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国家下达的新的风电电价通知,近年来风电电价一直处于下行通道,预期2022年以后电价可能会在0.75元以下,可见可再生能源去补贴肯定是一个大势所趋。大家非常关切我们现在项目建的怎么样了?我们的配套企业、产业链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要求。我们的海上风电建设还面临着哪些困难与机遇?”9月18日

首页 > 风电 > 海上风电 > 会议 > 正文

高能对话:我国海上风电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2019-09-19 09:10 来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5月21日国家下达的新的风电电价通知,近年来风电电价一直处于下行通道,预期2022年以后电价可能会在0.75元以下,可见可再生能源去补贴肯定是一个大势所趋。大家非常关切我们现在项目建的怎么样了?我们的配套企业、产业链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要求。我们的海上风电建设还面临着哪些困难与机遇?”

9月18日下午,由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赵生校主持,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钧先生;江苏公司的海上龙源总经理杜杰;江苏新能海力公司的高忠副总经理;鲁能集团江苏广恒副总经理李国庆;中国三峡新能源徐卫利先生;还有新疆金风科技王健先生;中交三航张成芹总工程师;江苏龙源振华王徽华总工程师;华电重工的王小合总工程师参加的高能对话环节“我国海上风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期举行,几位嘉宾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专题:现场直播丨2019 第十二届中国(江苏)国际风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1 (1).jpg

主持人:九位嘉宾有五位来自我们江苏海上风电的主要开发商,他们都是江苏的领军企业,也是海上风电的领军企业。对于我们五位开发商我想有三个小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就是说海上风电进入下行通道,风电开发商如何让强抓这个机遇,加快已经核准项目建设的进步,并保证我们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

第二个是十四五的发展,我们的主要开发商不但要把我们手头核准的项目抓紧时间保持按期完成,另外一方面谋划一下十四五的规划,大家有什么想法?

第三,有些开发商已经做好了一些工程而且可能已经进入了质保期的项目,如何做好运行维护和管理提升,这方面的经验分享一下。这个话题我们就按次序了,李总先开始。

李大钧:谢谢。今天对话的话题是海上风电建设机遇与挑战,我们当前有一个海上项目即将投产,一个海上项目即将开工。

首先说机遇,我觉得海上风电建设没有看到任何的机遇,我看到的全是挑战。对于我们来讲在整个海上风电无论是在前期开发还是在工程建设还是在后期的运维、检修全都是问题和矛盾。对于海上风电建设来讲,我们要一方面加快发展,同时还要把电价要降下来还要把收益保证,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的报告提出来经济发展方式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进行转变,在海上风电建设来讲就没有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就是说我们建成合格了发电了就完了。

虽然我们国家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在进行转变,我们的海洋装备、海洋施工的技术在全世界都应该是可以说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跟世界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相比我觉得我们差距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首要问题就是从抓质量开始,从科技创新着手,大容量的装机、快速施工、装备等等,这些所有条件都具备之后才能高质量发展。个人一点观点,谢谢大家。

杜杰:我是江苏海上能源杜杰,刚才主持人说这个话题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应该来说从5月24日就是关于海上风电定价出台以后,又出现新的一波海上风电抢装潮,我觉得这一画面好像似曾相识。

在2016年的时候陆地上面风电有一波抢装潮,现在海上风电的抢装潮。首先它应该是势在必行,海上风电发展到现在10多年的时间,它的技术简单来说在不断进步,比如说技术层、高装到现在的单装,施工的效率和施工的费用都大幅度的下降。其他类似技术进步也在进步,应该来说海上风电降价是具备一定的条件。但我觉得确实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有个逐步降价退坡的过程。

随着海上风电的发展,第一海上风电离岸越来越远,造价势必增加,技术上进步不足以弥补快速退流的机制。第二实际上大家也知道刚才李总也提到现在对海上风电要求越来越多,海上生存环境也是越来越恶劣。比如说要上储能装置,这个对我们发电企业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压力。

第二,我对海上风电2021年完成已核准的项目持谨慎的态度,去年2018年底江苏核准670万台风电,广东核准了1800多万,就这两个省核准大规模就在2500万。目前海上风电起重船只大概30艘,大型打桩的船只20艘。客观来讲,每年海上施工能力也就在300万左右。如果说抢装的话会对今后的安全和质量带来隐患。这个是第一个。

其次,产业链不支持我们生产这么多设备,尤其是风电主机和海缆产能2年提升这么大我觉得可能性也比较小。而且真的要抢装的话,如果造成有一些分机厂家用一些不成熟的替代的话,今后的运维也会带来的隐患。

第三个我其实觉得这个还有一个谨慎态度就是现在我们的风机,海上风电抢装跟陆上风电抢装最大区别就是我当时陆上抢装都是用成熟的1.5GW,我们现在海上抢装不仅要快速建设,而机型也在快速飞跃式的发展。我们海上用的设备基本上在4GW以下,这次抢装大部分设备要跳跃到6GW以上,设备成熟化要谨慎。

新能源开发企业要合理的安排我们施工计划、工期,另外我觉得希望技术的进步能给我们的电价的退坡机制带来一定的空间。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高忠:大家下午好。

第一,我们主要想扎实做好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特别是外部环境。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一个我们风电整个工期单位这块儿,外部一些环境,政府这块儿的支持是一个很大的关系,我们希望同前期的一些准备,缩短前期审批的办理,在后期建设又有很大的空间,以后才能上后续整个公司的进程。

第二个,从建设端来讲我们希望寻找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施工单位,在这方面他们就是信誉高、抗风险能力大,我们希望合同关系,建成一种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海上风电进程,或者就是共谋发展。

第三我想讲现实的问题——并网系统。大概这么多的容量集中并网是很难的。我要呼吁一下把沿海这块儿电网配套工程能搞上来,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两年之内的上网。谢谢,我就说这么多。

李国庆:今天的话题就是海上风电机遇和挑战,机遇还是有的。从国家对新能源发展来看趋向于平价上网,从光伏到陆上风电正在平价上网,未来下一步目标肯定是到海上风电,目前还没有到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发展的空间。

为什么大家都在抢,都在来逛,说明我们还是有空间的。这个挑战肯定也有,第一个挑战就是电价。电价下来了大家怎么办?这是最大的挑战。

第二个就是从国家到环保我们对海上风电手续的办理要求是越来越严。但是我们办的流程又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差,这也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第三我觉得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对船舶大家都在抢,哪有那么多机器设备往上上。海上风电下一步的优序发展都应该是我们处理的。所以大家在这上面一定要慎重考虑一些。

最后,并网非常关键,我们现在在大面积开发过程中并网也有一定的难题。大家都在抢装过程中遇到的,你只有把这些问题逐步解决掉你才能真正实现一个项目完整上网。好。

徐卫利: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们海上风电三峡新能源从北有大连庄河30万千瓦,在江浙这边目前已经建成响水20万的海上风电、大丰30万的海上风电,以及我们在福建有一个风电场。整体来说海上风电建设需要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对我们,尤其对我们后期投入建成以后,后期生产运维这块儿是给予了挑战比较大,因为涉及了很多新的管理理念。

但是来说从总的来说,降低整个风电场运维成本还是在于创新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包括先进的设备的投入。我们在南通有2个项目核准是80万,这个是在新能源公司这块儿在这两年是要全力把它要按照目标要求建好。

项目的离岸距离是将近80公里,我们采用在正负400柔值的直流通输项目,这个能降低减少了相应的投资。

像我们在公司投资开发第一个也是亚洲第一个响水风电场,当时采用国内第一根200千伏的产品,用国内的产品和技术有效降低我们整个一个风电场的成本。

我们还有一项技术现在是批量化运用在我们大丰的项目中,从我们安装工期,从我们施工的人力投入上面来说整体又是能够降低我们建设一个过程。

创新技术不是要牺牲我们创新质量而是有效降低我们生产运维成本。另外,从运维来说,运维主要提高我们发电量,对整个风电场收益很明显一点。第二个海上风电大部件运营,这块儿在线监测这些设备和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整个运维成本。


主持人:我们五位开发商代表嘉宾做了一个发言,更多从自己所处的目前的状况,可以说,待开发的项目,三峡还有广东的一些企业是拿的最多,江苏手头拿三个项目以上在开发的开发商并不多,所以应该是比较有信心在2021年建成。但由于政策不确定性,能快还是要快一点。

新能源的挑战最大的问题是主机设备,已经成熟的主机设备核心零部件的产能还受制于国外进口;第二个方面是施工装备力量的不足。

王健:谢谢赵总,我说说机遇和挑战。现在是海上风电春天来了。海上风电在去年年底已突破300万,又累计核准大概是5000万的规模,但是说实在话,无论是主机厂还是施工单位大家可能都没有准备好。

实现2021年年底全部要并网的话,现在给整个行业的窗口期其实也很短。怎么办?从目前的广东市场跟福建市场来看,现在所有的全机设备跟上去之后即便到2021年的年底,2个的市场装机我觉得400多万也就很快了。

海上风电是怎么个发展?从现在主机厂的角度来看也很迷茫,怎么发展怎么做。包括从西门子发展来看它的一个主机从设计到研发,从研发设计到推向设计一般要5年时间,国内这个速度更新很快。

中国从短短2.5MW现在飞跃到10MW,设备隐患和问题必然存在的。从产能来讲的话,国内4MW以下包括4MW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产业链包括产能都是比较OK。4MW以上主要是受制于主流层。目前这个主流层的产能在全世界都缺货,因为中国市场一爆发在全世界都缺货。

从后续项目降成本来看,海上风电主要是三块儿:主机成本占三分之一;功能成本占三分之一;售后的服务成本占三分之一。

主机商现在做几个事情:首先是尽量把分机同平台化,以往6GW一个平台、7GW一个平台、8GW一个平台,周期太长,需要尽量多样产品同平台。

第二个供应链标准化管理,好多的一些产品要模块化、定制化,不能变来变去。第三与其他的主机商合作,在供应链上同时开发模块化定制化的产品,加大供应链的密度力量,把整个成本能够往下去降,这个是主机厂做的事情。

在运维方面,从运维角度来看现在就大幅度提高风机质量的可靠性。目前中国这个更新迭代太快,这也是痛点之一。

主持人:我问金风科技王总一个问题,江苏现在去年核准加上去年在建的总共800多万千瓦的装机,平均每年需要300万的供机,你给江苏多少货?除了进口以外哪些还短缺?您的业绩是不是要翻番?

王健:江苏如果是每年300万这么一个规划的话,其中三分之一是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我们要把真正的品质提升上去。

主持人: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比较关心,金风什么时候拿出比6.7再上一个台阶的整机产品?

王健:6.7还是金风主打产品。我们下一步在10GW级产品目前还处于刚刚开始的研发阶段,至于什么时候推向市场要看整个市场状况,因为对于现在2021年市场之后很多不确定性,目前在做一些深入的研发。

主持人:应该说第一个海上基地,也是最大的基底在江苏,所以金风可能还是希望把第一台8GW建在江苏。

当前,江苏已建海上风电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二,收到了全国的重视。刚才五家品牌商都提到了现在施工是我们一个瓶颈,作为我们三航、龙源振华、华电重工主要的施工单位而言,那会不会加大对江苏的支持?

张成芹:谢谢赵总感谢协会。我觉得刚才赵总提出的问题,这个是我们每个企业都要提升。但是我们国家机制还是比较好,混合所有制也好还有私企也好。我在去年初参加一个会的时候大家都在感叹我们设备这么少怎么办?后来发现施工没有耽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我们企业主要有五套制度,自由、安装、改造、合作、助力,现在目前有很多的平台虽然做出来了,但是他没有用成他也不具备施工的资质。

我感觉刚才我们金风科技领导讲的也是对,我们关键要提高我们设备的品质,在从小容量到大容量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这个过程这个非常困难,首先从厂房到流水到标准,从厂房到流水还有艰难的一步。我们厂商非常担心我们的品质,作为施工企业我们首先需要创新,这个我觉得今天我们新机遇、新挑战这个课题讲的非常好。

我从三方来讲,我们第一台风机就开始创新。

开始招标的时候就要求我们创新,还有我们鲁能的项目,我们马上接下来在这个项目50台风机,我们也是会推出一些创新的意志。

第二要抓住前沿进展性。我们第一次造船就2400台就满足5GW,现在主机最大的重量已经400多吨、500多吨,我觉得我们吊装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潮间带和深水区的安全。我们要抓住我们整个产业链上面的设计和装备企业的发展趋势,然后我们来制造特有的施工装备和施工,否则我们做这个船它不能去打仗也没有用,所以要适合于我们整个施工产业链的装备。

另外一个就是区位优势。在于当地的地形地貌包括上下游的厂家,我觉得在装备上没有什么可怕的,要多条腿走路。我们现在安装一台就做平台船,到上海平台船不行,我们要有多条的方法和施工路线。通过科技创新、工业创新有新理念,才能符合新时代的特色。

所以我觉得也,这种机遇在这种挑战也成就了我们这个产业链,我觉得从一开始在这个风场可行性的时候我们怎么面临国家大的形势下,设备厂家要求不断提高,这是我们大家需要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到的。

主持人:我希望你给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三航局拿到了江苏整年装机的50%的施工份额,现在还能干几个工程?如果我们今年就招标明年要完成还能完成几个工程?

张成芹:不太好量化,我们只能说百分之四十、五十,我还不能代表我们公司老总的说话,我觉得是有信心的。现在就四条船在造。

王徽华:首先感谢赵总,感谢主办方。应该说海上风电我们进入比较早,2011年开始就在跟华东电子合作,在10年来整个领域内也是比较成熟的。

我想说的两点,第一个就是关于现在海上风电的产能,其实我也赞成杜总的观点,其实现在船总共就30多艘,这里还包括在建还没有交付,这么多装备的情况下,应该说在理论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两三百万。

第一个事我想说这个抢装目前是完成比例应该是很小的,不仅仅施工加工的能力,装备的能力还涉及另一个问题——产业链的配套。这么多年下来我作为施工单位,最大的感受就是我的枪很好,但是枪好没子弹:就是说有时候遇到没的装,装置第一个是钢板制造第二就是钢板供应的问题。第二就是风机产能问题,这个问题短期内是没法解决。

那么我们可以做的事是什么?我们也在思考,这里面有一个最大方面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优化我们管理,就是把我们所有装备的能力发挥出来,这个我想是未来几年可以做的一方面,因为现在装备最大问题就是也提到了。

,总之,要充分发挥装备和这些制造商、风机厂商的产能,尽量做到无缝衔接,这样才可能保证海上风电进可能做到规划,否则300万都做不了。

主持人:施工现在是一个短板,机会很多但是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这是几位代表跟我们几家主流施工单位可以跟他们进行深度对接一下,看看有什么机会。我这里面还额外说一句,我们中国海上风电的施工由于受到一些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这个观念是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外部产用车没有户籍没有得到许可是不能到我们海上风电进行施工,我们主要依靠对象还在这三位代表已经有海上风电施工经验这样的企业。看看我们王总还有什么高招。

王小合:其实这次海上风电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个机遇挑战大家可能更关心的是背景,一个是抢装潮,一个是风电的降价。

当然刚才李总讲全是挑战没有机遇,其实我不这么认为,可能对于业主、其他产业链上的设备厂家包括施工单位包括服务单位来讲,可能2021年是一个抢装潮是一个机遇。但2021年之后怎么办,这可能就变成了一个挑战,对我们施工单位来讲,抢装潮我们能完成多少,是比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就刚才讲的200万有点保守,但是也差不太多。

我们算一下,从2014年上网电价确定之后到现在2019年大概是5年不到的时间,4年半的时间并网了只有400多万,平均下来就算这两年我们这个效率提高了,201-2019装置比较多,也就可能一年并网也就100多万。

一来,我们风机设备的供应量取决于风机厂家产能,刚才我们王总讲的,王总这块儿每年供三分之一没问题,刚才讲的每年产能300多万,我们从施工单位这个角度来讲可能就是大家共同努力是能够匹配就是这个产能的。

但可以肯定是,我们在手的项目除了条件具备都应该能够保证2021年并网的要求。

主持人:一年干2个30万干得了吗?没信心我们业主都不敢找你,挑战之前机遇在后面。

好,我做一个小结,总体我觉得就是说政策的机遇是不可抗拒,抓住了这个机遇也许抓住了我们发展这样一个第一步。从江苏来看,我可以更加清楚告诉大家6.45或者最多6.7是我们最近两年半批量化安装最大的概念。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我们已有的装备进行最大程度的能力唤醒,我们建设短板里面其实还有两个更加高大上的东西:一个是220千伏的,还有一个更高端的安装设备,比如中石油、中海油的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目前短期里非常紧缺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