶格推进,落实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优化营商环境第一责任制度,加强力量配置,优化工作机制,确保方案任务细化到岗、责任落实到人。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打造亮点工作,及时总结和上报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加强单位间协作,主动跨前,确保各项改革举措之间无缝衔接,提高企业满意度。

(二)加强监督考核

定期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合督查,深化“常评常改、以评促优”的常态化评价机制。加强向上沟通,请上级部门对金山营商环境给予监督,提出优化意见。开展对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特色做法和主要成效的总结、评选和表彰。充分发挥营商环境体验官、监督员、联系点等沟通渠道作用,完善营商环境问题反馈和督办解决闭环机制,提高企业获得感。

(三)加强宣传推介

统筹做好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工作,借助各类媒介,不断提升金山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城市环境的品牌影响力。将营商环境宣传推介纳入全区宣传工作重点,结合全区营商环境改革重点,突出政策解读、案例效果、典型事迹等主题宣传活动。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和涉企政策解读推介,通过线上线下宣讲会、答疑会等方式,主动送政策进园区、进楼宇、进企业,提高企业感知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