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骄阳似火,位于福清江阴港经济区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更是热火朝天。在东方风电公司厂区内,工人们正在进行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就是在这里生产的,创下了亚太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纪录!”产业园运营公司副总经理陈永明自豪地说。
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3年间,国内首个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检测认证、运行维护为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在这里崛起。这是如何做到的?昨日,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团来到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一探究竟。
海上风电是全球重要的清洁能源,福建沿海拥有良好的风电资源,何不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2015年6月,三峡集团与福建省、福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海上风电项目。
“刚来时,东部临港产业区一带还是一片荒滩,周边的产业也都没搞起来。”陈永明说,在政府的支持下,产业园从2017年7月全面开工建设,到2019年1月首台海上风机下线,历时仅一年半时间。
一边搭平台,一边引进企业。国内外5家海上风电“大咖”迅速在园区集结,形成风机、电机、叶片、构筑件等完整产业链。发展海上风电产业,这些企业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金风科技工厂已下线我国自主研发8兆瓦大容量海上风机组。东方风电工厂已下线我国自主研发10兆瓦大容量海上风机组。江苏中车工厂已下线6MW、3MW级发电机。水电四局工厂加工能力涉及风电、水电、火电、核电四大领域,均处于行业领先。
有了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傍身,福建新产业名片越打越响,园区产品远销埃塞俄比亚、土耳其等地,实现了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福建造、走出去”。
不仅如此,产业园将发展红利辐射周边。一大批企业选择在东部临港产业区落户,偏僻的工业区热闹起来了。
“成立之初,入驻企业员工多是企业从外地带过来的。久而久之,不少人携家带口落户福州,成了新福州人,助力建设‘海上福州’。”陈永明说,随着企业根基越扎越稳,吸纳了越来越多周边劳动力稳就业。目前,东部临港产业区吸纳了5000多名周边劳动力。
据悉,预计今年产业园工业产值将达到60亿元,到2021年将达到100亿元,2025年将达200亿元。
“‘从福建走向世界,让中国装备全球’,我们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陈永明说,产业不断壮大,届时将带动更多周边劳动力就业,帮助他们在实现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