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需加快向清洁低碳转型。核能具有生产过程不排放温室气体、全寿期碳排放量小、能量密度高、无间歇性等优点,可通过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助力能源系统高效化,激发能源清洁发展新动能。近期,国网能源院组织召开了核能发展智库业务分析会,对核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

首页 > 核电 > 核电产业 > 评论 > 正文

研判中国国情下的核能选择

2022-08-10 09:15 来源:中国电力 作者: 国网能源院

【编者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需加快向清洁低碳转型。核能具有生产过程不排放温室气体、全寿期碳排放量小、能量密度高、无间歇性等优点,可通过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助力能源系统高效化,激发能源清洁发展新动能。近期,国网能源院组织召开了核能发展智库业务分析会,对核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探讨,以准确研判中国国情下的核能选择并落实到智库研究工作中。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特别邀请了分析会成员贾跃龙、冀星沛、苗中泉、徐志成、刘键烨等专家,以“能源圆桌派”的形式分享他们的思考。

本公众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专家针对该问题的个人见解,仅作学术交流和探讨使用,无任何指向性,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来源:中国电力 国网能源院)

能源圆桌派

【主持人】:

请各位专家谈一谈对于我国核能发展现状的相关思考与认识。

贾跃龙

近年来,我国核电稳步发展,目前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核电占比仍然较低。典型成效为:一是我国在国际核能领域已具有一定发言权。二是我国在核能领域的国际合作进展顺利。预计我国未来将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核能。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和开发时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目前大陆首座核电站运行许可证获批延续至2041年。

冀星沛

安全性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核能、核电在总体上是安全可靠的。技术方面,我国已形成了“以三代核电为主”的局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用途方面,从“核电”到“核能”的拓展应用。目前,核能主要用来发电,作为基荷,制热、制氢。布局方面,从沿海到内陆。我国核电布局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无”的特点。整体定位,保守观点“核能仍然是填平补缺的电源品种”,前瞻性观点,核能有望从“战略性的补充能源品种向颠覆性的能源品种转变”,取决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及用途的不断拓展。

苗中泉

一是明确能源发展战略并长期坚持,是一国能源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法国长期坚持的以核能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不仅有效缓解了能源安全问题,而且以较低的电价支撑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明确重大关键技术的路线,提升能源转型速度和经济性。我国未来电力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也需要持续长足发展,从保障核电发展延续性与可持续性考虑,建议尽快明确发展的主力堆型,在实现堆型标准化、自主化和系列化后,保持稳定的核准、建设和投产节奏。

【主持人】:

请各位专家谈一谈对于我国核能发展前景与趋势的理解与思考。

徐志成

一是需大力提升铀资源安全供应保障能力。铀矿资源在全球的分布极不平衡,国际铀价正触底反弹。二是核电与新能源协调发展问题。核电和新能源规模均增加,替代的是化石能源发展空间,并非对立关系;中远期看,核电和新能源存在一定的电量替代关系。三是核能发展应注重多功能价值发挥。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制氢、核动力船舶、同位素生产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提升核网络安全水平。五是加强核电标准化建设,打造中国核电标准品牌引领作用。六是核电乏燃料处理。七是核电文化建设。当前各核电站均积极采取核电安全宣传教育、核应急安全讲座和核电公众开放日等形式,帮助核电及核电安全走进大众。

刘键烨

未来我国核能发展需要尤其关注核网络安全,不仅仅是关键信息技术(IT)和运营技术(OT)的虚拟网络模拟对抗,还包括供应链、产业链等现实网络的主动作为。一是需要通过预案和协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尤其需要关注勒索软件、窃取知识产权和攻击供应链等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联带影响和恢复时间来增强其弹性;二是需要将网络风险作为整体风险管控的一部分,形成以结果为重点的监管基础,要注重人的因素,有必要针对高级决策者开展学习和演习计划。

专家介绍

贾跃龙,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节能节电、综合能源系统、电能替代、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委托的重大课题多项。主笔编著《中国节能节电分析报告》,参编《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数项。曾荣获中国能源研究会管理创新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软科学成果奖、国网能源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以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先进个人等荣誉。

冀星沛,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等研究。参与并承担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省级电网公司委托的重大课题20余项,主笔编写出版《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19》等著作,多次获得国家能源局软科学成果奖、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奖等。

苗中泉,国网能源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能源地缘政治经济、国际能源治理、能源电力改革、电量数据经济政策价值挖掘等领域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和财政部、能源局等部门委托和招标课题、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战略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徐志成,国网能源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战略、电力发展规划、新能源消纳、储能规划等方面的工作,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刘键烨,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数字经济投资评估及优化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9篇,曾多次参与国家、省部及央企横纵向项目,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过商务部发展成果三等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