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底,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增长并保持较高利用水平,第四季度新能源投产并网较为集中。保证新能源发电项目及时并网,既有利于增加清洁电力供应,也有利于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要实

首页 > 输配电 > 成套设备 > 访谈 > 正文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群:我国电工装备加速绿色智慧创新发展

2022-12-26 15:52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董梓童 苏南

2022年11月底,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增长并保持较高利用水平,第四季度新能源投产并网较为集中。保证新能源发电项目及时并网,既有利于增加清洁电力供应,也有利于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要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电力有序供应的前提下,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给电工装备企业提出了哪些要求?哪些高端技术研究需要?企业如何部署规划?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我国输配电装备领域唯一的“国家队”——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气装备”)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群。

■■■需从设备状态感知等

四个方面开展研究

中国能源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电网调度模式的转变对相关技术、装备开发升级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周群: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网调度将转变为源网荷储协调控制、输配微网多级协同,企业需要从设备状态全面感知、数据处理、协同运行、多元服务四个方面开展新技术、新装备、新系统的研究工作。

在全面感知上,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紧密衔接、协调互动,涉及的控制对象范围更广、规模更大,且需多级高效协同。由于海量协同对象数量巨大、位置分散、时序要求高,这就需要电气装备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和智能量测装置采集全网数据,实现源网荷储多元泛在接入。

在数据处理上,新型电力系统业务开展需要全环节海量数据实时汇聚和高效处理,对数据采、传、存、用提出更高的时效性要求,需要构建“数据+算法”与“算力”紧密结合的能源大数据平台,支撑海量并发、实时共享、开放服务的应用需求。

在协同运行上,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均呈现强随机性,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更高要求,需全时序策略推演、态势研判,建立多尺度控制策略和控制渠道,并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满足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控制需求,实现最大化新能源就近消纳。

在多元服务上,随着复杂多变的产消形式和多元异构新型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新型电力系统衍生出多元化的市场服务,需构建电碳统一市场,并通过辅助市场机制及支撑技术,服务国家“双碳”目标落地。

■■■围绕科研攻关等

三方面开展规划

中国能源报: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国电气装备将如何规划发展布局?

周群: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源、网、荷、储、用全链条共同发力,推动电力电子、数字化智能化、储能与需求侧管理等新技术创新发展,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促进新技术、新装备加速裂变、演变。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以“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电气装备集团”战略目标为统领,聚焦“智慧电气、系统服务、高效能源”三大总体布局,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整合融合聚合、加速产业规划布局,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力产业将迎来新一轮技术变革和创新高潮。因此,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以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全链条协同创新机制,聚焦“卡脖子”攻关方向,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深化基础技术与高端材料研究,推进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国产替代,强化电力装备领域基础开发平台的支撑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的策源地。

其次,加快推动内外部重组整合。一方面,要尽快理顺集团内部业务情况,消除同质化竞争,按照专业化整合、产业化经营、扁平化管理、资本化运作的总体原则,制定时间表和作战图,发挥合力,有节奏、有力度地持续推进产业资源整合,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平台,促进集团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补强已有产业链,延伸新兴产业链,积极开展重组并购。

第三,加速推动新兴产业布局落地,促进集团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能源、综合能源、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等新兴业务布局,积极拓展新的效益增长点,支持集团持续健康发展。

■■■攻坚柔性负荷等

四个技术方向

中国能源报:在电工技术装备领域,中国电气装备重点关注哪些高端技术研究?

周群:绿色低碳、智能互动是未来电气装备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国电气装备聚焦绿色电源、弹性电网、柔性负荷、新型储能四个方向,开展智能装备和成套系统研究,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在绿色能源友好并网方面,重点开展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研究,研制具备新型拓扑结构的构网型变流器和智能协同控制平台,解决新能源发电故障穿越、宽频带振荡抑制、新能源集群组网及协同运行等关键技术,重点攻克海上风电送出系统集成方案研究和适海型轻量化海工装备研制,大幅降低海上风电送出平台的重量和造价。

在弹性电网协同调控方面,重点开展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实现换流器轻型化、紧凑化,攻克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振荡抑制技术、故障联合穿越技术等先进控制技术。同时,研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攻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下的多元设备状态全息感知、源网荷储实时动态电力电量平衡与安全稳定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全景监控、融合预测、控制决策、故障恢复等实时调度控制功能,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与电网的主动防御能力。

在柔性负荷供需互动方面,重点开展负荷侧海量的分布式资源、灵活多变的新型负荷模式研究,攻克分布式光伏安全接入与管控技术、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与电网互动技术、分布式能源与新型负荷互动技术、用户侧负荷聚合及虚拟电厂技术。同时,研发具备多源融合与分布式资源广域聚合的新型负荷管理智能装备,提升负荷侧供需互动能力。

在新型储能技术提升方面,率先开展非步入式液冷电池舱、高压级联直挂式大容量储能并网、三级安全防护体系等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动以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为代表的下一代新型电池技术研究,同时推进氢储能及变换等相关技术攻关。

■■■打造智慧电气装备

科技创新链条

中国能源报:在解决行业痛点上,中国电气装备取得哪些重大成果,在助力全球碳中和方面有哪些战略部署?

周群:中国电气装备作为我国输配电装备领域唯一的“国家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交直流、全系列、全电压等级输变电装备研发制造体系,公司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优化创新体系机制,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强化“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持续聚焦行业痛点,着力提升固链、补链、强链、塑链能力,积极培育原创技术策源地,着力打造智慧电气装备产业链“链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多项决定性成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成功研制“±800kV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和穿墙套管”“170kA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等关键设备,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完成“燃气轮机发电机断路器”“大电流电流互感器的屏蔽技术”等央企攻坚工程项目。126kV无氟环保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IGBT换流阀等20余项产品列入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在国产化替代方面,完成ESP820嵌入式软硬件平台技术攻关,实现了芯片、操作系统及软件全部国产化;220kV国产绝缘料电缆实现国内首次应用,产业链韧性和自主化水平极大提高。

在助力全球碳中和战略部署方面,公司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利用国内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经验,将国内新型电力系统新装备、新技术推广到国际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和“拳头”产品,助力世界各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服务全球能源转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