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份实现开票销售9亿元,同比增21%;入库税收3465 万元,同比增长64.5 %;
目前,已获取国内海上风电导管架订单50%以上,预计全年订单100亿元以上;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海上风电基础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大型民营企业,长风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顺势”而为,于2016年落户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总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面对风电产业“退坡”和疫情“侵袭”双重困境,是“闭关自守”只求“活下去”?还是迎难而上追求“活的精彩”?漂亮的成绩单足以证明,长风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已成为行业中的“真金”者。
“永远‘不浪费’每一次危机,危中有机。唯有积极把握变局的机遇,增强创新思维,方能突破“变”的不确定性,形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董事长窦建荣一语中的。
进与退的抉择——让安全发展“严而又严”
对疫情的恐慌来源于未知,来源于发展的不确定性。祸兮福之所倚,在一些不可控风险到来时,看似为企业关上了一扇窗,实际上是敞开了一条大道。窦建荣表示,退,企业肯定面临“渡劫”;进,企业需要练好防的“内功”。
用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该企业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封闭管理模式,设置物资保障、疫情防控等5个小组,屯储大米、肉类、消毒物品等100多吨,可供一个月使用的生活物资,用彩钢瓦搭建56间临时宿舍,职工全部吃住在公司;射阳县委、县政府在不折不扣落实好“苏政40条”“市政20条”“县18条”等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的基础上,一次性发放防疫物资补助10万元,协调中国银行、江苏银行发放贷款1.5亿元;县工信、交通等部门全力保障企业产品及原料运输,当得知企业采购的法兰因直径超过高速通行规定要求,在鲁苏交界处滞留的情况后,立即靠前指挥、协调解决,确保企业订单按时交付;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派出专医专车,保证公司600多员工的核酸检测。疫情使得员工与企业凝心聚力、共克时艰,4月份月产能为单桩基础18根、导管架基础4000吨,同比还分别增加3根、700 吨,现在已跃升为国内单体月产能最高、销量最快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在生产现场,焊花四溅,钢板切割、焊接、吊装井然有序,不远处的龙门吊正在将一根根钢管桩运载到货船上,准备发往广东,生产氛围呈现一派忙碌。这时,如果在安全生产上,思想上“进”一尺就“万无一失”,行动上 “退”一寸“就一失万无”。该公司安全部王爻忠说,我们坚持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把功夫下在平时,牢记“小心无大错,粗心铸大过”的经验教训。
为让安全生产成为公司上下植根于灵魂,发自于内心的行动自觉,制定安全生产“日周月”检查制度,通过点对点、区域化、责任化的方式,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化“班组岗前10分钟安全培训轮讲”活动,运用“一线工人讲安全5元钱奖励工作法”。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6人,兼职安全管理人员12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体防护装备,把安全立于心践于行,赢得的是企业安全施工,本质上是为疫情之下“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做足功课,奠定发展基础。
旧与新的转换——让创新发展“好上加好”
2020年,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海上风电“平价”时代已经到来。窦建荣表示,疫情之下,面对市场需求降低、客户对价格敏感、竞争白热化等境况,企业想要赢得客户信任、超越对手,必须拥有强大的品牌力。
谁能在创新上抢先一步,谁就能在发展中强出一筹,该公司与国内唯一拥有中广核海上工程研究院、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三家海上风电行业技术研发领军强强联手,近三年来,开发出一系列耐海水腐蚀和冲击的新产品,以及业内最大的1800吨龙门吊等新设备。2019年还作为全省中小企业典范、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并誉之为“大国重器”,成功获批国家高新企业,连续三年获得市星级企业、2020年晋升为全市工业五星企业。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技术壁垒层层设限,加之疫情的冲击,企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科技创新尤为迫切。该公司技术部经理顾赛华说,我们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
聚焦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先进装备技术,把握“高”和“新”定位,该公司和武汉大学、CCS中国船级社等知名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射阳县科技部门和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帮助该公司和同济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科技副总1名,高层次人才15人,正加快建设省级研发中心。截至目前,该公司获申请专利56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值得自豪的是,公司现在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Sa2级欧洲最高工艺表面涂装处理技术和钢管对接缝整体校管工装工艺。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关键变量”已经转化为推动公司“逆势而上”的“最大增量”,采用先进的海洋工程设计系统Tribon、Solidwork软件,并引用海洋工程领域分段建造理念,将导管架分解成若干组件、若干片体进行分段建造,不但缩短了施工周期,更为企业竞争赢得时间。倾力实施产品智造,特别是巨型风电钢管桩,利用三维模拟优化设计、虚拟搭载科学合成,再通过自行研发的大吨位龙门吊安装,使得单根长110米、重达1800吨的桩基在海底安装时的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三。同时,还与南通安顿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创性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全天候为企业产品进行质检服务。
内与外的呼应——让协调发展“实之再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司组建了拥有数名美国CWI焊接工程师、欧盟IWE焊接工程师、UT/MT/PT/RT三级探伤工程师、FROSIO三级涂装检验工程师的强大质量管理团队。窦建荣表示,注重设备投入,现拥有国内最大的单钩起重机1000T龙门吊、承载2000吨的滚轮架、600吨的液压运输车,卷起160毫米厚的钢材卷板机,还在制造起重量国内第一的1800T龙门吊。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正是因为制造能力强且拥有核心技术,该公司自投产以来一直满负荷生产,在与中电投、鲁能、华电重工、中交三航等大型国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今年来,主动出击,提前布局生产谋划,早在2月份,就签订了19.3亿元的粤电青州一、二45套导管架,6.6亿元国投神泉二25套单桩、升压站基础,2.4亿元中广核甲子一16根单桩等项目5 个,累计订单为35.19亿元,工期排到明年7月底。目前,正在积极洽谈青州五、六、七期导管架、山能渤中风机基础等6个项目,预期订单总金额近70亿元。
当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相融互通、相生相长,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公司商务部经理胡静波说,只要坚持不懈地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至精至善的“工匠精神”,企业就能化“危”为机、开创新局。
立足海上海外两个市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发新兴市场、拓展海外业务,扩大“射阳风电制造”市场份额。去年该公司参与建设的菲律宾码头导管架、中海油印尼海上运输储油平台两个项目,都比预期提前两个多月交付使用。好口碑口口相传,为公司海外业务的深度托展赢得了广阔空间。目前,已与日本伊藤忠丸红牵手,签订日本海上风电未来10年海工装备排他性供货订单,正在积极洽谈合计8600万美金的日本秋田港海上风电风机基础供货、韩国釜山漂浮式海上风电两个项目,预计9月初全部签订协议。
好风凭借力,扬帆新蓝海。当下的长风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正长风破浪,逆势而上,朝着奋力打造国际海上风电装备新标杆的目标,铿锵奋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