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从名不见经传到行业领先,总有奋斗的故事作铺垫。
招标投标,是实现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二十年前,清新环境在陡河发电厂8号机组脱硫建造项目这场公平竞争的“竞技场”上,一举开创了国内自有技术在电厂脱硫改造的先河,令同行刮目相看。
2003年,陡河发电厂8号脱硫建造项目对外竞争性谈判公开招标。清新环境两年磨一剑锻造的旋汇耦合脱硫技术,迎来了“亮剑”时刻。
清新环境创始人张开元带队,与本次招投标的项目组成员,把凝聚着清新环境整个技术研发团队全部心血的成果,精心装订成一千多页的标书文件,递交至北京亦庄的招标机构所在地。
第一次投大型标,也是清新环境成立以来的第一标,没有经验,项目组认为只要递交完标书就行,可刚把标书送上去,还没有来得及缓口气,下午就接到了招标公司的反馈电话。大量的澄清意见迎面扑来,令项目组头皮发麻。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一片光明,清新人来不及思考,只认定往前冲,只有干才有结果!

▲陡河发电厂8号机组脱硫建造项目
一场没有硝烟的亦庄“保卫战”就这样打响。
当天下午,项目组入住北京亦庄一家招待所,在一间不到十平米的房间里展开激烈的讨论。十三四个篇章的标书文件,仅第1章工艺说明,就有十几卷,共计500多页。评标组提出澄清意见,每一条需澄清的内容都要有依有据,哪怕一个数据都要打电话给现场人员精准核实。招待所里、试验基地、技术中心、财务部、办公室……清新环境所有人员到位,举全公司之力,与时间赛跑,与技术较量,和评标组博弈。
经过激烈的讨论认证后,形成最终意见,再逐字逐句敲进电脑里,编排好版式,最后将文件交给背水一战的“重型武器”―― 一台1分钟打印12页纸张的老式打印机。这台淘来的机器,打印几张纸就要“休息”,还时不时闹 “罢工”。当时为了节省成本,所有澄清文件都是打印一页,再手动翻纸背面打印,完成后再用从小商店里买来的打孔器打孔,装订成册。整个流水线完成,天已大亮。次日上午9点,前方谈判组准时拿着100多页的澄清文件再赴招标机构递交。
前方白天谈判,评标组对澄清文件进行审核之后,又提出几十条意见,下午再对意见进行讨论、反复认证,对谈判反馈的信息更改后,再形成澄清文件,次日递交。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清新环境集合全公司之力,整整鏖战了7天7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一张中标通知书宣告清新环境首次投标“战役”大获全胜。这项诞生于艰苦条件下、自主研发的旋汇耦合脱硫技术,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了脱硫脱硝的核心技术被国外大公司垄断的局面,开创了国内自有技术在大型电厂脱硫改造的先河,标志着我国电厂脱硫改造工艺实现国产化。
在距离北京仅200公里的河北唐山,陡河8号机组脱硫项目给了清新环境“出生证”,给了这名“新生”足够的底气,此后的她,犹如凤凰展翅,在中国乃至世界工业烟气治理行业书写“传奇”,为中国环保产业“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