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电厂里面搞基建的朋友告诉我,煤电新建机组招标最近一个月主机厂的价格暴涨,几乎是一天一个价。本月某个百万二次再热项目三大主机(锅炉、汽机、发电机)中标价格为24亿元(两台机组)。
我印象中一个月之前这个价格应该是19亿左右。
一月之间,行情如此剧烈波动,目瞪口呆。查了一下工作日志,五年前类似的价格应该是不到15亿元。
虽然当下物价都在涨,但是这么个涨价法,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细忖之下却又理所应当。
只能说这波煤电基建朝来的太快,来的太猛,来的毫无征兆……
几乎每周都有新机组上马的消息,清一色的百万机组,而且似乎都是二次再热,连660MW的机组都少见,水涨船高,你叫主机厂如何不涨价?
三年前我碰见的主机厂和设计同行们都忧心忡忡,他们向我吐槽火电基建到了尽头,无论是生产还是设计业务量都是锐减,切身感到了职业危机,看不到希望,不知道还能在职场干多久?
本来极度萎缩冷清的业务和生产线豁然再度火热,订单纷至沓来,又开始加班加现点场灯火通明…..从地上到天上,一切都那么魔幻。
与如火如荼的基建潮相对比的是,煤价居高不下,加上新能源的迅猛冲击,当前火电厂大面积持续亏损,利用小时数降低,经营形势恶劣,步履维艰。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煤电又突然爆发?老实说,我也一脸懵逼。
固然有一些盈利强,能灵活应对市场走出困境的电厂需要扩建增大体量,但是绝大多数煤电日子都举步维艰。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对火电的发展方向定义是坚持清洁高效原则发展火电,推进煤电布局优化和技术升级,积极稳妥化解煤电过剩产能。建立并完善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严控煤电规划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从产能过剩,到扎堆基建,不过两年时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不可思议却又真实可见。
不妨去研究一下五大集团和华润、京能、浙能、申能的发展战略,没有哪个集团把煤电作为煤电首要方向,即便是坐拥煤炭优势的国家能源集团,也积极响应“双碳”目标,聚力发展“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是当前所有电力集团公认的重点发展方向。
无非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利。
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需要拉动投资,煤电是最好的投资方向——技术成熟,投资大,时间短、见效快,涉及面广。
地方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稳定的税收,需要卖地,需要发展工业,推波助澜走一波。
一些地方电力集团也一直热衷上马大机组,扩大规模体量——这是最后的弯道超车机会。其实我也搞不清图那个排名有什么实际意义?
理由,需要理由吗?
最不缺的就是理由,甚至去年年底和今年四川的拉闸限电都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建电厂理由。嗤之以鼻,却也无可奈何。
有时候他们会给我推一些新建机组的信息,都声称采用了最新最先进的专利技术,高效节能云云…..
一哂,很想问他们几个问题:煤炭如此紧俏,现在能有煤烧就不错了,将来这些机组的使用煤种就一定是设计煤种吗?或者校核煤种?到时候不掺污泥都算日子很好…..以后面对着常态化深调、快速变负荷调峰的主流趋势,新机组有多少满负荷时刻去体现自己的高效节能优势?
一台百万机组深调到30万负荷与一台30万机组满负荷运行,谁比谁更经济?如果从煤电机组全寿命周期(30年)的时间范围计算,又怎样?
无论如何,在整个煤电行业利用小时数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密集建设如此多的煤电机组,用很大的低效冗余电源投资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会不会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都是一件需要极度慎重和认真反思的事情。
想起来几件旧新闻:
2017年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7大火力发电企业集体上书,要求自治区经信委尽快协调解决当前面临的经营困难,以解救“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的火电企业。文件显示,上书的7家企业,既包括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四大发电集团所属的宁夏分公司,也包括中铝、京能、申能驻宁夏的火电企业。
2018年8月7日上午,迫于每况愈下的经营状况,四川11家火电厂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悉数来到四川省政府,对面坐的是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这11家火电企业装机总容量在1200万千瓦左右,占四川火电规模的3/4。企业就煤价居高不下,利用小时数低,生存空间偏小等实际问题,希望政府介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021年8月京津唐11家燃煤发电公司联名向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去的《关于重新签约北京地区电力直接交易2021年10-12月年度长协合同的请示》中,恳求上浮交易电价以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