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输电中心工作人员带着无人机前往余姚四明山,对位于山区的500千伏线路进行巡视检查,确保下一轮寒潮来临前,线路零问题运行。
“这一轮低温天气,宁波电网没有一条线路出现覆冰情况,只有奉化一条线路出现覆雪的情况,全市电力供应未受影响。”“光气温低,没有出现冻雨,电网受到的影响不大。”“电网经过这些年的改造发展,08年那样的情况应该是不会重现了。”路途上,工作人员在聊天中透露着欣慰与自豪。
最近这段时间,该公司输电中心技术室专职李明磊一直密切关注着天气变化,一到这样的天气总会让他想起2008年和2013年电网遭遇的冰灾。
“08年,冰灾持续了20多天,我们抢修了两三个月。所有的人几乎都吃住在单位,受损的铁塔、线路都在高山上,那个时候要查明情况,就只能靠两条腿一双眼睛。好不容易奔波几个小时车子上了山,好不容易人爬到了铁塔上,起雾了,看不清,只能干等着雾散了才能看清楚线路情况。”
李明磊清楚地记得,很多工人都冻伤了。
08年冰灾以后,宁波电网下决心对“先天不足”的易覆冰的高山线路进行了改造,至今已经有21回220千伏及以上线路“移民”到了半山腰,覆冰概率大大降低。
以位于横溪白云岗的220千伏天咸线、天祥线为例,这“哥俩”原本被架在一个铁塔上,08年冰灾成了重灾户,有铁塔直接倒了,发生断线的情况,13年冰灾也有铁塔顶部部分塔材出现扭曲的情况,之后,这“哥俩”就成了宁波电网重点改造对象。
“我们把两条线路分开,一个铁塔只承担一条线路,这样负担就轻了,万一铁塔受损,影响也降低了,铁塔也都加固提高了安全系数。”李明磊说,现在的天咸线、天祥线早已经脱胎换骨了。
“我们对线路的监控已经基本摆脱了‘两条腿一双眼’的人工方式。我们安装的导线精灵,会对导线覆冰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实时回传。我们对全市38处易覆冰线路杆塔进行了激光点位扫描,108架无人机一键起飞,就能帮我们看清楚线路覆冰情况,再也不怕山上雾大,也不用工人去爬铁塔了。我们还建立了13个固定式观冰站、58个移动式观冰点,还有微气象装置等,能做到导线覆冰情况尽在掌握,一旦发现苗头,也能及时处理。”今年第一轮寒潮天气降雪后,李明磊和同事还专门上山去检验过天咸线和天祥线的情况,毫发无伤。
李明磊说,除了监测,宁波电网中的6回500千伏、22回220千伏线路已经具备融冰条件,“入冬前,我们就已经做足了功课,完成了专业化巡视,有新技术新设备的加持,加上我们工作到位,宁波电网才能在这一轮寒潮中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