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有雪”。2021年11月7日立冬,北京就下了第一场雪。
温暖过冬,是北方地区群众的期盼,也是中央领导提出的要求。
本次随笔就此进行讨论。
一、《意见》《方案》中的重点覆盖各种清洁供暖方式
1.《意见》《方案》覆盖的内容
从清洁供暖方式看,我国北方现在主要采取的方式包括: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热泵、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低温核供暖)等;这些清洁供暖方式在《意见》《方案》中已经全覆盖;
从清洁供暖范围看,包括北方城市和农村,夏热冬冷地区(过渡带),《意见》《方案》也都涉及。
《意见》《方案》的具体表述为:
《意见》的第七部分,“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下的(十九)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在北方城镇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核电余热供暖,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燃气、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
在《方案》的第三部分重点任务中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和生物天然气。
(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中提及“推动低品位余热供暖发展”。
(四)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出现大量的内容,包括以下两条:
3.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积极推动严寒、寒冷地区清洁取暖,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积极稳妥开展核能供热示范,因地制宜推行热泵、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引导夏热冬冷地区科学取暖,因地制宜采用清洁高效取暖方式。
4.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取暖方式。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
2.对一些关键词的解释
为什么将清洁供暖(取暖)放在建筑用能之中?
从能源终端用户分类看,国际上一般分为:工业能耗、建筑能耗、交通能耗;
在一国或一地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能耗的变化规律为:
工业能耗在重化工阶段占70%甚至更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结束,工业能耗占比逐步下降,建筑能耗上升。建筑能耗最多的国家达到40%以上。
一般而论,后工业化阶段的工业、建筑、交通能耗占比大致各占三分之一;具体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情况因地而异。
建筑能耗包括家庭的家用电器、照明、供暖等;清洁供暖能耗属于建筑能耗范畴。
从我国的清洁供暖能耗占比看,《中国清洁供热产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北方冬季供暖建筑消耗热能折算约合1.5亿吨标煤,其中约51%来自散煤燃烧。
3.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清洁供暖方式
《中国清洁供热产业发展报告2019》专门对不同的清洁供暖方式进行了定性对比,并列出了不同角度评价得出的优先排序
当然,这种排序仍然有人为选择的因素。
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的杨洪振副秘书长团队开发了清洁供热决策支撑模型,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经济指标评价,财务报表交付,盈利能力及运营成本等的分析,可以为各级政府清洁供热技术路线选择、投资商经济可行性评价、用户技术选型等提供决策参考。感兴趣的地方可以与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联系。
4.关于农村散煤供暖问题
2021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专门有逐步取消散煤的论述。在意见的(六)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提出,坚持“增气减煤”同步,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有序扩大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稳步提升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水平。
那么,农村能不能采取煤炭供暖,从国内情况看,政策上对重点地区是禁止的;实际上不要说农村,就是一些中小城镇、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都在“偷偷摸摸”地用煤取暖。
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提高供暖的适用排放标准,改善供暖季节的环境质量。
什么是适用标准?直观上,看不到供暖排放的烟尘、闻不到供暖排放的气味,数据上可以按照特定条件的测试确定。
为什么德国还有供暖煤炉?是因为德国人均收入水平比我国国家低吗?不是。是因为德国有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
为什么我国不能按照排放标准逐步淘汰,而是“一刀切”严格禁止,而实际上是“禁而不止”?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至少可以认为,这样的做法与中央要求的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是不吻合的。
有这样的炉具和燃料吗?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专门做过研究,认为是可行的。这样做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更符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七个指标:可承受的清洁能源。
二、清洁供暖机组面临碳中和转型升级的极大机遇
在《意见》《方案》发布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以进一步降低煤电机组能耗,提升灵活性和调节能力,提高清洁高效水平,促进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在《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中,专门有供热改造的内容:
供热改造。鼓励现有燃煤发电机组替代供热,积极关停采暖和工业供汽小锅炉,对具备供热条件的纯凝机组开展供热改造,在落实热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十四五”期间改造规模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
其他内容还有:
(二)开展锅炉和汽轮机冷端余热深度利用改造。大力推广煤电机组冷端优化和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鼓励现役机组应用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
(三)开展煤电机组能量梯级利用改造。鼓励有条件的机组结合实际情况对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与锅炉本体烟风系统、汽机热力系统等进行综合集成优化。
文件的第四部分,主要是“开展煤电机组供热改造”。
(一)全力拓展集中式供热需求。着力整合供热资源,支持配套热网工程建设和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供热区域热网互联互通,尽早实现各类热源联网运行,充分发挥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力。鼓励热电联产机组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适当发展长输供热项目,吸引工业热负荷企业向存量煤电企业周边发展,扩大供热范围。同步推进小热电机组科学整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替代建设高效清洁供热热源等方式,逐步淘汰单机容量小、能耗高、污染重的燃煤小热电机组。
(二)推动具备条件的纯凝机组开展热电联产改造。优先对城市或工业园区周边具备改造条件且运行未满15年的在役纯凝发电机组实施采暖供热改造。因厂制宜采用打孔抽气、低真空供热、循环水余热利用等成熟适用技术,鼓励具备条件的机组改造为背压热电联产机组,加大力度推广应用工业余热供热、热泵供热等先进供热技术。
(三)优化已投产热电联产机组运行。鼓励对热电联产机组实施技术改造,充分回收利用电厂余热,进一步提高供热能力,满足新增热负荷需求。继续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制造和灵活性改造,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和运行安全性,现役机组灵活性改造后,最小发电出力达到30%左右额定负荷。
有清洁供热改造需求的地方或热电联产企业,需要尽早动手,按照文件要求实施相关的改造。
三、清洁供暖应当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一个不能少”,最初来自一个电影。
在精准扶贫,也成为重要口号。
对于国内,也应当如此,毕竟供暖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为此,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在今年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一是针对煤价居高不下的情形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保障能源供应的建议;二是针对中小城镇居民的经济承受力提出推广利用生物质供暖的建议。
从实际情况看,从国务院到国务院各部门都在出台措施保障能源供应,对能不能保障供应,公众不必担心;但仍需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
需要提出的问题是:
如果到农村去调研考察,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个烟囱出来的短短“烟柱”,还能闻到一种燃煤出来的特殊味道(这可能不是小时候的味道,因为煤炭还是一些地方能源升级后才能用上的,最初是用薪柴的)。
如果供暖季到中小城市或一些较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调研,可以发现热电联产机组同样冒出含有硫磺气味的浓烟。
个人以为,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
应当是:我们既不能以供暖是民生民心工程就不要保护环境了,也不能因为环境保护就把供暖煤炉“一刀切”关掉;而要以一定的排放标准逐步取消高排放的取暖炉,治理供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人居环境。
对农村利用生物质供暖,既可以作为今年可能出现能源供应不能保证的应急措施,更应作为碳中和背景下的长期战略。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利用是“零碳”能源,在北欧国家得到广泛利用;我国也应根据碳中和战略目标调整一些地方的划分标准,不能把生物质看成是污染型的燃料,这一点尤为重要。
延伸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