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建筑供暖电气化,即建筑供暖的去煤和去天然气化。国际能源署(IEA)在其发布的全球能源部门2050年净零排放路线图中提出,在“1.5摄氏度”温控目标要求下需要从2025年起在全球建筑领域禁止新增化石燃料锅炉。这对中国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首页 > 配售电 > 能源服务 > 评论 > 正文

城市能源系统“碳中和”离不开建筑供暖电气化

2021-11-10 08:46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龙惟定

城市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建筑供暖电气化,即建筑供暖的去煤和去天然气化。国际能源署(IEA)在其发布的全球能源部门2050年净零排放路线图中提出,在“1.5摄氏度”温控目标要求下需要从2025年起在全球建筑领域禁止新增化石燃料锅炉。这对中国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在我国不少寒冷和严寒地区,住宅集中供暖能源仍主要以燃煤为主;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并没有住宅集中供暖。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气候频繁极端变化(虽然越来越多地出现暖冬,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气温骤降的极端严寒),夏热冬冷地区对住宅供暖的需求越来越大,呼声越来越高。因此,笔者认为建筑供暖既有燃煤替代工作任务艰巨,新增建筑供暖的低碳能源需求市场空间广阔。而煤改电,正是建筑领域降碳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观点:“煤改电”都用热泵供暖不就行了,很简单!此类观点未免过于低估了现实困难。首先,我国目前的电源结构仍以煤电为主。以我国电网的平均碳排放因子测算,如果电力驱动热泵的供暖性能系数低于2.5,其间接碳排放量与效率90%的天然气锅炉供暖基本持平,没有任何减碳优势。而普通空气源热泵的供暖季节性能系数甚至低至1.9。这就需要提高热泵的供暖效率。

IEA曾提出,空气源热泵供暖效率要在现有最好的产品基础上再提高50%。这对相关制造厂商和研发单位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考验。现实要求更加严酷,其要发挥实际功效就不能仅限于试验台上的样机,而是能够量产的、消费者负担得起的产品。实际上,即便空气源热泵性能可有大幅度提升,由于原理上的先天不足,在我国严寒地区应用基本上还是无法满足需求。

提高热泵效率的另一条路径是为热泵配置合适的热源(取代空气),近年来也涌现了一批成功项目,用地表水、用土壤换热、用中深层地热、用工业余热等。其热泵性能系数可以提高到3.0以上,但要推广和普及也存在许多障碍。作为热源,首先,因其不只是简单的家用电器,而要涉及取热、换热等全过程,是一套完整的“系统”,技术含量要求高;其次,正因为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高密度城市的现实国情下,很难找到合适的热源,尤其是针对我国北方大量既有住宅集中供暖的改造,不仅所需投资巨大,而且工程实施难度很高。

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降低我国电力结构中的煤炭比例。今年我国遇到的缺煤缺电现象,给我们很大的警示是:改变以煤为主的发电结构,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认为,碳达峰碳中和不能“一刀切”,但更不能“一刀不切”。这离不开各参与方的协同发力,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作者系国际制冷学会终身名誉会员、同济大学高密度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

原标题:城市能源系统“碳中和”离不开建筑供暖电气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