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对各个行业都是一次“大考”。过往能源行业内部生产运营的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专业经验也非常丰富,但相对于今天社会发展复杂多元的环境变化要求,虽然短期应对看,能源行业是得了高分的,但就长期可持续建设而言,却需要认真加以借鉴,特别是教训的汲取。要以能源治理新机制及相应的体制设计从根本上解决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缺陷,使我国能源系统在复杂环境下更具发展韧性。现研究提出能源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完善措施与建议。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ID:nyqbyj 组长:张全 王耀华 执笔人:鲁宇 张旭 张园 张钧 孙艺新)
一、从社会发展的复杂多元进程中思考疫情带来的启示
总的看,要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能源行业安全属性的“外部性”。同2003年的SARS疫情不同,时代的发展已使能源行业的社会属性明显增强,这意味着能源行业不能依赖“内部性”视角,不再是“自己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社会的“风吹草动”和重大危机都能够直接冲击行业内部。非常直接的一点是,能源企业普遍在疫情中反应迅速,高标准排查防控,保护能源系统基本队伍健康安全,这十分难得;同时,由于其产业队伍更加凸显出“社会人”的角色,所以势必使能源企业注意到必须同社会治理体系对接并最大化发挥价值。例如后期的物资供应等问题,需要大量与社会和政府的协调,非企业一己之力胜任。这就要求能源企业疫情后应高度重视原有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体系以及具体规章制度的完善,补充设计与社会的互动部分,并在今后加强与社会主体联动的全方位演练,而非过去“关起门”演练。
对这次疫情主要有三点启示:
一是借鉴疫情防控对风险综合研判经验,提升能源行业应对不确定性风险能力。疫情的出现和快速传播在短时间内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影响,对疫情的早期辨识和信息快速有效传递为防控战役拉响了警报,成为避免疫情大规模扩散的重要手段。而疫情的早期发现根本还是要依靠一线医护人员的敏锐洞察和经验积累,凸显了一线工作者对系统性安全风险预防的重要性。能源行业规模日趋庞大,如何使基层“神经末梢”更敏锐,如何更加及时有效地应对不确定性,超前足够时间裕度辨识风险,尤其避免单风险点引发的“蝴蝶效应”,对能源安全应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借鉴疫情中联防联控经验,提升能源行业协同响应、调动各类资源的能力。此次疫情正处于春运期间,随着人员的大范围、大流量活动,造成了疫情的跨区域流动和传播,疫情扩散范围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中央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最大范围调动各方力量,协同响应应对疫情。在重大突发应急事件的组织协调中,涉及政府各层级、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群众甚至国外救援力量等多元主体,如何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协调中,各主体协同响应,最高效率应对突发事件,同样是能源行业安全应急管理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是借鉴疫情中尊重医患的经验,提升能源行业赋能一线、激活个体能力。此次疫情期间,大量的医务、科技、能源及其他行业工作者充分展现了责任和担当,义无反顾地成为病毒防控中的“逆行者”。在重大应急事件中,需要组织体系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面对层级多、人员杂的疫情防控局面,各级组织更需要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专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构建社会效能最大化的能源安全应急体系若干建议
经验和教训弥足珍贵。能源行业应利用当前的关注度,加强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使之适应时代变化,把握住“以人为本”的精髓要义,紧紧依靠能源产业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调动最广泛的社会资源促进和完善多主体、多层级协作的能源总体安全观,构建起社会效能最大化的能源安全应急体系。对此,有如下相关建议。
(一)完善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预判能源系统各类联动风险
伴随着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等各环节的技术进步,以及市场化能源主体的日益扩容,多种能源的互联互通、能源系统主体多元的趋势愈发明显,能源领域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以往显著加大。对行业主管部门与各类能源企业来说,一是预判各类能源体系联动风险,根据能源领域特点,从重大风险的形成概率、可能损失等多个维度,全面深入梳理可能造成公共安全风险的重大事件,形成重大风险“黑天鹅”清单。二是研究建立系统化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管理工作中各层级、各部门、各类企业的职责范畴和工作机制,尤其注重将大型民营能源企业纳入管理体系,注重不同能源品种企业的应急组织和工作协调。三是加强信息反馈、快速披露等机制建设。由于能源系统复杂且影响面广,更加决定了信息在系统中影响的复杂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围绕全方位的能源安全和风险有关信息,能源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畅通信息高质高效报送渠道,认真形成对一线员工所反映风险的反馈机制。建立紧急情况下准确信息的快速披露制度,发挥信息对于市场机制的触发作用,增强能源应急工作的主动性。
(二)适应市场化改革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应急管理组织协同中的市场作用,提升“藏能于民”的广度和力度
市场的巨大效用在本次抗疫过程中得到体现,随着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与市场的发展成熟,能源的商品属性日益得到还原,且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本身市场化程度较高,能源系统的市场机制较以往有了长足发展。一是在能源应急管理中应强化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在互补能源联动供应、救援物资配置、抢险救灾力量集结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科学规范政府行为,更多发挥央地两级政府在建章立制、跨地区/部门作用协调、组织制定应急方案、储备物资调拨、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必要作用。二是以群防群治与数字技术融合提升能源应急管理质量与效率。由于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深度融合,能源安全将呈现更广泛群体参与的特征。在本次抗疫中,多家网上平台快速传递信息,群众快速响应参与疫情防护;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通过5G视频慢直播,千万网友参与监工。信息的快速传播带动更广泛的人群参与战疫,控制疫情扩散。数字时代的能源安全也将带动更广泛的群体参与,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平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利用分散式储能、分布式发电、需求侧响应等手段,合理调度控制,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保障能源系统快速恢复常态运行。
(三)降低集中管控强度、加大授权放权力度,进一步激发危机处置一线相关力量的“自组织”作用
危机时刻前线情况瞬息万变,能源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突发应急演练,强化基层组织、人员应急管理和专业技能培训,增强一线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符合能源类突发事件特征的分级应急决策机制,科学有效赋予危机一线处置机构决策权、资源调配权,发挥一线组织与上下游供应商、服务力量的沟通合作渠道优势,形成联合作战能力,提升应急抢险救灾的效率。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20年第5、6期
原标题:疫情影响将推动能源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