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边要加强防控,一边还要保证城市的运转,作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型城市,武汉是怎样度过的?武汉现在又怎么样了呢?1月29日的央视《焦点访谈》讲述了武汉普通电力调度员在“封城”后被“封闭”的故事,视频较为完整地展示了“电力调度控制”的细节。
(来源:微信公众号“享能汇” ID:Encoreport 作者:享能汇工作室)
图文来源:《焦点访谈》、电网头条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的房间内响起一阵告警声。

调度员和监控员集中在调度监控屏幕前。
小哥哥:等一下什么东西?同济线?
小姐姐:同济线负荷怎么那么高?看一下同济线仁56,同济线电量值越事故上限350安,看一下同济线哪个医院?小哥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


屏幕显示的是60多家医院配电线路,应急电源配置种类、容量、保电人员信息等,医院的供电安全是调控中心现在的重中之重。

前文出现的小姐姐,就是值班中的的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调度员卞明月。

同济医院是疫情防控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卞明月下达指令后,抢修员工立即赶往故障现场。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防控疫情才能有序推进。

卞明月:“小小的波动是肯定会有的,那在这个告警那么多的情况下,我们调度员和监控员最重要的,是保持十二分的警惕与专注,因为整个电网容不得我们出半点的错。”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主任曾海燕受采访时说:“患者治愈,再说大点是生命做保障,电力是最基础的支撑,如果没有了这个电力的支撑,其余的其实都是无从谈起。所以保障66家疫情防控医疗点的安全用电,是调度员现在最最操心的事。”

目前,武汉供电公司封闭电力调控中心,12名坚守岗位的调度员,吃、住、工作都在一栋大楼里,不与家人接触,不跟外界接触,最大限度减少他们被传染的几率。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12个值班同事的工作节奏也由原来每天三班倒、每班8小时的运行模式改为两班倒、每班12小时。

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不仅要保障好医疗救治点的安全用电,保障武汉市一千多万市民的安全用电同样重要,曾海燕说:“如果灯再灭了,那真的是把大家带入了更加恐惧的状态,我一直都在想,其实有光明就意味着希望。”
真是国之重器的责任与担当!从8小时三班倒到12小时两班倒,不仅是对调度员的专业性的考验,更是对疫情攻坚期内个人身体素质的考验。
其实去年年底,国网在以“2020年电网投资展望”为主体的发布会上,强调了“社会用电需求和消费方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公司将通过提升电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充分挖掘现有电网潜力,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我们则借此延伸探索一下,人工调度与智能化结合,可能减少的身体损耗及带来的效率提升。
“如今,电力调度依托人工智能,实现了人工调度与AI调度的对接。
图文来源:央视财经频道视频、杭州日报
”央视财经频道2019年对“ AI调度员帕奇”投入杭州电网运行做过报道:随着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新的应用场景不断被开拓。国网浙江余杭供电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将人工智能应用在配电网调度指挥工作当中。

在国网余杭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AI调度员虚拟坐席帕奇正对工地员工派送工作许可令,自2018年12月起,经过1个月试运行,AI调度员已经累计派单25张,初步向世人展现其提升电网调度水品的强大能力。电力调度机构是电网的神经中枢,负责电网运行调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力调度已经由人工调度,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调度升级。如今,电力调度依托人工智能,实现了人工调度与AI调度的对接。

据了解,AI调度员在集成配网自动化系统、电话机系统等信息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自主学习配网调度规程及设备信息,可实现配网分支线虚拟调度功能。

国网浙江余杭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邢海青说:“有了帕奇之后,我们可以更科学地调整运行方式,加快故障和计划工作的许可汇报速度,减少了停电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而早在2018年,国家电网企协管理创新全国现场会上,杭州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副主任姜建提到:“正常情况下,每名调度监控员一天要许可80项以上的工作,发出300步以上的开关操作指令,查看超过1000条配网报警信息,整个配网专业全年消耗在信息判断上的时间超过40000工时。现如今,杭州供电公司借助AI配调员对配网报警信息的瞬间判断、瞬时处理能力,让这40000个工时下降为‘0’。”
“
AI在负荷预测大赛中的尝试,既展示了AI高超的算力,也展示了它的另一面——要在业务领域落地还需要不断磨合探索。
图文来源:南方电网报
”2019年10月31日,以探索电网调度生态体系运作模式,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为目标,南方电网电力行业首届电网调度AI邀请赛成功举办了公司成功落幕,28只队伍参加比赛,负荷预测准确率最高的一支参赛队伍达到了97%。
南方电网公司系统部自动化处处长胡荣表示:“在全网和贵州电网、海南电网负荷预测的准确率上,人工智能全面胜出。从预测结果和负荷实际值对比结果来看,AI预测准确率已和专家人工预测平分秋色。负荷预测是未来整个电力市场运作的起点,是电网运行与电力市场结合的一个点,负荷预测的应用是各方都需要的,是最为经典的应用。在开放平台集百家之长,实现多方碰撞,体现出“互联网思维”,这一模式有望改变电力应用开发模式,从传统的IT支撑机制向应用开发模式转型,不同业务部门可以发现应用创新,发现优秀的应用开发者。”
“
浙江电力反馈了一个业务痛点,就是调度员80%的精力变成了重复的事情,完了之后对于高峰期,比如说应急指挥,反而应接不暇。
——图文来源: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论坛
上海电力展期间国网与中电联论坛
”在上述AI决赛结果公布的 同一天,南方电网与阿里云宣布签署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电力调度系统业务的应用。
阿里与国家电网合作的虚拟调度员“帕奇”被派去巴西“干活”。
阿里云通用事业部电力新能源行业首席架构师黄振举例:“以前创新不了,是因为我(个人)有一个好想法,缺了很多要素——缺了系统,缺了工程化,缺了很多实践。而现在的平台,我们希望把门槛降低。在这方面,我们在浙江电力也有实践,如这个虚拟的配网调度员“帕奇”,这位调度员甚至是被电网分享到巴西去做事。它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就是很多配网调度的80%的重复性劳动,全部被它的一个语音的解决掉了,当初我们做项目的时候,就是找这个场景,因为浙江电力的反馈的一个业务的痛点,就是调度员80%的精力变成了重复的事情,完了之后对于高峰期,比如说应急指挥,反而应接不暇,这时候我就需要一个智能来辅助它。”
“
期待未来三班倒,两班倒,甚至天天倒班的活儿交给人工智能去做;
期待人与智能的结合,能让电力调度员80%的精力都用来处理高级别的事件;
期待...疫情控制出现拐点,我们早日复工!
——享能汇工作室
注:本文大部分内容集成自所提到的网络来源。第一部分央视《焦点访谈》视频原名:“封城“后被”封闭“的供电人。
原标题:武汉封城中的电力调度控制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