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第二天,就看到一则“漠河现零下53度极端低温”的新闻,而刚刚过去的2022年也出现了持续60天的高温,气候问题在我国甚至全球已经从“重要但不紧急象限”转移到“重要并且紧急象限”,全球皆在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旨在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双碳政策”应运而生。
实现“双碳政策”,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为实现碳达峰,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需达到12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的25%。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展望 203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作为十四五规划深化之年,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28.1%,预计至2030年,每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可达5500万千瓦,风电光伏即将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看到这里,不禁产生疑问,未来的新能源发电是否可以取代煤电?
作为一名有幸在煤电和新能源企业都学习和工作过的电力工作者,通过自身的感受对两行业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新能源发电和传统煤电优劣势明显,但是如果我们把表格调整一下顺序:
新能源发电的劣势恰好可以被传统煤电的优势来弥补,尤其是新能源的不稳定性,煤电可以起到很好地调峰调频作用。只有淘汰了燃煤火电机组,风光等新能源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这种想法过于急功近利。在安全、经济储能技术未出现重大突破之前,燃煤火电和新能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近两年来,不时听到一些观念陈旧的哀叹,火电厂的赢利将一年不如一年,亏损将成为常态。这种观念仍然停留在“以电量为主的盈利模式”的旧观念。据双碳政策的相关预测,2050年,燃煤机组的发电小时将下降至1000多小时。如果再按之前的拼电量赢利模式,火电机组如何维持生存? 传统燃煤机组应该从单纯的电量赢利模式转变为以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或者峰谷套利的新型赢利模式,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新旧模式的更替,更像是电力系统的一场“改革”,一定会出现阵痛。如果一件事情,一种模式结束的时候,我们感到些许悲伤,那它的过程一定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我们足够勇敢,让自己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一切,就会发现结束未必悲伤,那只是意味着下一件美好的事情即将开始。无常,才有生机,期待未来……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张蕾
本文系投稿,本文观点不代表北极星电力网观点;转载需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