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大量呼入会引发多种疾病。
煤,这种我们司空见惯的矿产,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简言之,减少用煤就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的空气就会少一些污染、多一些洁净。
可喜的是,随着我市控煤力度的不断加大,二氧化硫的浓度呈大幅下降趋势:2019年,我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降至每立方米10微克,与2018年相比下降47%,与2017年相比下降60%。今年以来,我市二氧化硫浓度与2017年同期相比,降幅达74.3%。
在衡量空气质量污染指数的6项因子中,我市二氧化硫的占比最小,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最大。
二氧化硫浓度大幅下降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支撑呢?
01
“硬核”减煤举措,让“煤电围城”渐行渐远
“就我市而言,关停压减低效燃煤机组,是实现煤炭消费减量、二氧化硫减排的最重要支撑。”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韩海卿说,在洛阳,煤电企业是耗煤“大佬”,要减煤,就必须先拿煤电企业“开刀”。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之前,我市燃煤机组共有34台,分布在偃师市、伊川县、宜阳县、新安县、孟津县、吉利区及涧西区、洛龙区。
纵观这一布局,我们不难发现,我市燃煤机组分布在城市区及其周边,对城市区形成“包围”之势。
对于煤电企业来说,要发电,就得烧煤。2017年,34台896.8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耗煤量多达2250.1万吨,稳坐耗煤领域的“头把交椅”。
“所以,有人把洛阳说成‘煤电围城’。”韩海卿说,“围城”需“突”,只有把煤炭消费量减下来,才能让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的二氧化硫浓度降下来。
自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关停新安电力集团、大唐洛阳首阳山电厂、华润环保能源三家企业6台82万千瓦燃煤机组,非采暖季停运城市区及周边10台305万千瓦燃煤机组,完成10台燃煤机组深度供热改造。除此以外,《洛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也明确指出,除已经批准的煤电机组外,我市“十三五”期间不再新上燃煤发电项目。
一系列的举措,让我市的煤炭消费量得以减小,仅2019年就实现减煤550万吨。
今年我市煤炭消费总量将被控制在2030万吨以内,其中统调公用燃煤机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1070万吨以内。韩海卿称,万基发电2×13.5万千瓦、阳光热电2×13.5万千瓦等8台燃煤机组已被列入今年关停范围。
透过关停燃煤机组这一“硬核”减煤举措,不但让人们看到了二氧化硫浓度的大幅降低,而且注定会让“煤电围城”渐行渐远。
02
拆除燃煤锅炉,倒逼“引热入洛”
去年10月,孟津“引热入洛”工程全线贯通,我市中心城区实现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35.14万平方米。
“自2016年以来,我市先后实施了东线偃师、西线宜阳和北线孟津三项‘引热入洛’工程,使城市区集中供热率达到了87%。”市污染防治攻坚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实施“引热入洛”工程,一是为解决中心城区热源不足、供热普及率低的问题,二是要减少燃煤锅炉带来的污染物排放。
过去,我市中心城区供热主要依靠燃煤锅炉,耗煤量高居不下。蓝天保卫战打响之后,通过拆除燃煤锅炉来减少煤耗成为必然选择。自2017年起,我市先后拆除燃煤锅炉470台2548.17蒸吨。其中,城市区拆除106台1041.7蒸吨,实现减煤96万吨。
拆除燃煤锅炉,等于“掐断”了热源,虽可实现减煤,但供热问题怎么办?答案便是“引热入洛”。
有了“引热入洛”这个支撑,我市对燃煤锅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拆除。尤其是在2019年,为倒逼“引热入洛”,我市本着少备多拆、能拆尽拆的原则,拆除了城市区及孟津县、伊川县集中供热燃煤锅炉17台845蒸吨,实现了除汝阳县2台42蒸吨暂未实现电热替代外,城市区及组团县集中供热燃煤锅炉基本“清零”。
以孟津“引热入洛”工程为例,根据前期科研调查,该工程的全面投用,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3200吨,减少烟尘排放4200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000余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800余吨。
03
“双替代”蓝了天空、舒了民心
“以前每到冬天,家里取暖靠煤炉。后来装上了壁挂炉,烧天然气,便宜又干净。‘双替代’就是好。”瀍河区瀍河回族乡东塔社区居民马景珍说。
以前,每年还未进入冬季,不少群众就开始囤积煤球,以备取暖之用。但是,这种散煤燃烧排放出的污染物究竟有多少,很多人并不清楚。
“同样一吨煤,散煤燃烧与燃煤电厂脱硫脱硝之后,两种状态下的污染物排放量有着天壤之别,前者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后者的15倍以上。”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市聘专家组专家翟孝凯说,“这就是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双替代’的原因。”
“双替代”即电代煤、气代煤,是减少散煤污染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我市的散煤年消耗量有多少呢?
据介绍,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初的2017年,我市散煤的年消耗量约为48万吨。之后,我市对大量散煤燃烧设施进行了拆除,并于去年9月将城市区、各县(市)城区及82个乡镇474个行政村划定为“禁煤区”,城市区6家洁净型煤加工中心及配送网点全部退出,共完成“双替代”22.5万户。同时,我市还出台多项补贴政策,保障群众取暖设备买得起、用得上。
经过两年多时间,我市散煤的年消耗量已锐减至如今的约20万吨。从约48万吨到约20万吨,散煤使用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降幅不言而喻。可以说,“双替代”的推进既蓝了天空,又舒了民心。
“双替代”力度将持续加大。日前印发的《洛阳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今年10月底前,我市要完成“双替代”9.76万户。同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行居民峰谷分时电价,将电能替代“打包交易”政策扩大到“禁煤区”内所有电供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