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0日,由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世界第一环”——世界最大环轧钢环独占4个高速车道,从济南章丘一路运往潍坊昌乐,受到全国网友的关注。“世界第一环”集中展现了山东省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而就在十年前,这件大国重器的制造者,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的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莱特”)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短短十年,这家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高端装备关键锻件的主要制造商之一。伊莱特这十年的高速成长正是山东众多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成功转型的缩影。
小企业赶上大机遇
十年企业营收增长十几倍
时针拨回到2011年11月16日,这一天,伊莱特新投建的三分厂正式投产。投产仪式上,伊莱特董事长牛余刚既踌躇满志又有些忐忑不安。
伊莱特的这个项目主要瞄准的是5兆瓦以上大功率风机的塔筒法兰,但是彼时,这还是个新事物。当时,主流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主要停留在1—2兆瓦,5兆瓦风机大部分还处于研发或样机试制阶段。
“那时候可真是豁出了身家性命,当时企业一年才两个多亿元的销售收入,这一个项目就投了3.5亿元,要是干砸了,我得十年不吃不喝才能收回本钱。那时候,中国的风电装机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占了24.6%,几乎是四分之一,好多人说风电虚热,劝我等等看再投资。”牛余刚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历历在目,“但是我又一想,我们党和国家如此重视能源转型,定下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空间还大得很,我相信国家,该投就要投。”
牛余刚没有看错,十年来中国的风电产业没有止步,连续十年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全球风电装机总量837GW,其中中国的占比从24.6%提升至40.4%。
伊莱特在奔腾不息时代大潮中汲取着前进的力量,“一飞冲天”。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风电法兰的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全国每3台风机中就有1台使用了伊莱特的产品,这个比例在海上风机中更是超过了半数。而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10—20兆瓦下一代海上风机中,伊莱特几乎包揽了国内外所有风机样机的法兰制造。
“我们现在能做到,只要是单机功率10兆瓦以上的海上风场,不管国内国外,至少一半的份额在我们这。”牛余刚介绍。
不仅在风电行业独树一帜,十年来,伊莱特跨越一个又一个技术门槛,在特高压、核电等诸多领域开疆拓土,成为锻造行业的领跑者。
参与风电法兰、锻造轮带、特高压等十项行业、团体标准的起草、制定;提供了国内特高压电塔一半的管塔法兰;进军核电,参与四代核电钠冷快堆、高温气冷堆两个堆型关键部件的研发制造;研发制造出国产首件3500千焦打桩锤替打环、首件直径十米级焦炭塔过渡段……一项项新成绩正不断在伊莱特被创造。
目前,伊莱特已经拥有济南章丘、济宁兖州、西班牙巴斯克3个制造基地,2021年集团销售收入34亿元,今年有望达到40亿元。
动能转换作为抓手
转型升级打开发展大空间
说起打铁,很多人脑海里是满面尘灰烟火色的场景,可是在伊莱特的车间你却看不到这种情景。高大明亮的厂房里,工人们娴熟地按动着各种按钮,操作着一台台先进的设备。外行看着一件件大同小异的铁疙瘩,在他们眼中好似金刚葫芦娃,各自有各自的秉性,各自有各自的特长。
“你看这件,这是盾构机用轴承环,它添加了稀土在里边,与普通产品相比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可以让盾构机更稳定更高效地在地下工作。”
“你再看这个大家伙,它是水泥设备用的,看着粗粗笨笨,实际上对加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它的客户是丹麦的,以前这类产品只能送到日本进行精加工,但是今年我们攻克了加工难关,精加工后直接发给客户,为客户节省了大量时间。”在伊莱特的核能重装事业部,公司技术副总裁任秀凤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一件件产品的不同用途。
伊莱特能进入这些高端市场,靠的正是新旧动能转换,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
仅2021年以来,伊莱特就累计完成26亿元的投资,用于对济南章丘和济宁兖州两个制造基地的技术改造,其中济南基地的“核电深海产业园项目”投资更是高达13亿元,被列入2021年济南市重点建设项目。
不仅新建项目,老事业部的改造也是争分夺秒。伊莱特传动装备事业部是成立最早的事业部,原来的产品一直都是管道法兰为主,但是这两年这类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去年以来,伊莱特果断投入5000万元进行设备改造、厂房扩建,开拓风电齿轮箱、工程机械回转支承等新业务,销售额从去年的2.2亿元增长到今年的2.7亿元,同比增长23%。
光有硬实力还不够,软实力也要跟得上,近年来伊莱特每年都保持过亿元的研发投入。企业与中科院金属所李依依院士团队、中国原子能院、清华大学等院所机构建立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金属所合作研发的“世界第一环”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在百吨级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备和加工上牢牢掌握着核心技术;在水泥行业率先推出的回转窑“以锻代铸”,一经推出就受到行业广泛关注,仅仅3年就占据该品类市场70%的份额。
在伊莱特看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就是要落实新旧动能转换。而落实动能转换,一靠真金白银的大胆投资,二靠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二者缺一不可。而这些投资的底气,依然是对中国经济的巨大信心。
“从我们这两年的经验来看,新业务开拓的主要来源正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崛起。而我们能抓住一些机遇,也主要是因为`十三五'以来,我们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做了一些提前布局。正是因为这些布局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所以一进入`十四五',我们就铆足劲,大刀阔斧地进行新项目建设和老装备改造。因为我们相信,在下一个十年,中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一个更蓬勃的发展周期,我们越早做好提前布局,就能越早享受到未来的红利。”任秀凤介绍。
用好党建“红色引擎”
夯实企业健康发展根基
在伊莱特党群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准备着党组织换 届选举的相关工作。今年9月,伊莱特党总支正式升级为党委。
伊莱特是一家中国、西班牙合资企业,但是企业的党组织早在合资之初的2007年就成立了。多年耕耘,如今,伊莱特党组织是“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首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济南市委党校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现场教学点”。在企业的一路发展中,党组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用牛余刚的话说就是“没有党建工作的引领,企业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合资之初,西班牙股东其实对为何要成立党组织也不理解,既有疑惑也有好奇。直到2011年,伊莱特投资3.5亿元建设三分厂的时候,广大党员的“红色魅力”才彻底征服了他们。
原来,项目启动之初,在讨论建设周期时,西方团队认为按照这个项目的规模,建设周期应该至少需要2年。但事实上,中国团队仅仅用了1年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建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伊莱特党组织提出的“党旗插在工地上,支部建在项目上”。
党员们在各种急难险重工作中身先士卒,一马当先,这种拼搏忘我的精神彻底感染了西班牙股东。从此,每有重大项目投资,西方团队总不忘在最后问一句:“牛总,你们的党员参与这个项目的多吗?”
事实上,伊莱特的党组织也一直在探索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开展非公有制党建,发挥更大作用,并慢慢摸索出一些卓有成效的好办法。
一方面,党建与企业战略结合。在伊莱特,每当企业实施重大战略时,党组织都会同步召集各支部党员进行讨论座谈,由于党员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通常都比较过硬,对企业战略的理解也更到位。广大党员回去后,通过与职工日常聊天、榜样带动,很快就能把高层战略的初衷解释清楚,职工们不再觉得企业战略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思路通了,工作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战略部署自然就得到了执行。在伊莱特,员工有意见建议不仅可以通过行政渠道上传,也可以通过党组织来上传。
另一方面,党建与业务相结合。近年来,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战略合作等问题,伊莱特党组织主动出击、积极协调。“企业有新业务,大家一开始肯定比较谨慎。党建共建就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在党建上,大家有共同理想、共同身份、共同目标,这就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加快认识,消除疑虑。”伊莱特党总支书记高绍敏介绍。目前,围绕企业发展和产业链,已经有20余家合作伙伴的党组织与伊莱特签署了形式多样的共建协议。这些活动的开展,为企业的开拓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回去也要把党建抓好”已经成为伊莱特许多合作伙伴“业务”之外的收获。
除此之外,在人才培养、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伊莱特党组织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党组织工作的开展让企业内部总是充满了正能量。企业一年一个新台阶,职工心里也有奔头、有获得感。以前有句老话叫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但是在伊莱特,我们是新时代的章丘铁匠,大家干活都是点鼠标、摁电门,发出去的产品都是用在一台台大国重器上,大家都觉得很自豪。”高绍敏说。
非凡十年,抓住了发展机遇的伊莱特从锻造行业一家小公司成长为风电法兰单项冠军、大国重器锻造者。展望未来,牛余刚说:“我做企业就相信党和政府,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说到做到,排除万难也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