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制度、金融、技术等多方面都在进行相关的系统规划以及绿色创新发展。2021年我国更是出台了多项“双碳”方面相关政策,同时还对重点行业脱碳进行了精准脱碳路径设计,由此可见,我国已开始逐步驶入“碳中和”轨道。
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详见:习近平主持碳达峰碳中和学习 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六次论说碳中和)。
2022年碳中和之路该怎么走,北极星碳管家网为大家整理21个省级行政区的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如下:
北京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北京市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攻坚,加强液化石油气等安全监管。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加强电气热等供应协调,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节约优先,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大力开展节能全民行动,稳步推进碳中和行动。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
河南
1月6日,河南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河南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35%。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重点建设鲁山和辉县等抽水蓄能电站、整县屋顶光伏发电等能源项目,争取陕电入豫工程核准开工。2022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利用地热资源,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50万千瓦以上。
广西
1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广西落实中央“双碳”战略部署,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剔除69个拟建“两高”项目,调出能耗3328万吨标准煤。创建自治区级绿色园区5个、绿色工厂26个。稳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深入实施六大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加快防城港、贵港、梧州、百色、玉林等5个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梧州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创建3个以上绿色园区、20家以上绿色工厂。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浙江
1月17日,浙江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启动建设首批11个低碳试点县、10个绿色低碳园区,全面开展“两高”项目清理整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将攻坚突破三门核电二期等重大项目。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避免“一刀切”、运动式“减碳”。
狠抓百个千亿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启动700万千瓦清洁火电、100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增风光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强化能源运行调度,确保能源安全保供。
河北
1月17日,河北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单位GDP能耗下降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8%。可再生能源新增并网装机743万千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单位GDP能耗下降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8%。可再生能源新增并网装机743万千瓦。
重庆
1月17日,重庆市召开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重庆市强化节能降碳。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整改“两高”项目122个,累计建成绿色园区15个、绿色工厂171个,发行绿色债券142亿元,上线“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能耗“双控”进度总体符合国家下达目标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高质量建设广阳湾智创生态城,聚焦“智慧+”“创新+”“绿色+”,建设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广阳湾实验室,探索打造零碳示范产业园,培育零碳工厂、智慧交通、智慧建造等应用场景。
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落实“三线一单”制度,严格“两高”项目准入要求,统筹做好能耗“双控”和能源保供。全面推进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煤电机组节煤减排改造和城市公共照明节能改造,建设绿色建筑产业园,大力培育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广装配式建筑和新型材料,建设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完善“长江绿融通”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拓展“碳惠通”平台功能,培育优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统筹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交易。
甘肃
1月17日,甘肃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甘肃省。“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机制,推进碳排放数据核算,对7大行业重点控排单位开展碳排放核查。首批19家电力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张掖、平凉迈出实质性步伐。
全省装机128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工,新增并网装机740万千瓦,建设规模达到3355万千瓦,酒泉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湖特高压”配套常乐电厂二期200万千瓦项目加快建设。“陇电入鲁”工程4×100万千瓦配套调峰项目开工建设。新能源发电量达到446亿千瓦时、增长15.6%。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机制,推进碳排放数据核算,对7大行业重点控排单位开展碳排放核查。首批19家电力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张掖、平凉迈出实质性步伐。
建成“十四五”第一批风光电项目,启动建设“酒湖特高压”配套风电、“陇电入鲁”工程及配套风光电项目,加快“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玉门昌马、张掖盘道山等3-4个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德福高档电解铜箔、东方钛业绿色循环等项目建设。推动金昌新能源锂电、平凉智能光电、张掖智能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
安徽
1月17日,安徽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安徽省稳妥有序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容量448万千瓦。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不断深化,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林长制法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安徽省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增加绿色低碳技术、产品、装备和服务供给,新增绿色工厂80家。
实施碳达峰行动。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开展“双碳”科技创新专项,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实施用能预算管理,探索开展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严格审批新增“两高”项目,加强存量项目节能挖潜。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减量替代,布局建设一批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50万千瓦以上。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和“外电入皖”项目建设。
四川
1月18日,四川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四川省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出台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18条政策,将碳排放约束性指标纳入评价考核体系,在全国率先试行环评预审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多措并举保障电煤电力供应,没有拉闸限电。乌东德、白鹤滩等重大水电工程建成发电,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达85.3%、86.6%,水电总装机8947万千瓦,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加快建设出台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18条政策,将碳排放约束性指标纳入评价考核体系,在全国率先试行环评预审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国家双碳政策,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近零碳排放试点建设。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发挥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功能,有序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鼓励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全面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推动林草碳汇开发和交易,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
聚焦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水风光气氢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三江”水电基地、凉山州风能发电基地、“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打造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支持发展氢能源。
陕西
1月19日,陕西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陕西省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国能锦界电厂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建成投运,63家发电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新建地热能建筑供热723万平方米。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建立。秦岭视频综合监管系统上线运行,“五乱”整治深入推进,438座小水电整治全部完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国能锦界电厂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建成投运,63家发电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新建地热能建筑供热723万平方米。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建立。秦岭视频综合监管系统上线运行,“五乱”整治深入推进,438座小水电整治全部完成。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梯次有序实施国家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适应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积极推动西咸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落地,支持陕南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加快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提升到60%、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24%。
湖北
1月20日,湖北省召开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统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1.8%。建成运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碳市场配额成交规模居全国前列,湖北成为全国碳资产大数据中枢。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认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江苏
1月20日,江苏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江苏省大力推动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关闭退出低端落后和环境敏感区化工生产企业354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3%、4.4%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将切实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保证电力充足供应。抓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备能力建设,有效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和抗风险水平,全力保障居民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努力打造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
以落实“双碳”任务为引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与减污降碳成效挂钩的财政政策,平稳有序落实“双碳”目标,防止“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推动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降耗减排,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促进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广东
1月20日,广东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新投产海上风电549万千瓦、光伏发电225万千瓦、抽水蓄能70万千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加快完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完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云南
1月20日,云南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安全高效释放煤炭产能,促进原油加工和页岩气增产增效。再引进一批绿色铝硅引领性精深加工企业,加快打造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全产业链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
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建设。
大力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区,探索建设零碳园区。力争新增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园区2家、超500亿元园区2家。
山西
1月20日,山西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山西省践行“两山”理论,在“双碳”引领中加快绿色发展。成功举办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李克强总理以视频形式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多国领导人发表视频演讲,在太原发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全球声音。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研究碳达峰山西实施方案,加强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分行业落实节能指标,有序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全省单位GDP能耗可实现全年下降3.2%的目标。
践行“两山”理论,在“双碳”引领中加快绿色发展。成功举办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李克强总理以视频形式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多国领导人发表视频演讲,在太原发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全球声音。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研究碳达峰山西实施方案,加强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分行业落实节能指标,有序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全省单位GDP能耗可实现全年下降3.2%的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深入开展碳达峰山西行动。制定山西省“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落细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各项任务。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积极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碳达峰试点示范建设,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究。探索开展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持续降低能耗强度,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加快推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支持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建设,推进光伏、风电基地化发展,加快建设垣曲、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再规划建设8-10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开发利用地热能和生物质能。
投运2-3个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加快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积极拓展晋电外送市场。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加快管网互联互通。
辽宁
1月20日,辽宁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辽宁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技术改造,“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得到有效遏制。绿色发展理念正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行业碳达峰行动,坚决防止一刀切、运动式减碳。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氢能等新能源,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稳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保障能源充足供应,着力建设清洁能源强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实施一批节能减污降碳改造项目。推进城乡清洁供暖,推广城市绿色智慧公交,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
上海
1月20日,上海市召开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上海市减污降碳有力推进。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沪上线运行。启动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042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淘汰国三柴油车8.4万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5.4万辆、累计达到67.7万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上海市聚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碳达峰专项行动。加快闵行燃机、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新增光伏装机30万千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500项,推动500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新增50家绿色制造企业。推广绿色建造方式,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新投放3000辆新能源公交车,全面完成内河泊位岸电标准化改造。
宁夏
1月2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召开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宁夏自治区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启动能耗“双控”三年行动,压减“两高”项目39个,减少能耗1725万吨标准煤,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5%左右,扭转了“十三五”以来不降反升的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宁夏自治区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关联配套企业,带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
扎实抓好节能降耗减碳。科学设置“碳达峰”“碳中和”年度指标和阶段性任务。深化能耗“双控”三年行动,引导企业加强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能源资源节约集约。严格产业管控目录,开展重大项目节能评估和产能置换,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光伏、风电、煤层气等开发利用,高标准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校园建设。
海南
1月21日,海南省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海南省积极推进推进“双碳”工作“1+N”政策体系编制。试点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新能源汽车新增上牌超5.8万辆,保有量占比7.2%、高出全国4.6个百分点,在新增车辆中占比25.8%、高出全国13.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70%,提高3个百分点。实施全国首部“禁塑”地方法规。推广装配式建筑2280万平方米,连续4年倍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节能减排和碳排放强度下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加快组建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培育壮大风电、光伏、可降解材料等低碳环保产业。
争做“双碳”工作优等生。研究出台我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引进低碳指南。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校区、低碳景区、低碳建筑试点。立足海洋大省优势,高水平建立和运作省蓝碳研究中心,在海洋碳汇研究上抢占国际制高点。大力发展碳金融。
内蒙古
1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风电光伏项目获批规模突破4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27.5%。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实施园区自备电厂、高耗能企业绿电替代,发展绿色制造,打造一批低碳园区、零碳园区。
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开工渤中、半岛南5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建设,开工海阳核电二期,投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打造“国和”先进三代核能基地。加快鲁北风光储一体化、整县光伏规模化开发、天然气环网等重大工程。支持日照打造综合能源协同保障基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700万千瓦以上,有效扩大外电入鲁规模。
积极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建设鲁西煤炭储备基地,煤炭年产量稳定在9500万吨左右,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1300万吨以上。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增强天然气保供能力,在运在建LNG年接卸能力达到2500万吨,政府储气能力2亿立方米以上。支持东营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山东
1月23日,山东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1年山东省突出推进节能降碳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出台实施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风光储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半岛南3号、4号海上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海上风电实现零突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35%,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全国首位。海阳市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开工渤中、半岛南5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建设,开工海阳核电二期,投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打造“国和”先进三代核能基地。加快鲁北风光储一体化、整县光伏规模化开发、天然气环网等重大工程。支持日照打造综合能源协同保障基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700万千瓦以上,有效扩大外电入鲁规模。
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能耗统计监测体系,落实好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政策。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引导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支持胜利油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点实验室建设。举办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推动烟台开展智能低碳城市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