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态损害,就应有生态赔偿。青海盐湖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能源”)将为自己的非法采矿损害环境行为付出沉重代价。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获悉,盐湖能源违反国家规定开采煤炭,自2012年入驻木里矿区开始采矿行为以来,造成生态环境损害,依法应当进行修复治理。根

首页 > 能源 > 煤炭 > 评论 > 正文

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动真格”

2022-02-23 09:41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朱妍

有生态损害,就应有生态赔偿。青海盐湖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能源”)将为自己的非法采矿损害环境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获悉,盐湖能源违反国家规定开采煤炭,自2012年入驻木里矿区开始采矿行为以来,造成生态环境损害,依法应当进行修复治理。根据矿区所在地青海省统一修复治理安排,盐湖能源须承担1.95亿元费用。截至2月7日,损害赔偿协议已完成司法确认公告期。

矿区修复治理是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因修复治理涉及面很广、具体实践中缺乏有效抓手,而成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随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损害调查、赔偿磋商、修复评估等工作有了抓手。“谁破坏、谁修复”“谁污染、谁治理”——对违规开采破坏行为“动真格”,盐湖能源非法采矿损害生态环境被处罚是一记警钟。

赔偿、修复有据可循

“木里煤田地处祁连山高海拔地区,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没有先例可循,工程规模大、难度高,显示出修复治理的决心之大。”一位参与过现场调研的专家坦言。

记者通过海西州公安局出具的《关于对青海盐湖能源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采矿罪的告知函》了解到,2013-2014年,盐湖能源在未取得探矿证、采矿证的情况下,对青海省天峻县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七号井实施煤炭资源开采,系违法采矿行为。2020年10月30日,盐湖能源同意退出木里矿区,自行承担所有成本费用,并依据生态损害赔偿评估结果,承担矿区生态恢复治理费用等。

经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鉴定评估,开采活动共造成457.9公顷高山草甸土壤完全损毁、457.9公顷冻土层破坏、457.9公顷植被受损,破坏区域冻土层平均上限由基线水平的1.8-2.5米加深至5-6米。高寒草甸破坏影响畜禽放牧活动,2012-2020年约有9661.8头当量羊的畜禽产品损失。固碳释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调节服务功能受损,部分功能甚至完全丧失。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煤矿开采区域原有的天然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受到毁灭性损害,造成局地物种组成与多样性严重降低。据此,盐湖能源须支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9500万元、修复治理资金1亿元。

抽象的生态环境如何定损?历史欠账能否补齐?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振琪认为,本次判罚给出有益参考。“采矿持续时间长、影响面积广,‘先采后复’的传统方式又容易导致历史遗留问题。科学量化煤矿开采带来的生态损害及经济补偿,科学合理量化是一大难题,目前暂无统一标准。尽管难度较大,业内一直在积极探索。”

治理思路拓宽、方法更新

盐湖能源一案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相比前端开发环节,我国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起步较晚、表现滞后,主体责任不落实、资金投入不到位,以及慢作为、不作为等因素,积累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而今,“欠账”正在补上。

据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介绍,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共办理7600余件生态环境赔偿案件,涉及赔偿金额逾90亿元,推动治理和修复了一批受损的生态环境,其中不乏煤炭矿区。“包括社会关注的木里煤矿非法开采生态破坏案件,修复正在进行之中,地方提出三年规划,我们也将密切跟踪。”

除了赔偿,修复治理的思路在拓宽、方法也在更新。上述专家举例,木里矿区存在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挖损和压占、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地下含水层破坏及不稳定边坡等多重环境难题,甚至每个采坑面临的主要问题都不一样。“按照问题导向,我们一边治理一边做了大量调研,采取一坑一策、分区管控的差别化治理思路。在以往治理技术的基础上,不仅探索研究了高原湖泊再造、水系连通等多项新的关键技术,还形成具有高原高寒特色的生态修复重点治理模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张博进一步称,我国矿山建设正由粗放型转向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核心的集约发展模式,一些重点矿山已形成适合不同区域、气候特点的生态重建理论,逐步由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单一模式,转向生态重建及生产建设、农业养殖、生物保护等多元化的生态产业模式。“各地积极开展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也表明采矿废弃地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发展前景。最终是要形成集多层次的生态产业链,最大程度实现恢复生态系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从“后处理”到源头主动减损

在张博看来,无论理论方法还是实践,修复治理仍有极大提升空间。“目前,多是在采矿出现问题后,再采取一种后处理的方式,缺乏超前决策和设计。”胡振琪也称,既要补齐旧账,也不能再欠新账,亟需对末端治理的理念进行根本性革新,采取“边采边复”的方式,根据开采计划寻找合适时机,将源头控制、过程治理贯穿采矿全过程。“等到矿井开采完毕之后再去处置,加大了生态环境定损、修复治理的难度,而且万一企业无力支付赔偿怎么办?开采主体逃避责任怎么办?”上述人士表示,现代煤炭开采走向规模化、智能化,强扰动加上多变复杂的条件,进一步加剧治理考验。除了强化末端治理,开采源头的主动减损同样重要。

为避免新账再成旧账,还要注重效果的可持续性。“有人认为生态修复就是挖挖垫垫的土方工程,在裸露山石上面覆土、在塌陷坑里填土就行。结果,常见修复后又失败的案例,植被‘一年绿、二年黄、三年死光光’。修复治理不是一项静态工作,完成眼前的任务即可,需要长期跟踪,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让矿区生态系统真正达到可持续的状态。”胡振琪称。

张博提出,如果片面看到单一用途,而未根据矿区整体条件推进恢复治理,将导致生态环境改善不明显、效益比较低。“以往主要是从减少生态损害的角度出发,以矿区土地复垦、植被修复及景观恢复为主,在矿区生态经济转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思路和长远规划。下一步,要重视矿区生态系统重建,逐步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绿色发展之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