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开始出现的极端天气,四川各大河流来水量出现了“丰期反枯”的现象,导致水电上网同比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伴随气温屡创新高,降温负荷促进了用电需求的大幅跳涨。因此,本轮电荒核心是需求旺盛叠加供给产能不足导致。此外,省内水电“一家独大”的电源结构,导致丰水期来水锐减时,供给侧易出现

首页 > 配售电 > 电力现货 > 评论 > 正文

在“电荒”背景下 对四川电力现货的思考

2022-08-24 08:50 来源: 硕电汇 作者: 小硕团队

自8月开始出现的极端天气,四川各大河流来水量出现了“丰期反枯”的现象,导致水电上网同比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伴随气温屡创新高,降温负荷促进了用电需求的大幅跳涨。因此,本轮电荒核心是需求旺盛叠加供给产能不足导致。此外,省内水电“一家独大”的电源结构,导致丰水期来水锐减时,供给侧易出现“断档”,在国家低碳化的电源建设驱动下,四川省在某种程度处于“未立先破”的阶段,电力供给遇突发事件的续航能力遭受了不小的挑战。

(来源:微信公众号“硕电汇”作者:小硕团队)

从省内电力市场化交易来看,原计划8月开展的连续5天的现货调电试运行也随之叫停,由于只是调电试运行,不影响原有结算模式,此次中止没有对市场主体带来影响。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发因素,当现货正式运行期间出现极端供需形势时,如何通过市场的方式,实现现货到现行中长期交易的反向衔接的问题,摆在了主体们的台面上。这一点在市场初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市场初期政策还处于完善期,主体也处于孵化阶段,意外扰动很难通过市场自身去调节。

除此之外,围绕目前现货的政策规则,小硕还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中长期合约曲线分解方式的合理性

中长期合约量与发电侧现货申报量价方式挂钩,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现货价格的稳定。不过,与此同时需要更加合理的中长期合约曲线分解方式。我们通过下表关于今年7月连续5天现货调电试运行的出清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现有规则下,目前中长期曲线分解方式已经极大影响了出清价格,在排除负荷对电价的影响后,合约曲线与5天平均电价曲线的相关性系数已经达到-0.8附近,呈现出高度的线性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合约分解量高的时段,对应电价就低。

微信图片_20220824084906.png

虽然7月这5天只是调电试运行,可能不能准确反映正式运行时的价格信号,但电价与合约这种强相关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过多的峰段合约已经让试运行的出清价格趋同于高新能源电源占比下的“鸭子曲线”,即需求旺盛时反而价格下跌。如果曲线分解方式无法跟上实际负荷的变化情况,即使通过严格限制不同时段中长期合约占比,也将极大削弱现货机制在体现不同时段供需情况的作用,甚至还会延缓储能等行业在四川的快速发展。

二、中长期合约时段占比要求

通过考核限制各时段中长期合约占比来稳定现货出清价格的方式,虽然能够缓解本文第一点提到的问题,但也将弱化集中式现货对于资源分配的优势。集中式现货的特点就是现货交易期间,中长期合约已经不具备现行中长期具有的发、用电权属性,相比分散式现货能够起到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国内试点省份均采用集中式现货模式的主要原因。但通过限制各时段中长期合约占比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让合约回归了原有发、用电权的作用。

三、现货中的"丰平枯"与"峰平谷"

丰、枯水期,主体将参与不同模式的市场,全市场统一的曲线分解方式将给不同市场带来不同的购电成本和利益。用户在现行中长期模式下,不需要考虑日用电曲线情况,但进入现货交易模式后,日用电曲线将会极大影响其购电成本,所以在丰、枯水期中的不同交易模式中,如何合理的评估购电成本将给主体带来不小的挑战。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自行消化解决,将需要漫长的试错过程,而且短时间内政策升级频率高,将大大提高市场门槛,还需要相关政策引导疏解。此外,当这一问题叠加考虑分时电价衔接时,将更加难以平衡现行中长期和现货带来的购电成本差距。 不过,分时电价带来购电成本之差,四川省倒是可以通过借鉴广东省的峰谷平衡结算方式来进行过渡。

四、结束语

电力现货体系的建设难点不单单在政策的制定上,还包括因地制宜的出清逻辑和计算等方面。环顾国内外,所有现货政策都是建立在完善的出清机制基础之上,否则只是空中楼阁。所以在初期,每一次的现货试运行的重点也不可能都放在政策的调整上,相信在主管部门的带领下,通过广大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不断的验证与调整,真正寻找到适合四川本土电力市场特点的政策规则。

近期,种种迹象表明,极端气候引发的“电荒”有出现缓解的趋势,也许不久之后,在市场供需形势再次发生宽松且积极变化之时,现货试运行将再度走上四川电力市场的深化改革之路,继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原标题:【小硕观察】在“电荒”背景下,对四川电力现货的思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