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为使能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从概念视角出发,牢牢抓住“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一步激发能源创新发展新动能。近期,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构建中国现代能源体系存在的挑战及问题进行探讨。为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评论 > 正文

【能源圆桌派】对于能源定义的理解

2023-03-07 10:18 来源:中国电力 作者: 国网能源院

编者按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为使能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从概念视角出发,牢牢抓住“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一步激发能源创新发展新动能。

近期,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构建中国现代能源体系存在的挑战及问题进行探讨。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特别邀请了国网能源院孔维政、徐志成、徐沈智、王玓、李心达、陈睿欣等专家,以“能源圆桌派”的形式分享他们的思考。本公众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专家针对该问题的个人见解,仅作学术交流和探讨使用,无任何指向性,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能源圆桌派

【主持人】;请各位专家从物质实体角度出发,谈一谈自身对于能源定义的理解与认识。

孔维政

能源,即能量来源或能量载体(IEA对能源的准确用词为Energy Carrier,现简用为Energy)。其中能量只是能做功的大小,故能源从字面意思可解释为可做功的载体或来源(严格意义上讲,电力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与力/热/光并列,而不是能源,故英文中的电力系统称为Power System,而非Energy System)。以上为物理视角定义的概念,从与人类关系的视角定义内涵: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量基础。外延是:能源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对此简单的内涵和外延稍作解释,即宇宙是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的,且物质和能量可相互转化。人类用什么样的手段获取能量(即把什么作为能源),决定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即物质的组成方式)。而不同群体的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导致的物质结果也不同,即能源决定了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徐志成

完整的能源定义应包含“体”和“用”两方面,“体”主要是能源的物质基础,“用”更侧重能源发挥的功能和作用。纵观人类能源发展史,随着能源“体”的变化,其扩展了能源的“用”,同时能源的“用”也倒逼能源的“体”朝着能量密度更高等特点发生转变。

基于以上判断,给出以下能源定义: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核燃料或可再生能源等,是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或间接利用;能源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直接推力,攸关人类文明进步和国家安全。

徐沈智

能源是能够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动力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支撑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与国家的发展、安全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密切相关,能源的使用伴随着熵增的过程,且局部稀缺性始终存在。

【主持人】:请各位专家从产业属性出发,谈一谈自身对于能源定义的理解与认识。

王玓

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是社会生产与发展的动力源泉。现阶段的能源内涵在持续的外延,成为了一个复杂而丰富的体系,包括了开发、运输、利用等环节,也包含了技术、政治、管理等因素。

李心达

在数字技术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下,能源数据也是能源系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各种有用的增值效应,给能源体系带来新的提升。这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进一步将各类数据转化新的知识或实体化的能源系统能力。

陈睿欣

能源通过加工、转化、传递等多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提供能量。能源的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光、热、生物能等,在当前发展环境下,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形成的新的能源利用和供应,也是一种能源。能源的发展就是人类进化的发展历史,是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专家介绍

孔维政,国网能源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国际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新能源、能源互联网、能源电力统计等方面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电网公司智库研究平台建设工作,以及多项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能源局研究课题,多次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能源研究学会软科学成果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创新奖等。参与编著《世界大型电网发展百年回眸》《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等著作,出版多篇EI、中文核心期刊文章。

徐志成,国网能源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战略、电力规划等研究工作。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徐沈智,国网能源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战略规划、能源政策分析、电力碳排放统计核算等研究工作。

王玓,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大数据管理和应用分析、财务和经济等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过多项国网公司级、省级科技项目和管理咨询项目研究工作,包括《电力大数据运营模式探索与实践实施方案》、《输配电价改革背景下电网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等项目,主持及参与的项目获得过国网公司管理创新成果特等奖、软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电联管理创新一等奖、中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

李心达,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数字经济发展与政策分析,能源领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研究工作。

陈睿欣,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企业品牌及传播、智慧能源、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等研究工作。先后承担政府部门、国家电网公司委托重大课题研2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级、地市级奖励。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